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生,我的胃沒有不舒服,胃鏡就不用做吧!

醫生,我又沒有胃部不舒服,不用做胃鏡吧,吃藥就行了吧。」這是很多患者會問醫生的問題。據統計結果,很多首次做胃鏡檢查的患者,卻檢查出中晚期胃癌,排除有部分患者是自己懷疑胃癌而主動要求接受胃鏡檢查之外,很多胃癌患者沒有明顯胃部不適,甚至是毫無癥狀。「胃癌隱密性很深,假如沒癥狀,國內大多數患者都不會主動要求做胃鏡檢查。」 

胃越痛表示胃越不健康?

醫生要求患者做胃鏡的目的,主要是要看胃裡面到底是什麼情況,比如是炎症、潰瘍還是已經癌變?這樣醫生才不會出現「抓瞎治療」的情況,做出的診斷也更為準確,更有利於制訂治療措施。

舉個例子,有些患者來就診時胃痛很厲害,通過做胃鏡發現僅僅是炎症引起,那麼醫生開藥護胃消炎就放心了;有些患者的胃痛是胃潰瘍引起,那麼就需要對胃潰瘍規則治療一個療程後再進行內鏡複查,以了解潰瘍的轉歸,進一步除外胃癌或潰瘍癌變的可能。

有些人胃不舒服,本身就是由胃癌引起,通過胃鏡發現這個原因之後,醫生就不會簡單地護胃、消炎、止痛處理,而是讓患者接受規範的胃癌治療,而不致於耽誤病情。「胃不舒服和胃部實際病變的程度不一定吻合,一定要通過胃鏡去裡面瞧一瞧。別等到發展成晚期胃癌了再來做胃鏡,那就晚了。」

胃鏡可發現早期癌變,並對其進行規範治療

和腸鏡篩查大腸癌相比,胃鏡篩查胃癌有何特點?大腸癌的發生要經過息肉-腺瘤-癌腫等病理過程,從臨床前期病變發展到癌腫,時間較長,3-10年不等,如果腸鏡發現有息肉就將其切除,便能預防大部分腸癌發生。「做腸鏡來早期篩查性價比最高,把息肉切除了,就斷掉了其癌變的機會。」兩者對比,「胃癌的發生髮展雖然也可能經過炎症、異型增生到癌等過程,但有些一出來可能就是胃癌,癌變過程沒有息肉那麼明顯,也沒那麼規律。胃鏡醫生可通過胃鏡去確認胃部的早期病變,還可發現癌前病變、早期癌,對於癌變幾率高的重度異型增生、萎縮性胃炎等都可進行規範治療,以預防或減少其癌變機會。

胃腸鏡檢查最直接,有時比活檢更有效

和其他檢查手段相比,胃鏡檢查還有很多優點,胃鏡醫生通過胃鏡,就能憑經驗基本判斷患者是不是胃癌,比如有些病理活檢顯示陰性,但醫生通過胃鏡下認為這是惡性病變,那麼就會密切追蹤。

有些胃癌患者的病理檢查顯示沒問題,但胃鏡醫生還是不會放鬆警惕,經過多次複查、取樣,最終發現胃癌的蛛絲馬跡。除此之外,胃鏡還可做一些小手術,比如做胃鏡下止血、息肉切除、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等治療。

多數胃癌發現時已處於「進展期」

儘管胃癌發病高峰年齡在50~80歲,但並不意味著胃癌離年輕人很遙遠。從臨床來看,近5年來19歲至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而同樣為胃癌高發國家,我國胃癌早期檢出率比日本和韓國差很遠:日本胃癌的早期檢出率超過60%,韓國約40%,而我國超過90%的胃癌病人是進展至中晚期才就醫。要想預防癌症,就要從早期篩查做起!

更多胃腸健康知識,掃碼關註: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xenRaUVN2RUtYWldyVzhpOTI2N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胃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