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毅丨百搭不是平庸,進退皆有智慧

他被稱為詩人元帥,可謂博學多才,文武兩全。

曾被圍20天的情況下, 寫下「絕筆」詩作《梅嶺三章》!

在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國務院副總理、

外交部長、軍委副主席、上海市長等職位。

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

陳毅,1901年8月26日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

其父是個文人,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擅書法,

陳毅從小受父親的影響,興趣廣泛。

由於陳毅好學上進,很得老師喜愛。

陳毅十五歲時畢業於德勝鄉高小,

不久考入成都甲種工業學校。

當陳毅赴成都求學後,本來已不富裕的家庭急劇敗落,

到陳毅考入工業學校時,已落入貧民階層。

陳毅少有鴻志,有一次老師說「四川沒出過大將」。

陳毅立即反駁說:「現在是民國了,

要是多出幾個科學家就好了。」

由於家道敗落,陳毅在成都上學時開始尋求出路,

他想去當兵,但看到軍閥混賬,

給人民帶來的是災難,就打消了這種念頭。

正在他徘徊之時,成都正在宣傳赴法勤工儉學之事,

陳毅欣然報名,1919年走上了赴法的道路。

在巴黎勤工儉學期間,陳毅接觸了馬克思主義,

思想發生了轉變。他參加了巴黎的工人運動。

在巴黎期間,成了維護中國學生利益的領袖之一。

但在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

觸犯了法國當局,被武裝押送回國。

回國後第二年,陳毅便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秋,陳毅來到北京,入中法大學學習,

在這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也在李大釗的引導下,邊學習學從事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

陳毅在中法大學畢業之後,開始了為中國革命事業而奔波。

此時他已把自己的謀生甚至生命置之度外,

而是全部投入到革命事業之中。

1927年5月,時任武昌衛戍司令的葉挺組織部隊抵抗,

陳毅協助惲代英在軍校開展戰前動員,

之後隨部開赴前線,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1928年1月,陳毅參與領導了湘南起義,

成立工農紅軍第一師,任師黨代表。

同年四月協助朱德率領這支隊伍向井岡山區轉移,

在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隊伍勝利會師,

共同組成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在此後的五年中,

陳毅協助朱德和毛澤東積極開展擴大根據地

的鬥爭,參加了反「圍剿」鬥爭。

他先後擔任了紅六軍政委、第二十二軍軍長、

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委、西方軍總指揮等職。

可以說,陳毅元帥戎馬一生,參加的戰役數不勝數。

但要說最為經典或者說九死一生的,就要數陳毅在梅嶺,

被國民黨四十六師圍困二十餘天的那次南方游擊戰爭了。

1936年,中國時局岌岌可危,

日本帝國主義吞併了中國東北4省之後,

又製造了「華北事件」,侵佔冀察,

並於是年8月推出「國策大綱」,

大舉擴軍備戰,伺機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此時的南方,在廣闊的丘陵山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游擊隊與前來「清剿」的國民黨軍隊,

已經進行了近3年異常艱苦的游擊戰爭。

1936年9月,蔣介石調集嫡系部隊第四十六師,

對贛粵邊游擊隊進行第二次大「清剿」,

使出碉堡、隔離、搜剿「三管齊下」的手段,

步步進逼游擊隊根據地。

這是陳毅進入革命生涯中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刻。

在三年的時間裡,陳毅與戰士們晝伏夜出,風餐露宿,

且饑渴常在,死亡常臨,多次死神在他身邊徘徊。

此時的梅嶺山中正處於深秋季節,寒意襲人饑寒交迫。

那時,陳毅正住在離大余縣城約15公里的梅嶺的一個山溝里。

一天下午,派到敵軍四十六師做兵運工作的陳海,

送個條子上山來,說中央派人帶來了重要指示,

要負責同志到大余縣城去接頭。

沒想到,此行讓陳毅在梅關經歷了一場生死浩劫。

陳毅抵達大余縣城時,得知陳海已叛變。

當他返回梅嶺時,住地梅山齋坑迅速被敵人包圍。

敵人以5個營的兵力在梅嶺搜索,

為避搜查,陳毅和特委人員果斷地晝伏草叢,夜裡轉移,

在梅山範圍內與敵人周旋。

一連20多天,游擊隊絲毫不敢動煙火,

也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饑。

一日,陳毅蟄伏在草莽中,舊傷隱隱作痛,胃病重新複發,

心中異常焦慮,不知能否逃過此劫。

思慮中,陳毅突然詩思泉涌,頃刻之間,

他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把十幾天得到的詩句聯接成章,

默吟出豪氣衝天的「絕筆」詩《梅嶺三章》: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陳毅的《梅嶺三章》,形象地表明了陳毅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

至死不渝的心跡,即使化作鬼魂,

也要在九泉之下帶領雄兵十萬,將反動的統治者徹底埋葬!

這個結句猶如空谷中一聲驚天動地的長鳴,

壯懷激烈,使人拍案叫絕,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一個視死如歸,正氣凜然的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

昂然挺立在讀者的面前。

宋人陸遊放翁在臨終之際,

給他的子女留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絕筆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如以此與陳毅的這首詩相比,

則陸遊雖對國家的統一表示堅信不移,

但細味詩意卻悲而不壯。

陳詩則於抑揚跌宕中尤顯其悲壯,感人至深。

陳毅留下「絕筆」的當天,奇蹟發生了!

敵人沒有進山搜查,晚上也沒來,第二天山裡也十分平靜。

這是怎麼回事?派人下山一打聽,原來發生了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

蔣介石在西安被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抓了起來,

所以,國民黨四十六師只能急急忙忙從游擊區周圍撤走。

在陳毅光輝的一生中,

有20多年的時間是在鐵馬金戈的槍林彈雨中度過的,

而贛南的三年游擊戰,正如陳毅自己說的那樣,

「是我在革命鬥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

而三年的南方游擊戰爭,意義非常重大,

它使革命根據地仍然留有革命的火種,

為革命戰爭保存了戰鬥骨幹,

使根據地的人民在革命失敗後仍對革命抱有希望,

同時,為革命的勝利和發展在南方保存了支撐點。

因此,《梅嶺三章》可以說是,

反映這一歷史階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傑作。

陳毅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臨危而鬥志彌堅的豪邁胸懷,

譜寫成這一不朽的壯烈詩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華星。

它猶如掛在夜空中的皎潔明亮的秋月,

一字一句猶如黑夜燦爛的明星。

今日重讀陳毅《梅嶺三章》,

依然猶能讓人感覺到陳毅元帥豪氣干雲、

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英雄氣概,

感受到陳毅元帥為了人民死而後已的革命精神。

新中國成立之後,陳毅受命擔任華東軍區、

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任上海市市長。

他一面指揮部隊解放東南沿海諸島,

剿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一面領導上海人民自力更生、恢復和發展生產。

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

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有人說,太祖曾說陳毅的詩「不入門」,

也有人說,各大戰役之中,

陳毅沒有其他元帥那樣彪炳的戰績,

甚至不如曾經的下屬粟裕。

更有人認為陳毅後來在批判粟裕的時候,

純粹是因為粟裕在戰爭時搶了自己的風頭。

但換個角度想,

一個人如果在很多需要完成任務的時候,

要麼出現好的上司,要麼出現好的下屬,

這就不僅僅是運氣好的問題了吧。

而在詩詞方面,即便在文學領域可能算「不入門」,

但陳毅的作品無不讓讀者感受到他想表達的思想和精神。

這種能讓受眾感受到並引起共鳴,

甚至產生行動影響力的詩文,

比起華麗的辭藻不是更加難得?

因此,陳毅未必是一顆螺絲,但絕對是潤滑劑。

他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且並沒有忘記本心。

他在粟裕做了9次檢討之後,帶頭鼓掌並表示通過。

甚至晚年還和粟裕做了兒女親家,

這其實無不體現了這位「百搭元帥」的智慧。


推薦閱讀:

忠耶奸耶中行說
如何評價宋代科學家宋應星寫的《天工開物》一書?
張居正為何不用海瑞?
曹操是一代梟雄還是大政治家?
劉邦能從漢中殺回關中,劉備為什麼不能?

TAG: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