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和吉利步調一致走向未來?
上周五吉利宣布收購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不禁讓人浮想聯翩,然而目前吉利集團或吉利控股集團旗下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有進一步增持戴姆勒公司股票的計劃。李書福本人表示將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業章程和治理架構,尊重公司的文化和價值取向。
李書福表示:「21世紀的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創新機遇,也面臨來自於非汽車行業公司的挑戰,各個汽車企業單打獨鬥很難贏得這場戰爭。為了主動抓住機遇,我們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朋友和夥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佔領技術制高點。對戴姆勒的投資正是出於這種戰略思考。」
吉利官方表示,這次收購的主要目的是技術上的合作,尤其是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但是,戴姆勒和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包括北汽和比亞迪都有相關的電動汽車合作項目;和Renaul-Nissan也有電動卡車的合作項目,那麼吉利是否會憑藉最大股東的身份從「後來者」變成「VIP」呢?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汽車分析師馬克斯·沃伯頓(Max Warburton)表示:「吉利集團的目的和做法現在還不清楚,但是我們講這一步看作是對歐洲汽車行業的更深層次的介入。」,「尤其是這十年間中國作為歐洲汽車出口的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市場,現在他們想要更直接地接觸技術、品牌和利益。」
Bernstein Research analyst Max Warburton said: "Its not clear what Geely wants and how its going to work, but we view this move as part of a broader Chinese move to gain involvement in the European automotive industry."
"China wants a payback after spending a decade gifting the European auto industry super-normal growth and profits. Now it wants more direct access to technology, brands and profits," he wrote in a note shortly after the stake was disclosed.
對於品牌的直接接觸吉利早就有沃爾沃的例子在前了,Bloomberg就在報道中提到,「2010年完成收購後,李書福讓沃爾沃保持品牌獨立,並逐漸將沃爾沃的技術投入到雙方共享的平台上,非常好地保持了沃爾沃的品牌價值。相信他也會非常有耐心地找機會擴大他在戴姆勒中的影響力。」的確,LYNK & CO不僅是自主品牌向上的例子,也是吉利在結合了沃爾沃技術之後的品牌戰略。
品牌合作的例子屢見不鮮,長城和寶馬、福特和眾泰以及蔚來和江淮都是品牌之間的聯盟,但是,吉利和一般的合資或者戰略協議有些不一樣。長城和寶馬的合作知乎上的討論很多,可以看相關的討論——
如何看待寶馬與長城簽署合作意向書,成立合資公司生產 MINI 純電動車型?,總結下來,「深度代工廠」好像更適合長城和寶馬的關係,無論是于欣烈老師說的,寶馬出行業務的主力車型;還是一苒老師的分析,以及朱玉龍老師在公眾號上對於BBA三家的戰略總結,和大家都提到的雙積分政策布置。
雖然吉利一直強調並不尋求對戴姆勒進一步的控制,但是從沃爾沃的例子中就能看出,吉利非常有耐心和韌性,普通的戰略合作對於技術、品牌等方面的意義和效果都不如持有股份來得有效和深入,但是合作會以何種方式展開還是很令人期待。36氪的文章《深度解讀 | 吉利近90億美金入股戴姆勒:汽車產業變革時代的「合縱連橫」》中提到,關鍵詞在於協同,在我看來,吉利的收購相比於普通的合資方式是更大程度的協同。
一般來說,聯盟的協同主要基於聯盟中的勢力有相同的目標和互補的能力,比如福特和眾泰、蔚來和江淮的聯盟,前者很大程度上基於應對雙積分政策的聯盟,後者在於互聯網造車和量產能力上的互補,然而,一旦雙方的目標有了分歧,或者有了更好的合作夥伴,聯盟的緊密型就會受到威脅。但是,吉利和戴姆勒之間的關係未來可能超越聯盟,達到更深的程度。
我想這大概就是吉利一直都沒有傳統模式下的合資主機廠的原因之一吧。而這次對戴姆勒的收購,合作目的在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各大主機廠商紛紛轉型為出行服務公司的時機,吉利也早有曹操專車,想必這次的收購也包含了未來出行相關技術和服務的準備。這樣看來,吉利的布局和對未來的規劃都要高出國內部分自主品牌不少。
推薦閱讀:
TAG:吉利汽車品牌 | 賓士MercedesBenz | 戴姆勒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