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別人前,先要照亮自己 | 個人體驗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信很多初入諮詢坑的小夥伴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最近督導總說我需要找個人體驗,幾個意思?莫非是督導看出我哪裡不正常?」

「我不是動力流派的,也需要個人體驗嗎?」

「我是學CBT的,個人體驗是動力方向的,沒什麼借鑒價值啊……」

……

個人體驗究竟「體驗」的是什麼?為什麼總聽到諮詢師前輩安利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必要做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心理諮詢師所說的「個人體驗」是什麼。

什麼是個人體驗?

所謂的「個人體驗」(Personal Therapy),就是心理諮詢師自己接受的心理諮詢/治療(Macran & Shapiro,1998)。可以是一次或幾次(短程),也可以是長期,甚至持續多年的(長程);可以是一對一的個體諮詢,也可以是團體諮詢。換句話說,只要是心理諮詢師本人接受的心理諮詢,任何取向、形式,都可以稱為「個人體驗」。

你可能會有疑問,諮詢就諮詢唄,叫什麼「個人體驗」,有必要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個人體驗的起源與目的。個人體驗的概念基於精神分析的理論背景,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精神分析的工作是探索無意識對人們想法與行為的影響,而精神分析師在幫助他人之前,首先要能夠有效覺察自己的無意識想法與慾望,並在工作中識別與避免自身無意識的影響。因此,精神分析師在受訓過程中,自己也必須接受分析(Personal Analysis)。

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到,個人體驗除了「諮詢」本身之外,更承擔了「幫助諮詢師更好地工作」的功能。Digiuni(2011)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將個人體驗的目的總結為四個方面:

1)幫助諮詢師不帶偏見、中立地工作,減少「盲點」;

2)通過自己體驗諮詢過程,對諮詢的有效性更加確信;

3)自己的諮詢師同時也是學習諮詢的榜樣;

4)幫助解決諮詢師神經症水平的問題,使諮詢師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情景。

由此可見,對諮詢師,尤其對新手諮詢師而言,個人體驗不僅是作為來訪者在接受諮詢,也是對諮詢過程的一種切身體驗;而諮詢師也會比非心理諮詢從業者更重視在諮詢過程中的這些體驗。

個人體驗做什麼?

講了那麼多看起來很了不得的目標,其實個人體驗的過程與主要議題和「普通」的心理諮詢並無二致

Norcross與Connor(2005)總結了多項調查研究,發現美國的大部分諮詢師對個人體驗的直接訴求主要是解決個人議題(50-60%),只有少部分(10-35%)是直接抱著學習諮詢的目的而來的。而他們諮詢的主要問題則集中於抑鬱、焦慮、親密關係、原生家庭與職業發展等方面。

怎麼講,諮詢師也是普通人,遇到的煩惱也都很日常啊……

個人體驗有什麼用?

在與諮詢師一起討論這些日常煩惱的過程中,個人體驗的作用也會慢慢顯現出來。86-90%的諮詢師表示,個人體驗給他們帶來了很大幫助(Digiuni,2011);而這些幫助主要體現在個人成長與諮詢工作兩方面。

成長:幫助諮詢師成為「更好」的自己

1)緩解壓力,穩定情緒。諮詢師在諮詢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壓力事件,或受到來訪者情緒的影響。當諮詢師陷入抑鬱、焦慮情緒時,個人體驗可以有效緩解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及時調節情緒,減少癥狀,讓諮詢師能夠以更好的、更安全的狀態工作(Digiuni, 2011)。

2)長期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的成長。除了解決即時的個人議題之外,長期的個人體驗能夠提高自我覺察與自尊水平,改善人際關係,更成熟地應對壓力,讓諮詢師得到全面的成長(Bike et al., 2009)。

工作:成為諮詢工作的助力

1)個人體驗給初入諮詢行業的新手諮詢師提供了學習的榜樣(Digiuni, 2011)。在學習心理諮詢,尤其是心理動力取向的諮詢的過程中,新手諮詢師很難對諮詢的整個過程產生直觀的印象。而個人體驗恰好能夠為「一次完整的諮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提供一個答案。諮詢師怎麼接待來訪者,說什麼樣的話,怎樣探索來訪者的困惑,甚至穿什麼,在哪裡工作……這些都可能成為新手諮詢師學習的榜樣或者模板。

2)從來訪者的視角理解諮詢(Strozier & Stacey, 2001)。諮詢師自身作為來訪者接受諮詢,能夠切身體會到諮詢師的反應對來訪者的影響,更深刻地理解來訪者的感受。這樣的視角轉換也能夠打破諮詢師與來訪者角色的界限,更深刻理解移情-反移情對諮詢的作用。

3)提高自我覺察 (Norcross, 2005)。作為一名諮詢師,自我覺察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個人體驗能夠幫助諮詢師分辨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固有信念與價值觀,自己對壓力情景的慣用應對方式等,從而避免在諮詢中受到自身相關議題的影響,提高反思能力。

個人體驗也是把雙刃劍

當然,個人體驗說穿了也只是心理諮詢的一種,自然也會有「無效」的可能,也會有一些消極影響。

1)諮詢師「良人難覓」。尋找一個合適的諮詢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不匹配,甚至不能勝任的諮詢師可能會讓工作過程變成一種折磨(Norcross et al., 1992)。

2)個人體驗也是一場痛苦的蛻變。即使諮詢關係建立順利,個人體驗不可避免會觸及自身的一些深刻的議題甚至是帶有創傷色彩的經歷,這種情感揭露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會對自己的諮詢工作產生一些影響(Malikiosi-Loizos,2013)。

3)倫理問題。由於個人體驗的諮詢師與來訪者都有「諮詢師」這一身份角色,一些倫理問題,如潛在的雙重關係、保密問題等也是必須考慮的(Moller et al., 2009)。

4)最後也是最簡單粗暴的一點,燒錢。對於很多新手諮詢師而言,個人體驗帶來的開銷也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困難(Macran & Shapiro, 1998)。

(畢竟大部分新手諮詢師都很窮……)

最後,諮詢師一定都要做個人體驗嗎?

既然個人體驗對諮詢師發展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是不是每個諮詢師都需要去做個人體驗呢?

答案也沒那麼絕對。

正如我們所知,不同諮詢流派對個人體驗的重視與參與程度本就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心理動力與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師進行個人體驗的比例最高(82-97%),認知行為取向的諮詢師最低(44-66%),而人本主義、系統家庭等流派的諮詢師則在兩者之間(Norcross & Guy,2005)。也就是說,除了心理動力學派對個人體驗的要求較高外,對其他流派的諮詢師而言,個人體驗更多是一個自願的選擇

作為一名諮詢師,個人成長是整個職業生涯中必要的主題,也是我們需要畢生修習的功課。而個人體驗只是諮詢師個人成長的一種方式,而非目的,更非唯一的答案

我們鼓勵諮詢師尋求個人體驗,也更希望諮詢師能夠找到適當的方式去探索未知的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關於個人體驗的介紹就到這啦,所以各位諮詢師小夥伴們,歡迎在留言區講講你們與個人體驗的故事呀~

——————

原文發表於:溫暖別人前,先要照亮自己 | 個人體驗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國內做心理諮詢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遇到有自殺傾向的個案如何干預?

「高危行業」中的心理諮詢師如何自我照顧?

你要的專業靠譜內容,都在這裡啦: 簡單心理Uni - 最有態度的心理諮詢學習社群

我們還有公眾號喲~ 關注簡單心理Uni (微信號:jdxl-uni) ,就能和大咖諮詢師一起輕鬆讀經典,參加全國諮詢師的線上/線下分享會與大爬梯,與3萬+成長中的諮詢師一起學習一起飛!

參考文獻與資料炒雞多,感興趣的小夥伴請參見原文哦~

推薦閱讀:

這場戰鬥就是成長
電影《解憂雜貨鋪》:我的困擾是無解的嗎?並不是!|影心理在線解惑
初心不忘 方得始終
超萌版心理諮詢指南
【心理貓語】我少做一點你就可以多做一點| 心得J

TAG: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