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分工論》(émile Durkheim)乾貨提要

émile Durkheim.社會分工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1.

導語

P.4. 勞動分工已逐漸成為社會秩序最重要的基礎

P.6. 道德意識的強制性:各為其用,各盡所能

第一卷 勞動分工的功能

P.17, 文明和道德的關係

P.20. 分工真正的功能:建立團結感

P.24. 勞動分工的作用在於這些功能彼此緊密的結合,使社會成為可能(超出純粹經濟利益的範圍,構成了社會和道德本身)

P.25. 交換產生的原因在於相互依賴關係

P.26. 孔德提出勞動分工並不是純粹經濟現象的命題,認為分工涵蓋了理性的所有範圍。社會的凝聚性依靠勞動分工來維持,社會構成的本質特性由分工決定

P.27. 論述證實「勞動分工是促進社會凝聚的主要因素」的方法:明確論證方向(確定分工產生的團結在何種程度上帶來了社會整合)、與其他社會紐帶進行比較、衡量分工在整個社會影響中的比重(首先對不同種類的社會團結進行分類)。內在事實(社會團結)以外在符號(法律)為標誌

P.32. 法律進一步定義為能夠進行制裁的行為規範,制裁分為2類:帶來損失(壓制性)、撥亂反正(恢復性)

P.36. 犯罪的唯一共性:犯罪是每個社會成員共同譴責的行為

P.42. 集體意識的定義:社會成員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總和

P.43. 犯罪的更明確的定義

P.47. 統治權力的首要職能是保護信仰、傳統和集體行為,是集體意識的象徵

P.66. 一致性(決定反抗作用的感情非常確定)使人們形成結合體,由社會以此方式構成的群體利用

P.71. 社會團結的存在,並且經由壓製法展現

P.81. 實體產生凝聚力的首要條件:各部分不紛擾不衝突

P.89-90. 兩種團結的區別:集體類型和個人差別

P.96-97. 社會相似性和個人差異性同時增長

P.113. 由團結產生的社會關係緊密程度的3個取決條件

P.128. 集體感情依賴個人的社會價值

P.131. 諺語的深層次含義:集體觀念和感情的集中體現

P.142. 有機團結的社會結構

P.180. 國家機關的職能規模不斷擴大這種現象,是分工發展和社會改造的產物,它使環節社會變成了組織社會

P.181. 2種環境容易導致社會現象產生普遍化傾向:一是勞動越加分工,每個社會機構所包含的不同成分就越少;二是勞動分工的進步使同一組織的不同部分產生了更為密切的關係

P.183. 社會生活的2個來源:一是個人意識的相似性;二是社會勞動分工

第二卷 原因和條件

P.189. 分工的來源是人類持續不斷地追求幸福的願望(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解釋)

P.213. 分工發展的原因在於社會環節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分割各個環節的壁壘被打破了

P.214-217. 社會密度不斷增加表現在3個方面:1.人口呈現越來越密集的趨勢;2.城鎮的形成和發展(城鎮是從人們彼此持續保持密切關係的需要中發展起來的);3.溝通和傳播手段越來越完善

P.219. 提出預設:社會容量和社會密度是分工變化的直接原因,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是因為社會密度的恆定增加和社會容量的普遍擴大

P.225. 各種職能越是相近,衝突就越容易產生

P.228. 在同質性較強的社會裡,絕大多數人要被淘汰

P.229. 如果一個專業適應了某種社會需要,功能本身也會向專業化發展

P.232. (一種新的觀點)專業化的發展是因為創造了新的生存條件

P.250. 移民現象的根源

P.255. 人與公眾輿論聯繫得越緊密,就越容易受到它的監視

P.258. 社會控制嚴密、共同意識維持——社會分割——個人存在被遮蔽

P.287. 註解里提出本書的兩個重要結論:1.社會現象產生的根源是社會因素而不是心理因素;2.集體類型不是普遍化的個人類型,個人類型是從集體類型中產生出來的

P.288. 分工越發展,它的靈活性和任意性就越大。

P.295. 人類的進步過程就是生活不斷脫離物質的過程——生活變複雜時,生活逐漸「精神化」

P.296. 文明不是原因和目標,文明是人類必須進步的結果

社會生活進入亢奮狀態時,人的神經系統會緊張脆弱,迫切需要補償——這種補償就是文明

P.300. 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伴隨焦躁不安的狀態

P.305. 意識的進步和本能的進步是成反比關係的

第三卷 反常形式

P.318. 勞動分工會產生分解作用,需要由國家或政府來實現和維持這種分化過程

P.325. 團結的作用不在於徹底根除競爭,而是調節競爭

P.339. 外在競爭條件中的平等,可以確保個人行使職能,也能將這些職能相互聯繫起來

P.345. 自由之所以能夠被構成,是因為所有外在因素都服從了社會力量——只有在複雜的社會組織產生以後,自由契約才有可能存在

結論

P.359. 分工不僅變成了社會團結的主要源泉,同時也變成了道德秩序的基礎

P.362. 個人人格的進步和分工的進步是一脈相承的

P.364. 分工在人與人之間構建了一個能夠永久將人聯繫起來的權利和責任體系——各種規範


推薦閱讀:

法國經濟(三):勞工權利,多「好」才是恰好?
越南峴港為什麼可以舉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
趙薇黃有龍將被市場禁入5年,資金不足,以空殼公司購上市公司,你怎麼看?
經濟科普(6):未來十年中國的大趨勢是怎樣的?│脫苦海
世界三大灣區

TAG:社會學 | 塗爾干迪爾凱姆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