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起來風光無限的青年軍官,為什麼卻愛抱怨?

【版權聲明】

作者:小D

思考是對自己的尊重

「人不抱怨會憋死的。」我們的朋友孫徐若這樣說道。而我特別贊成他這句話。抱怨這個功能,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是天賦人權。為什麼青年軍官的抱怨普遍比社會上同樣年齡層多,因為自我期望的工作價值和現實工作環境和任務壓力的反差常常讓他們「疲憊」。

年輕軍官一般身處最底層,不僅僅工作任務累,找不著工作價值也累。在一個以人治的環境中還會被人懟,誰不想抱怨兩句:又不是不想好好工作,又不是不想把自己的價值,融入到工作中?何必將我們比作好吃懶做不求上進的阿貴?

基本上遇到的大多數年輕軍官,身為最普通的基層,沒背景又乏於處理人際關係,想把自己市場化一下,又覺沒有一技之長或者出走的成本太高。

小城市工作無望,希望改變,複員或者轉業尋求更大的機遇,或去大城市發展,但又不知道具體做什麼好?每一點都值得去抱怨,很多次我回復的僅僅是感同身受!

年輕軍官談戀愛累,大多數都是異地,戀愛一旦產生異地,沒有問題也會有問題,現在的年輕人追求的更多的是生活的陪伴,社會每天都在變化,同樣愛情也是。結婚成家累,不得已基層大多數的年輕軍官選擇單身。

很多時候我們面臨著種種職責,工作上干不好,領導說工作態度不端正,沒有談戀愛,父母說不懂事,彷彿身邊的長輩、領導都在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你,一句誰都在年輕的時候經歷過。可是他們年輕的時代和我們現在的時代完全一樣嗎?年輕人除了抱怨房子貴、成家難,不是還在兢兢業業地為攢首付而加班加點工作著嗎?經濟原因不從經濟現象上找答案,這麼怪合適嗎?

我們同情青年人的抱怨,因為我們知道青年不會無病呻吟,「青年軍官作為未來軍隊的支柱、建設者,他們的抱怨值得社會重視、解決,如果一直得不到解決,誰也不能保證不會出現文化和人才的斷層。」你看,青年軍官儘管抱怨,但是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卻如此清晰,他們內心的責任感仍然如此強烈,如同鄭州可可小子所說:「青年,為大眾理想而抱怨,老年,為一己之私而抱怨。」

有一天,我在一個微信群里看見大家在分享一款手環——據說是一次心理健康活動的贈品,旨在提倡大家戴上手環後堅持21天不抱怨,就能養成基於心理學基礎的、不抱怨的好習慣。

我不知道自己的腦袋後面是不是真的長了反骨,因為面對這種似乎挺有理論支撐的觀點,我最先想到的問題竟然是:漫長而瑣碎的生活中,堅持認同,從不抱怨,這樣真的好嗎?

首先我得說,我做不到。有個朋友跟我多年不見,再見的時候他已經從部隊轉業到了基層政府機關,級別是「科員」。我們一邊喝茶,一邊聽他講轉業後的各種落差:因為軍隊和地方生活區別較大,所以三十歲了還要把諸如文字等技能一點點學起,人脈匱乏也得從頭經營;過去是營級幹部管著若干連排,現在機關做小蝦米完全就是職場新鮮人;走出軍區大院,薪水少了好大一截,要花錢的地方卻多了好多……

我點頭,是,在機關工作多年,他說的這些際遇,看多了自然懂。我知道這是個挺複雜的問題,有環境外因,最終卻還是取決於個人自身的工作能力與心態調整——他的鬱悶說白了不過就兩個字「落差」,這就好像剛從高考走出來的畢業生們蜂擁著去「軍校」,然後有人順利考取,以為要大展宏圖,結果進門後卻發現自己不過是保潔員、除草工人,打字員甚至和外面的建築工地的工人一樣!

都有「新人」的階段,只不過二十歲的時候環顧四周都是新人也沒覺得自己多麼特殊,三十多歲眼見著周圍同學、舊友事業有成,而自己還要再做新人……心裡難免彆扭。

他哀嘆,「你看,你比我小,你現在的工資比我高很多,我還是科員,我這輩子都可能就這樣了。」我不得不告訴他:「問題在於我的老大月薪是我半年的工資。我在公司出出進進,仍然是主管眼中『新來的那個小夥子』。簡單點說就是,那幢樓上絕大多數人收入都比我高,我業務倒是熟練了,本質上不還是個新鮮人?」

他愣一下,感慨:「也是啊!」當然是。初中時候學物理,知道了一個名詞叫作「參照物」。我物理學得不好,但對這個詞的引申義倒是各種體悟,比如:許多事,所謂優劣,所謂高矮,其實就看你跟誰比、怎麼比。

前不久聽說他已經去一個鄉鎮做鎮黨委副書記,副科級,約等於九品芝麻官,但轄下52個行政村,人口約四萬人,方圓一百多平方公里——同學聚會他沒來,因為天乾物燥,他帶人上山防火去了。

我留個微信問候,他嘿嘿笑著答:「其實都是份工作唄,誰還真指望載入史冊嗎?後來真想開了,機會反倒多起來了,我覺得現在這樣也挺好。」

其實他還會有抱怨,比如抱怨有些人本事不大貪心不少,抱怨有些事想法挺好落實太難……但我知道我已

經不需要再去做那個治癒他的人,因為多了這些年的閱歷和工作經驗,他完全懂得如何治癒自己。他需要的,只是一個能聽他訴說種種不易的朋友。

我傾聽,我點頭,有時感慨,也不乏建議。是因為在我們彼此心裡,「抱怨」不是貶義詞,反倒是一種可信任的懂得。

我在微博上看到「青年的抱怨都值得同情」這個題目時,有人回應說,「『同情』不妥,建議改為『每一個青年的抱怨都值得傾聽』。」這話也有道理,每一個青年的抱怨都值得傾聽,讓人吐露出內心的不滿,才能騰出「油箱」來加入奮發前行的「正能量」。但我還是堅持認為,傾聽之外,每一個青年軍官的抱怨都值得同情,這是一種感同身受的態度,因為——誰沒有年輕過啊!雞湯大師們可以耐心地勸導小朋友不要再怨天尤人,但這話聽起來似是而非,充滿了過來人對年輕人事不關己的無視。

因為他們不懂,青年人抱怨,是因為內心有團火在燃燒,「抱怨是青年人發泄的一種方式,抱怨過後,許多青年人也會整裝再奮鬥。」說得多好,青春不需要時刻打雞血,偶爾抱怨幾句,有什麼大不了的。

一位網友說,「什麼時候這個世界全是正能量了?每天奮鬥、理想掛嘴邊,就是好青年?你可曾想到,抱怨的人,也是那個默不做聲,也曾一往無前的勇者......」還有的青年則更坦率:「若抱怨不自由,則正能量無意義。」

青年軍官的抱怨,恰恰是內心期望與現實不那麼完美之間的一種折射,而這種期待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正是讓青年軍官不妥協、努力去改變的動力之一。我希望那些單位的領導聽一聽青年軍官的抱怨,對他們寄以善意的同情和鼓勵,感受一下青年內心所潛藏的渴望改變的力量,也許比單純的讚美更能讓人心潮澎湃。

兩千年前,孟子為齊宣王提供諮詢服務時說了一句名言,傳誦千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我們同情每一個青年的抱怨,期待每一個人將別人家的青年也視作自己的子弟,認真地對待他們的心聲——因為,「我從沒看到一個人只在那抱怨而停止不前的,辛苦趕路的人才忍不住抱怨呢!」

所以,在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的基礎上,適當地保留一點抱怨吧,那是你作為一個「凡人」的權利,也未嘗不是「信任」所帶來的溫情。

畢竟,能做一個有處傾訴抱怨的普通人,比做一個高處不勝寒、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孤獨鬥士,要幸福多了。


推薦閱讀:

零零碎碎嘮嘮叨叨
厲害了!這9款軍營專用哎屁屁,讓基層官兵做夢都笑
建軍節只是軍人的節日?不,是全體國人的節日
《維和步兵營》圓杜淳「軍人夢」:真實是最大的敬意?
斷指後忍痛堅持比武的程班長,謝謝你為我樹立了榜樣!

TAG: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