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最動人的十個詞,句句扎心
編者按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
青林黑塞,是我在一個陽光普照、幾乎昏睡的上午,讀漢語言文學教材《中國文學史》的時候見到的一個詞,有文采又飽含深意,在整頁五號宋體字中間閃閃發光(我的言外之意是能夠編教材的專家很厲害,但有時不免無趣~)。
後來我利用假期里的幾天時間,重新讀了一遍這本30萬字的《中國文學史》(第一編),目的是去重新認識每一個在平凡的日子裡被我忽視的閃亮的詞和短語,整理出來上百個,最後從這裡又篩出了十個,這麼好的東西,我得跟大家分享不是?
Top.10 風雲氣 兒女情
例句:至於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場面,則兼有風雲氣和兒女情。
出自: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
釋義:秦朝末年,朝綱不振,陳涉首難,政權蜂起,項羽憑藉軍事才能擊潰秦軍主力,成為反秦起義軍領袖,入關後分裂天下,分封諸侯,莫敢不從,確立了歷史上獨立於秦漢之間的政權,承前啟後有開拓之功,這也是項羽被司馬遷歸入「本紀」的原因。「性格決定命運」就是項羽本人,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卻不是一位兼濟天下的聖王,所以烏江邊上,將星隕落,這是他的命運,用「風雲氣」、「兒女情」來形容他的豪情、柔情是最生動的。
Top.9 承傳流變
例句:文學史著作既然是「史」,就要突破過去那種按照時代順序將一個個作家、作品論簡單地排列在一起的模式,應當注意「史」的脈絡,清晰地描述出承傳流變的過程。
出自:第一卷 總緒論
釋義:「承、傳、流、變」,四個動詞,以歷史眼光描繪出了文學發展的過程,這種美感並非來自華麗辭藻,也不是重在給予人浪漫的感受,而是由於它貼切地刻畫出了人世變遷的規律,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一無言就在眼前。
Top.8 辭意洗鍊
例句:(《老子》)其文章猶如一組辭意洗鍊的哲理詩,採用大量的韻語,排比、對偶句式,行文參差錯落,猶如魚龍曼衍,變化多端,像詩,也像歌謠,常比喻來表現深刻的哲理。
出自:第四章 《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釋義:《老子》又稱《道德經》,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作品。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全書共有81章,全文只有五千餘字,這卻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流。儒家和道家從不同角度影響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儒家鼓勵文學走向社會人生,道家則主張從生死得失的悲哀中超脫出來,將人短暫而多挫折的個體生命融入無限的宇宙自然之中,從而體驗永恆的意義。這種文學形式主要反映為「語言的平易」,為了克服語言對傳達情意的負面影響,盡量淡化語言在文學創作中的顯現程度,這就是「辭意洗鍊」的由來。
Top.7 湮滅不見
例句:「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聲施於天下,莫不稱賢,是為難耳。然儒墨皆排擯不載,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
出自: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
釋義:司馬遷出身於史官世家,少年時四處遊歷的經歷和家庭背景下豐富學習資源,是他創作《史記》的基礎。最初,司馬遷是以潤色鴻業為生的史官,這一切自「李陵之禍」起被改變了,為李陵仗義執言不過是文人意氣,他忽視了天子的本質就是強權,把自己逼上了絕路。在走投無路時,司馬遷選擇偷生,因為他還相信這世界上,總有比個人的生死榮辱更重要的事,作為人生意義和歷史使命支撐著他。「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遭受過人世間最諷刺的屈辱,他的眼光從社會「頂端」放到了「底層」,發現最真實、可愛的人在當下社會裡賤若螻蟻,被歷史的浪潮無情地席捲、湮滅,「而我為他們感到惋惜。」
Top.6 一唱三嘆
例句:(《周南·芣苢》)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非常。(芣苢 [fú yǐ])
出自:第二章 《詩經》
釋義:《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與後代漢樂府的五言詩、格律詩相比, 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迴環往複,節奏舒捲徐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覆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換了六個動詞,就還原了采芣莒的整個過程,具有儀式感,「一唱三嘆」,體現的就是這種通過反覆吟唱突出主題的美。
Top.5 溫情繾綣
例句:但並不是所有的夫妻都這樣溫情繾綣。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權社會,婚姻的幸福對婦女來說,常常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出自:第二章 詩經
釋義:這個詞主要還是送一波狗糧~
兩千五百年前的某日,天蒙蒙亮,一對新婚小夫妻的枕語不幸被偷聽了,且給記錄下來——「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我斗膽翻譯一下:妻子拱拱丈夫,醒醒,雞叫了。丈夫揉揉眼,天才亮一半呢。妻笑嗔,別戀床了,你瞧天上的啟明星多亮啊!丈夫一拍腦瓜,對,正值鳥兒起飛,我要趕緊去射獵!接下來,是一段甜蜜蜜的小情話:「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大意是:老公定能滿載而歸,我給你烹雁做菜,佐之美酒來乾杯,願咱倆白頭偕老,你彈琴來我鼓瑟,生活多恬靜啊!
——王開嶺《讓我們如大自然般過一天吧》
Top.4 獨抒性靈
例句:獨抒性靈:唐代以後圍繞著文以「明道」、「貫道」、「載道」有不少論述,「明道」、「貫道」、「載道」之類的說法,與強調獨抒性靈、審美娛樂的要求,相互碰撞相互補充。
出自:第一卷 總緒論
釋義:「獨抒性靈」與「明道、貫道、載道」對比而言,就是文與道的離合,這主要是指文學與儒家思想的關係。文學適合儒家思想,出現過許多優秀的作家,如杜甫、韓愈、白居易、陸遊等。文學部分離開儒家思想,也出現過許多優秀作家,如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這是針對漢朝以後儒家思想佔據主流地位而言,今天的境況已經不同。英國作家毛姆曾說:「每個人都應該時刻培養自己的偏見」,我們不是為滿足別人而讀書,我們是為自己讀書,文學、表演、音樂、美術這些藝術形式無一不是幫助人在生活中披沙揀金,我們應該通過生活中的種種歷練和感動,培養自己的思維和審美,發現自己、認識自己。
TOP.3 臟腑清純
出自:第五章 東漢辭賦
例句:靈台明凈,臟腑清純。
釋義:《歸田賦》是東漢辭賦家張衡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暢遊山林,悠然自得,又頗含自戒之意,是一篇短小明暢的抒情小賦,一洗漢大賦繁重凝滯、虛誇堆砌,在當時是難得的賦作佳篇。由於時代不同,古代人「宦海沉浮」,我們現在難以體會,「暢遊山林」,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世殊事異,只不過「肺腑清純」倒是從古至今都難得的一件事情。
「光落在你臉上,可愛一如往常,你的一寸一寸填滿慾望。城市啊有點臟,路人行色匆忙,孤單、脆弱、不安都是平常。」——陳粒《光》
陳粒擅長在事件之間建立聯繫,這種建立來自於她對生活的真實感覺和對詞句里合理運用,遺憾的是陳粒對於生活的感受,不都是美的,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也的確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為自己豎好屏障,畫好圈子,原地踏步,輾轉徘徊,肺腑裡面,不是氣、就是霾。
TOP.2 青林黑塞
例句:而蒲松齡一生不遇, 作《聊齋志異》渲染花妖,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聊齋志異·自序》)
出自: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釋義:「青林黑塞」語出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意為「知己的靈魂從西南青楓林飄來,由關山的黑地返回。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樑,迷離中見到你的顏容憔悴。」「青林黑塞」本是自然環境,引申為知己所在的地方。
古代許多文人的情感是通過意象相連的,比如屈原突破儒家明哲保身、溫柔敦厚等處世原則,他頑強不屈的批判精神,通過香草美人得以展現,而蒲松齡一生不遇,他放棄仕途,決定通過筆下的神鬼妖精來揭露現實世界的苦難,神鬼妖精就是他的知己,這種隱逸的生活和杜甫客居蜀中時是頗為相似的,因此「青林黑塞」也帶有隱逸的內涵。
TOP.1 鑿破混沌
例句:如《逍遙遊》之鯤鵬變化,《應帝王》之「鑿破混沌」,這兩則神話為全文抹上了變幻奇詭的浪漫色彩。
出自:第一章 上古神話
「鑿破混沌」是一個一語雙關的詞,第一層意思是《莊子·內篇·應帝王》中的一個小故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儵」與「忽」來到「混沌」的領地做客,收到熱情的款待,因為「混沌」沒有七竅,「儵」與「忽」想要報答「混沌」,為他開竅,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這個故事說的是莊子的為政思想——無為而治,要順應自然的變化,不能去做無中生有的事。
第二層意思,「混沌」是中國古人想像中,天地未開闢以前宇宙模糊一團的狀態,「鑿破混沌」也就是打破了模糊的宇宙,讓天地分明開化。老莊思想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士的階層崛起,「智慧」成為了諸侯國爭搶、征伐的對象,所以在諸子百家各顯其能的時候,老子主張「絕聖棄智」,他看到了「先進」的弊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丈、道高十丈,王侯征伐損傷百姓,智慧增長帶來苦難,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應該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即「混沌」,「鑿破混沌」意味著一切開始改變。
推薦閱讀:
TAG:漢語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