鐳秋IEC:別等被打爆了,才理解什麼是居民去槓桿

鐳秋IEC:過去的機會你抓住了哪個?如果沒抓住下一代怎麼辦??

www.toutiao.com

2015年,高層開大會提出要政策去庫存。那會,不論民間還是機構,都是蒙圈的。什麼是去庫存?怎麼去?幾乎沒有多少人往深了想。更誇張的,是大量的人,骨子裡是不看好這個政策的。「政策是好政策?但想去就真的能去?」這是我那年參加投資大會,某機構首席的原話。

後來啥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從煤炭鋼鐵去產能,到轟轟烈烈的房地產去庫存。國人被狠狠的教育了一番,重新認識了體制的力量。

同樣的,在那一年提出的,還有去槓桿。但當時,主要是企業降槓桿。由於不是主角,人們對去槓桿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但這件事,卻真真正正在上演:

覺悟最高的恆大,多次引入戰略投資,歸還債務,降低負債率;

「憑本事借的錢,為啥要還」的萬達,被扇了一巴掌後,也開始賣資產;

最慘的是,某些上市公司玩抵押股權套現,最終大股東跌破平倉線。

去槓桿,自己主動去也是去,向下槓桿爆掉,也是去。至於公司本身,預警早就開大會寫文件下發了,給足了時間,你沒有領會,也怪不得別人。

時間到了18年初,銀監會會議上提出「今年任務重中之重是居民去槓桿」,終於輪到居民層次了。年底聽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主任演講,會上重點提到「要壓縮整個社會槓桿率」,聽完我後背陣陣發涼。

1、去槓桿的由來

什麼是去槓桿?為什麼要去槓桿,要明白這個,不得不提一個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主任:劉鶴。

在分析當下經濟政策時,總是繞不開他。在他主編的《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里詳細闡述了兩次危機爆發前表現共同的特點:

1、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術革命發生之後;

2、危機爆發前,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

3、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危機的前兆;

4、都與貨幣政策相關聯;

5、都處在金融監管大寬鬆的時期;

6、大眾的心理都處於極端的投機狀態,不斷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眼熟么?是不是有種熟悉的味道。有人說劉主任是經濟大師,我覺得不嚴謹,更多時候,我認為他是排雷專家。中國經濟在全球貨幣政策大轉向時,不論是黑天鵝還是明斯基時刻,都有發生大風險的可能。所以當防風險成為主基調,一名排雷專家上任,合情合理。

你看這兩年來:

精準扶貧減小貧富差距;

適時調整貨幣政策;

加強金融監管,各種嚴查;

強調房住不炒,改變房產預期;

是不是每一條,都能和上面的危機徵兆對應上?而去槓桿,自然是排除金融風險中的重要一環。

2、 穩槓桿源於經濟轉型

除了防範金融風險,對社會槓桿率做調整,其本質是:經濟模式的轉型。

中國經濟高增速已經一去不復返,上至高層下至機構,從快8到慢5的認同,逐步達成共識,高槓桿玩法,已經不適應。

以前,老王拿100萬本金生意,本來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每次就賺個價差,年底能凈賺100萬。但它發現自己生意越做越好,收益很穩定,就覺得這麼穩,就跑去找老李拿貨抵押再借100萬搞唄(加1倍槓桿),然後自己按時付給對方利息就行,這果然賺錢更快了,到年底賺了200萬。身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個秘密,紛紛學習老王,大家發現果然好使。

到最後,連社會底層,甚至毫無賺錢能力的大學生,也都發現了這個秘密,問題就開始顯現。

老李發現老王這兩年只能凈賺180萬、160萬,越來越少。就給老王說,以後你的貨,只能打八折借錢了。啪,槓桿就給降了。

大家都活在寅吃卯糧,拆借槓桿的泡沫里。但槓桿撬動的資金,終究是要兌付的。泡沫褪去,裸泳的現身。個別願意活在泡沫里的,依然無法接受現實,沒事網上抱怨發牢騷。忘記了生意的本質還是有多大能力吃多大飯的。

老李就是三會一行,他們緊盯著你的賺錢能力。當中國GDP增速從保八到破七,實體經濟啥情況,他們心裡門清。

中國經濟的轉型,就是平穩的從快車道駛入慢車道,高槓桿早已不適應。

3、 居民降槓桿

今年,銀監會將開始主導居民去槓桿。其實居民還能怎麼加槓桿,無非就是多刷信用卡套現,搞信用貸、消費貸。不管是用在首付貸,還是用在炒房,還是用在做生意。總之,你也是在學老王,做一些跟自己能力不匹配的事情。

說到底,還是認為中國經濟還是在舊軌道運作。那問題來了,高層認為現在要進入新軌道,你認為換湯換不葯還是老軌道,很明顯,你們要互做對手盤了。那你準備採取怎樣的態度:

順從?像恆大一樣,主動降槓桿;

試探?像萬達一樣,被教訓一下才收手;

死扛?像上市大股東一樣,跌破平倉線;

不管怎樣,自己降也是降,高槓桿爆掉也是降,對高層來講,他們看到的也只是同一個結果。

至於高槓桿爆掉,會不會引發全社會的金融風險?誰都不知道。但中國的風險釋放,從來不是一刀切的,有個詞叫壓力測試。我覺得可以換個詞:定向爆破。

高槓桿最怕提高利率和時間拖太長。在定向爆破時,全國地區和城市不搞一刀切,採用不同利率政策,就能夠解決。利率一點點提,就像試探性的在駱駝身上加稻草。有人準備三年流動性,這次限購限售就超出三年,整五年。

慢慢試探,總有最高槓桿的少數人先堅持不住。

最後想再次強調,今年是金融監管大年,銀監會搞資管新規已經讓大量中長期理財、公私募產品叫苦不堪;保監會最近也對開始對各種保險進行審查。

這些都還只是開始,而作為最沒難度的個人這塊兒,請別等到被打爆了,才理解什麼是居民去槓桿。

鐳秋IEC:過去的機會你抓住了哪個?如果沒抓住下一代怎麼辦?


推薦閱讀:

TAG:去槓桿 | 金融 | 居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