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數學家就是哲學家
引言:數學屬於認知方法論,和其他方法論一樣,所有的基礎本身都是源自經驗。方法論和本體論不同,本體論是抽象存在,方法論則用抽象存在構建結構,用構建的結構與感應信息同構、與經驗認知對應。方法論的本質是用抽象存在重構感應信息。現實中,討論各種抽象存在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是構建結構能否重構感應、對應經驗。
當代有沒有哲學家?某種意義上說,數學家就是哲學家。如果有方法論大師出現,再加數學上有整合性思想推出,那就是劃時代思想家。哲學中的本體論(世界觀)這塊已經是一個過去式,原理上就是一個過去式。只能是方法論上有劃時代新認知出現,這種認知對未來的其他科學如物理學有推進作用。數學上的非歐幾何思想,實際上就是對後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誕生有推進作用。
數學屬於認知方法論,和其他方法論一樣,所有的基礎本身都是源自經驗。方法論和哲學本體論不同,本體論是抽象出來「元素」,方法論則用抽象出來的元素構建結構,用結構與人的感應信息同構,而且還僅僅是可結構化意識中的感應信息。本質上說,方法論構建結構來同構感應信息。討論各種抽象元素的存在與否實際上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也就是說宗教、哲學世界觀、科學觀念都是抽象的不存在。認知的可靠,只能來自感應,數學的可靠或者說方法論的可靠,來自對感應的工具化結構同構,是結構同構。這個判斷可以應用於所有概念,所有科學概念都可以理解為實際意義上的不存在,都可以找到更深層次上的感應的信息,就像溫度概念那樣,時間概念也是同樣。
方法論的本質是用抽象存在重構感應信息、對應經驗認知。
貝葉斯主義是一種認知方法論,將會成為人類未來認知的主流方法論,因為感應極限以及無法感應到的存在,必須有認知方法論。貝葉斯分析的關鍵是將先驗信息和似然分布結合起來去確定後驗分布。這告訴我們,在有先驗數據的情況下,哪些參數值能夠最大化觀察到我們指定數據的概率。
小時候很多人夢想著長大後當科學家,最差也要當工程師。但大多數長大以後發現什麼也不是。看到有文章寫的某人在從事很頂尖的科學研究,或者看到有的人在拿著藍圖指揮一個很大的工程施工的畫面,似乎很羨慕。其實現在看來根本也無需羨慕,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中心,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內心愿望或者興趣愛好)與外界社會的需求高度融合,這個自我產出供給與社會需求匹配了,就是好的人生。就從科學認知進化看,二戰結束至今,都是人類認知的休整期,也不可能有特別大的飛躍,今天在這個供需匹配上,施一公應該會在歷史上有一個位置,這個位置也不是他的學術成就,而是他做西湖大學。國際上,活著的霍金也會有一個位置,但不是他的理論,而是他的突破攝星計劃。
有個人問為什麼現代科學已經發展到了分子生物學程度,仍然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經絡的存在?實際上,中醫針灸有大部分病例治療結果是有效的,現在考古一萬年前就有用於針灸的骨針。說的通俗一些,現在你某個部位疼痛時,你自己還會不自覺地用手揉一揉,這個動作我想應該是基因進化的結果,而不是認知進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人類很早應該就有可能找到了人體的經絡,當然這是源於經驗的,而且是長期的不斷的積累的。經過非常長期的經驗積累,在人類進入到一個認知大爆發的時期,人類意識上就可能會進行抽象思考,用抽象概念構建「某種結構」來對應、重構人類經驗,這也是人類所有宗教、哲學、數學、科學的過程。
即先是感應,然後通過對感應的群體性認可形成經驗,當人類意識進化到一個臨界點,就會出現抽象思維,抽象出概念,通過概念構建結構,用這個概念-結構對經驗進行重構。經絡就是對經驗的思維上的重構,描繪出來的人體脈絡圖,這個脈絡圖也可能是並不存在的,但在經驗上是有用的,和所有這種純粹思維上的重構一樣,或許暗藏著其他深層次上的機制,如是否是人體「意識」迴路,我將人的意識分成幾類,意識的定義不僅僅是形成我們想像的東西,還應該包括無意識的意識,意識應該是一種感應能力,而經絡上的節點(穴位)對外界刺激如針,按摩等的感應能力要強於其他部位。當然這也是猜想而已。
探索貓所有文章基於如下邏輯:意識本質 —>個人意識 —>群體意識(意識形態:巫術、宗教、哲學、科學、未來某種形態)。關於意識的本質,探索貓認為意識就是「感應」,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
推薦閱讀:
※《沉思錄Ⅱ》書摘
※對於楚門的世界,你了解多少?
※南北方人性格最本質的差異(附印度人,韃靼人幫助理解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論壇.成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