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張楊導演我愛你》女主不是佛教徒

《張楊導演我愛你》這篇文章在網上炸鍋了,大家都在轉載。硬著頭皮把這篇有點長的文章給讀完了。第一反應是:「這姑娘內心戲這麼多,導演知道嘛」,看文章下面的評論,也非常有意思,什麼「好看的皮囊三千多一晚上,有趣的靈魂把你寫進公眾號」、「三毛做錯了什麼,要這樣對她」...晚上接到廣告電話,連我自己都調侃,「對不起,偶不是三毛,您打錯電話了」。顯然大家對她與導演的關係已經不感興趣了,而基本上對她的判斷是臆想症、神經病之類,下面來分析一下她是怎麼被大家詬病的,給自己挖了個什麼坑然後跳下去的。

信佛

作者說自己信佛,去過西藏很多次,文章中用108顆佛珠連串全文,增加了文藝神秘的感覺。大多數人會認為去過西藏、身上帶個佛珠子就是佛教徒了,但其實離佛教徒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咧。佛教講究的是實修,專一精進地將所學之法運用到生活之中,而不是紙上談兵。大乘佛教徒要持守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作者如果有這個基本常識的話,就不會「妄語」寫這篇文章了。真正的佛教徒,他甚至不在乎佛教徒這個身份,只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真正在踐行著無我利他。而這篇文章帶來的負面影響力,不用言說。

愛情觀

喜歡導演沒什麼,痴迷一個人的電影作品也沒什麼,但她犯了忌:對方是已婚人士。在《華嚴經》中,妙德女也是對威德主太子痴迷萬分(請百度),裡面有句話「雖以愛染心,供養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墮三惡趣」,愛激發了她的菩提心,但也看到了無常,放下情愛,利益眾生。《大般涅槃經》說:「愛有二種。一者餓鬼愛,二者法愛」,只顧自己的情慾蔓延不顧別人感受的貪嗔痴的愛是餓鬼愛,憐憫眾生希望他人離苦得樂是法愛。人有慾望,不可恥,但放錯了地方,可是要吃苦頭的姑娘。你情慾滿滿,在男生那邊最終可能就是傻逼兩個字。但如果男主是個單身,大家最多會勸你看看醫生而已,甚至幫你說說那個男生,境遇會完全不一樣。但你錯前,他錯後,就錯錯錯了。

輪迴觀

姑娘說自己是三毛轉世,非常牽強的例舉了各種與三毛生前巧合的時間,因為三毛自由、熱情、不顧一切追求嚮往生活的精神跟她非常契合。三毛是誰?她是一位幼時就患有嚴重自閉症,成年後通過努力寫作展現生活樣貌、生活智慧和趣味的作家,她用寫作才華走出了生命的孤絕,作品有種悲情的美麗。而這位姑娘的文筆呢?作品呢?不說了....

人有輪迴這個事情也不是什麼太新鮮的事了,比較出名的書籍有布萊恩魏斯的《前世今生》。筆者也曾好奇的去做過前世催眠,但後來幾年對催眠學的一些學習,發現前世催眠大多是幻想+引導+無意識建構+潛在意識混合體,最為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是很難真正記憶起前世的。只有極少的人天生帶有前世記憶,例如天生會說其它國家語言、或者能夠描述出從未到訪國家的地理環境等,才是真的帶有前世印記的,在美國紀錄片《生死與輪迴》里有報道這些現象,但即使是這些人也只是記得前世片段,而不是全部。《佛說入胎經》裡面也講到,人入母胎一切記憶都會消除。所以,不要太執著前世,畢竟過去已逝,活在當下才真。

姑娘發表的這篇文章套用了很多概念,也許她的認識水平就是概念的。用佛」、「三毛」、「電影」、「在路上」這些流行符號拼湊了自己的世界觀。像當下很多想要變得「特別」用抓不到重點的人。無論三毛、佛啊還是電影啊這些,哪怕是美食、打掃這些生活瑣事,隨便例舉一項要搞清楚都要研究幾十年,想要一勞永逸往身上貼金早晚都會露餡的,聽說過這些詞不代表明白了這些詞,更不代表他們屬於了你。

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中說:「世法即是佛法根,若無世間高尚行,則彼始終不容有,殊勝佛法之規故」。世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賢善人格,懂不懂佛法暫還不重要,但具不具備賢善人格卻決定了能否在地球上生存。姑娘此生的功課應該先是世間法的學習,出世間法,早著呢....

為了出名也罷,還是真的如網友所說的頭腦方面的問題,但此文一出,今後將是雷鋒塔下的千年萬年....互聯網時代,傻姑娘,請為自己言行負責。

2018.3.2

推薦閱讀:

江蘇衛視《閱讀·閱美》帶來哪些不一樣閱讀感受?
分裂的拉扎斯菲爾德
魯迅當年棄醫從文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活在中國,你感覺這個國家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人很在乎漢字的筆畫順序呢?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