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阿姨媽媽們為什麼那麼愛這部電影?!
前段時間,由吳宇森導演,張涵予、福山雅治主演的電影《追捕》已經在電影院與大家見面了。但是說到《追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高倉健、中野良子那一版的電影。作為1978年之後第一部在國內放映的外國電影,《追捕》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而那句「杜丘你看,多麼藍的天啊」也流傳至今。
其實當我們討論老電影的時候,都會有個疑問,那就是拋開時代所帶來的「濾鏡」,影片本身真的好看嗎?關於當年那版《追捕》到底好不好看,答案是肯定的。哪怕是用當代人的眼光來看這部老電影,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在劇情的情感鋪墊上,都有著其無法忽視的閃光點。
首先,日本版《追捕》的劇情節奏張弛有度、扣人心弦。雖然說原著《涉過憤怒的河》中更多反映的是對當時日本社會制度的一種思考,但是無論是電影本身還是商業片的模式。商業片追求的情緒不一定會有藝術片來得那麼極端,但是一定要有戲劇性。從杜丘蒙上殺人之冤開始,觀眾的情緒被劇情所壓抑,到與真由美結識之後,觀眾情緒逐漸抬高,直至杜丘駕駛著飛機攀上雲霄到達第一個高潮。
而正當觀眾沉浸在男主的英雄氣概之時,杜丘就被警察的通緝令逼到人生的牆角。主人公的活動範圍,也基本上被框定在了狹窄的小巷中和紅衣女子逼仄的住所里,給觀眾一種壓抑的心理暗示。
可以說,之後那場在大街上的追捕戲,杜丘在擁擠的人群當中艱難前行,其實是導演將杜丘的內心活動具象化。然而緊接著真由美驅趕著馬群將大街上的人群衝散,則將先前的壓抑感一掃而空,使得觀眾壓抑許久的情緒得到釋放。
在影片的最後一段,杜丘為了洗清冤屈裝病潛入醫院,畫面也隨著劇情而改變。相較先前,畫面中出現了大量的冷色調色彩以及明暗對比,在無形之中給觀眾心理上帶來緊張感。
而之後,無論是杜丘與院長之間的對決還是與真由美一同離去,不光畫面色調由冷轉暖,敘事空間也變得更為開闊,觀眾的情緒再次被釋放。同時隨著鏡頭由近景逐鏡切換到鳥瞰,觀眾的情緒也變得更為悠長、深遠。
有意思的是,在影片中主題曲《孤獨の逃亡》一共出現了三次,分別對應的是影片的三個高潮點,通過旋律和節奏調動觀眾的情緒。「拉呀拉」的旋律從杜丘的逃亡之歌到最後變成了勝利的凱歌,也成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其次,在日本版《追捕》當中,電影角色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無論是作為主角的杜丘、真由美還是身為配角的矢村警長、橫路進二,都有著其性格魅力所在,而這種魅力更多來源角色的反叛精神。
以該片的女主真由美來說,中野良子所飾演的這個角色其實顛覆了觀眾對日本女性,甚至可以說是對亞洲女性的刻板認知——柔弱、無助、需要依靠男性的幫助才能完成對自我的成全、救贖。
在《追捕》當中,當真由美驅趕著馬群在大街上賓士從而衝散追捕杜丘的警察時,男女主角的處境發生了倒置,真由美拯救了杜丘,而杜丘成在等待被人拯救。此外,與其它電影當中亞洲女性含蓄、內斂的形象大為不同的是,真由美在面對杜丘時大聲地喊出「我愛你」,這樣直白的台詞,足見其張揚肆意、敢愛敢恨的個性。
而作為男主的杜丘冬人更不用說,在影片最後對檢察長提出的疑問——執法者是不是不需要站在被捕者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也是對當時社會思想的一種挑戰。在《追捕》中,無論是杜丘還是真由美,這樣具有反叛性格的電影角色,在1978年以前的中國大銀幕上還是很少見的。
最後,不得不承認,《追捕》的成功有一部分需要歸功於高倉健先生。不可否認,高倉健先生演繹出了杜丘冬人別樣的魅力,尤其是在大銀幕前親眼目睹的時候。高倉健先生賦予人物的,不僅僅是硬朗的輪廓,堅毅而又內斂的神情,還有本人所擁有的敦厚和高邁,這麼「正」的一個人物,讓觀眾沒有理由不相信他是被人陷害的。
當看到影片最後,杜丘冬人戴上墨鏡說出那句「哪裡有個完啊」,我作為一名90後,已經徹底被高倉健先生的魅力所征服,更不用說阿姨媽媽們了。15年上海電影節舉辦高倉健影展的時候,等在影院門口的阿姨媽媽們談起《追捕》和高倉健先生,完全是迷妹討論自己本命的神情。
從1976年到現在,距離日本版的《追捕》上映已經過去31年。可以說,當年《追捕》里那片青空藍天放到當代人的審美下,依舊十分好看!
作者/養生達人小甜湯
http://weixin.qq.com/r/bz_guKPE6f6Wrefb92p9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