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理想的職業?
前幾年在老羅英語上課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分享了他的「職業觀」,他說一個理想的工作應該符合這三點:
1、你自己喜歡做
2、你能做好3、這個工作能賺錢
聽完這個我覺得特別受用,總結得真是非常到位:喜歡做所以做起來不會痛苦,能做好就會產生不斷的成就感,而如果這個工作能賺錢,你才有基礎持續不斷地做下去。這三個方面最終可以產生聯動效應,相互促進。
就像下面這張圖:
舉個例子,拿我個人來說:
我先後做過高中老師、廣告經理和金融理財師等工作,發現:做老師工資低,不想做;做廣告太累,不喜歡;現在做金融,反倒是越做越有了興趣,並且發現自己能做好,而金融行業工資普遍要高一點點,所以最終確定沿著金融這條路往前走。
如果你正處於職業迷茫期,不知道做什麼工作好,建議你可以拿這個「理想工作三要素」對比一下,說不定能幫你篩選出比較滿意的工作。
最後結合我的實際經歷,分享兩條職場發展的「實用建議」。
1、前三年可以多嘗試。找工作就像找女友,初戀往往未必是最理想的伴侶,只有多談幾個,才知道哪個真正適合。畢業前三年我換了四份工作,在別人看來我可能是「跳槽精」,但我的想法是:不多嘗試幾個,你怎麼知道你真正喜歡什麼工作呢?
況且,剛畢業跳槽的成本是最低的,不在年輕的時候多嘗試,等到了40歲想跳都沒有這個膽量了。
還有人說,你這樣跳來跳去能學到東西嗎?這個要看你是什麼工作態度了,如果你一入職就瘋狂學習這個崗位的所有技能,不出半年你就能獨擋一面。這樣的話,你反而因為跳槽學習到多方面的技能,這個社會現在不就是需要「全棧型」的人才嗎?!
2、時間分配的「二八原則」。首先,我非常不建議找天天加班的工作,特別是天天無效加班的工作。工作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投資時間去陪家人見朋友,發展自己。
所以,一個理想的工作狀態是:80%時間做主業,20%時間去自我成長。而我的邏輯很簡單,只一味工作而不自我成長的話,事業發展會失去前進的源動力,最終對事業的長足發展不利。
同時另外一點需要注意,不要把工作和學習割裂成兩件事情,你一天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才是你學習的主要方式。現在很流行斜杠青年,做斜杠沒問題,但是前提是要把自己的主業做好,為了斜杠而丟了主業,那就得不償失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