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桐媽原創) 神秘的「月子病」,真的確有其事?「得病」了就沒法餵奶了嗎?

奶少謠言(篇九):神秘的「月子病」,真的確有其事?「得病」了就沒法餵奶了嗎?

原創作者:梧桐媽媽大小寶

(跟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經的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復旦大學兒童心理學博士後,二胎媽媽一起育兒!——這是同一個人……)

「媽媽月子沒坐好,落下病根,沒法兒餵奶了。」

很多新媽媽會提到「月子病」的說法。「我月子沒坐好,受了風,落下月子病。老人說下一次坐月子才能治好。我總是特別虛弱,還老出虛汗,且不能見一點兒風,受一點兒涼,老是頭疼、頭暈、眼花,身上總這裡那裡疼。身體這麼差,奶水又不好,索性不餵奶了,免得孩子長不好,自己也總是好不了。」「我家老人說不能多抱寶寶,不能老坐著,也不能見風見涼水,以免落下月子病。我那時挺煩他們的,太嘮叨,沒咋聽。我寶寶總不停地吃,鬧抱,夜裡還吵幾次。這不?真得了月子病,身體弱得很也沒多少奶水,寶寶總吃不飽,要吃奶粉。這月子病真難好,夜裡還要休息,也怕影響寶寶,於是很快就沒餵了,寶寶跟老人睡,現在兩家老人輪流帶。」

「月子病」,貌似是中國特有的說法。國外的確沒有這種講究。剛生產的產婦,就可以喝冰水、沖澡、穿短袖、下樓吹風……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名人生產後數小時,就畫著淡妝,踩著高跟鞋,搖曳著短裙,在蜂擁而至的記者面前意氣風發地揮手示意,凱特王妃是這樣,貝嫂也是這樣。事實上,這種現象在國外民間再正常不過了。西方這些沒坐月子的婦女不僅沒有生病,還都非常強壯,往往可以獨自勝任帶小孩的任務。

這些新聞一在電視或網路上放出來,大伙兒大驚失色,對王妃、貝嫂身上的種種細節口誅筆伐!「現在不覺得有什麼,以後得病好不了,後悔都來不及!」網上也有反對坐月子陋習的,兩派在網上斗得熱鬧極了。

與這些風光無限的老外相比,我們的新媽媽呢?頂著一頭亂髮,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出著虛汗,不敢洗澡,全身上下密不透風地裹著棉被。抱寶寶餵奶,不一會兒便腰酸背痛,胳膊腿兒抬不起來,壞了,要得病了!趕緊把孩子交給別人(孩子根本不讓碰啊!淚目……)!晚上要休息好,孩子一兩個小時吵一次,咋行哩?趕緊交給老人或月嫂,媽媽休息不好也要得病。一個月不能出房間,到客廳里坐坐,被門縫裡的風吹著可就壞了!甚至一個月裹著棉被不敢下床!吃喝都在床上!如果不介意別人端屎端尿,拉撒最好也別下來!吃要吃最好的

雞鴨魚鵝豬牛羊,喝要喝最好的月子水、月子酒、「等離子水」……可是,奇了怪了,這麼精心呵護的新媽媽,咋一個風吹草動,就「得病」哩?得了月子病,就該讓孩子與母乳無緣嗎?

奇了怪了。西方人的體質,真就那麼好?是不是過兩年,他們也該得病了,但咱們不知道?還是咱坐過月子的新媽媽,保養得更好,更顯年輕,壽命更長?

月子病,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嗎?我們需要百般注意嗎?我們得注意自己健康,也要餵奶、照料寶寶,這真是矛盾呀!如何權衡利弊,兩者協調配合好?

話說,月子病,興許真的有呢!那些癥狀,西醫也是解釋得了的。不過絕大多數情況沒問題,都是暫時的癥狀,不用太擔心。

i. 出虛汗:

孕期雌孕激素上升,總體起到保鈉保水的作用,因此孕期不算羊水,身體可以囤積多出1/5的水分來(血容量增加15~20%。循環血容量增加,所以對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是個考驗,有這些疾病的婦女懷孕生產得非常慎重)!生產後,雌孕激素快速下降,保鈉保水的作用消失了,這部分多餘的水分會變成大量汗液及尿液,快速排出體外。所以產後出虛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是產婦身體不好引起的。至於中醫所說的,「血虧氣虛」,不「聚氣」才冒汗(中醫還認為,噴乳反射造成「這邊吃,那邊流奶」,也是「氣血虧虛」引起的,更是兩碼事),並沒有多少實際理論依據。

另外,雌孕激素快速波動,也會讓初產婦感到一陣陣「潮熱、汗出」,這跟更年期的癥狀有類似的地方——原理是類似的呀!因為激素波動可能會影響到微循環,一會兒舒張,一會兒收縮。因此產婦一會兒燥熱難當,一會兒覺得有點兒冷。別擔心,都是正常現象,數日或數周之後,這個現象便能自行緩解。

ii. 關節疼痛、腰痛:

剛才提到,雌孕激素快速波動,有可能影響到微循環。所以很多血供豐富的組織可能會受影響,比如關節不適就很常見。很多產婦覺得身上一會兒這兒疼,一會兒那兒疼,不過疼痛部位、性質,多數時候或多或少會有些變化。有時這種關節疼痛,跟一陣陣的潮熱、汗出有關聯。別擔心,絕大多數情況數周或數月後能自行緩解。

另外,孕期肚子非常重,腰曲向前,骨盆前傾,身上很多關節韌帶受力都是重新調整的,而且腰腿部關節、韌帶、肌肉,經常很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受孕期雌孕激素影響,關節韌帶的遊離度和柔韌度,都會加強。成功「卸貨」以後,這些大小關節位置和功能都會經歷一個快速的、精細的重新調整過程,有些酸痛,在所難免。所以,這個時候反而不應該在床上病怏怏地躺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輕體力活動,或者做些孕產婦瑜伽,更有助於恢復。

不過,如果一些關節或腰腿部長時間疼痛,部位單一,還是應該注意。比如,孕期腰曲前移,有些產婦可能出現腰椎滑脫或小關節骨折(峽部裂)。還有些孕產婦平素很少活動,腰椎間盤突出、腰骶筋膜炎、關節韌帶輕微受損,在這些時候受雌孕激素影響,癥狀會更為明顯(平常關節保護和鍛煉身體,也很重要!)。有些媽媽打完椎管內麻醉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腰疼癥狀,不過多數能在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內恢復(如果總不恢復,還是希望你尋求骨科和麻醉科醫生協助更為妥當)。還有些媽媽是些小毛病,卻被放大為「月子病」了。

比如有個媽媽,在我生完大寶後給我傳授經驗。「月子一定要坐好,身上哪兒都要裹好,不能受涼,否則真會後悔!我當時抱小孩不注意,手腕露在外面,現在疼得不得了。當時哪兒都裹上了,就只有這個抱小孩的手在外面,剛好就這兒疼!別不信邪啊!就是這麼准!聽說治不好,要到下一次月子才能治好。我真後悔死了。當時婆婆媽媽也說,我就不信,老人言有時候真的有道理,要聽的哇!你看,我這兒都腫起來一個包,一直都沒消。」

我看了看,原來包在手背大拇指根部,只是腱鞘炎而已!這是個很小的毛病,跟關節韌帶勞損有關,有些人抱孩子會手疼,寫字、做某種家務多了也會。去骨科打個封閉或做個小手術,這種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但有些情況,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單側肢體脹痛,時間很長,甚至肢體不對稱,一定要

諮詢醫生!因為受激素波動影響,產後身體也存在高凝傾向,有些部位疼痛是局部血栓栓塞引起的!一旦發現存在這種情況,一定要早期處理,避免血栓脫落,造成肺部或其他部位血栓栓塞。

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真相——產後在床上躺著不動「坐月子」,真是太糟糕了!這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縱觀自然界,沒哪種動物在生產後,躲在窩裡一動不動,讓別的動物幫自己帶孩子的。所以,帶孩子這種輕體力活動,只會對自己有好處,比如親子關係良好建立、奶量供需平衡建立、心情愉悅、血循環暢通、關節韌帶恢復等,基本不會帶來壞處。

iii. 頭痛、夜寐不安:

雌孕激素會帶來血管舒縮功能變化,加之血循環容量快速變動,新媽媽會像更年期一樣,容易出現頭痛。如果睡眠不好、心情煩躁,頭痛還會愈演愈烈。有的人感覺像偏頭痛,有的人感覺前額脹痛,有人感覺腦袋裡有血管在跳……這種頭痛讓人感覺特別糟糕,有時很劇烈。如果孕媽媽本身是高齡產婦,或孕期或產後存在先兆子癇、高血壓、血糖波動等,這種情況還會更多見,癥狀也更為明顯。

當然,也有些媽媽頭疼是打了麻醉以後的副作用,特別是蛛網膜下腔麻醉(俗稱「腰麻」)。如果術中曾有較為劇烈的血壓波動,或補液量不夠、出血較多,頭疼癥狀可能還會更為明顯。既往統計,發病率大概是2%左右,多數能在數天或數周內緩解,少數患者能持續半年及更久。如果術後出現顯著頭疼,難以忍受,持續不緩解,也諮詢下當時給你打麻醉的醫師及神經科醫師比較妥當。

媽媽生產完,總希望能好好地休息,加快恢復速度,有精力和能量帶寶寶。可是經常事與願違,容易睡不好覺。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激素波動造成身體不適、情緒波動等。媽媽本身也非常警惕,時時刻刻想圍繞在寶寶身邊保護他,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醒來。可怕又無聊的月子,在耳旁唧唧喳喳的的父母親友,也經常讓新媽媽感到恐慌和失望,懼怕第二日的到來。

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畢竟多數新媽媽比較年輕,血管恢復起來通常挺理想,所以這種現象持續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如果出現頭痛,了解機理以後,放鬆心情,適當休息,也可以讓丈夫或其他家人幫自己按摩頭部。通常效果挺不錯。

眼睛疼或視物模糊:

孕激素對眼壓的影響更為明顯些。快速撤退期間引起眼壓的快速變化,有些媽媽會感到眼睛脹痛、乾澀,甚至看東西都不怎麼清楚,經常伴隨頭痛,這也讓她們嚇壞了。有些傳言:「坐月子不能看書,看電視,看手機,否則將來會瞎!」興許理論來源,就在於此呢。當然,這也是暫時的。別擔心。不過這期間適當休息還是挺有必要的,恢復起來更為理想。

不過真看了幾次手機、電腦、電視,也沒關係,更不會瞎。整整一兩個月,只是關在家裡,躺床上,聽家人嘮叨,守著不停吃奶的傻乎乎的小嬰兒,真挺令人抓狂呢!所以,怎麼舒服,怎麼開心,怎麼來。

v. 腸胃不適:

很多媽媽在產後會覺得肚子不舒服。一會兒腹瀉,一會兒便秘。這是因為剛剛「卸貨」,受擠壓的胃腸突然恢復原來的位置和形態,可能會出現輕微浮腫,容易受刺激而腹瀉;另一方面,雌孕激素的快速波動,容易引起胃腸蠕動功能下降,造成便秘。如果做了剖宮產,手術本身容易引起胃腸頓抑、蠕動及消化功能下降,媽媽們像大病初癒一樣提不起精神,沒什麼胃口,胃腸容易受刺激,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而我國坐月子的傳統,就是把一輩子的「好菜」,集中在這一個月吃啊!本來輕微浮腫、消化功能下降的腸胃,更容易消化不良了。

還有些新媽媽存在產後抑鬱,卻表現為軀體癥狀,腸易激綜合征就是典型表現之一。具體見下述。

vi. 免疫力波動:

雌孕激素快速波動,自然也會影響免疫力。因為神經-內分泌-免疫-

代謝,都是密切聯繫的。不過這種作用,究竟是增強還是減弱,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徹底弄清楚。查到幾個免疫因子變來變去,真不好說明什麼問題,就像森林裡的生態平衡,數數兔子多了,狼少了,貓多了,老鼠少了……真的容易一葉障目,不能說明全局問題。

看了這些文獻,梧桐媽媽有個感覺,總體而言,哺乳期免疫力還是以增強為主!這期間檢測到許多免疫因子上調,反而不容易感冒,而且較之平常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其實,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媽媽更為健壯,更有助於照料小寶貝。這也是大自然非常貼心的設計。

vii. 產後抑鬱:

這也是激素快速波動引起的。自然狀態下,媽媽會更為敏感、警惕(抓狂……),有助於保護小寶寶。餵奶產生泌乳素,是壞心情的拮抗劑。具體詳見「餵奶對媽媽的好處」章節。

別擔心,也別覺得自己有抑鬱傾向了就特別可恥(這種不好的感覺是受我國文化影響的,老外可不這麼認為),這只是情緒上的小感冒而已,多數情況下,隨著媽媽寶寶貼心緊密聯繫,丈夫的理解幫助,一切都會好起來。

如果特別想哭,也不要緊,別想著「哭會不會瞎」這種話了。可以找個安靜的角落,好好地釋放一下情緒,如果可以,梧桐媽媽也能借你一個肩膀。:)

viii. 虛弱乏力:

這種主觀感受非常不確切,有時候確有其事,有的時候又不盡然。比如出虛汗、頭痛、關節肌肉酸軟疼痛,可能是真的。又比如產後抑鬱,又是心理因素作祟。我們國家文化傳統認為心理問題會帶來「恥感」,很多人會把心理上的難受,泛化為軀體上的不適。有些人還真的會經常感冒、拉肚子。

如果新媽媽徹夜帶寶寶,腰酸背痛,家庭問題頻發,心裡難過,這種情況會更為明顯。虛虛實實,有病無恙,倒也不需要分得太清楚。

夏娃偷吃禁果,上帝懲罰她承受生養之苦,也享受了人世間最為美好的果實。為母則剛,為母則強。相信新媽媽們,總能藉助可愛的小嬰兒,打開生命的另一扇窗,讓自己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戰勝眼下的困境,最終成就更好的寶寶和自己。

當然,也有些「月子病」是真正的產褥疾病,比如惡露淋漓不盡、產褥感染、血栓栓塞,甚至是遲髮型羊水栓塞造成的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這就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了,一定不要自己在家硬扛,需要早些去醫院就診諮詢。

看來,除了產褥疾病,絕大多數情況,傳說中的「月子病」都是「紙老虎」呢!看著怪嚇人,其實只是虛張聲勢的暫時現象,很快就會過去。

你仍然很有顧慮,當深愛自己的家人或親友,表情神秘而嚴峻地說,「一定要XX,否則就會XX!」的時候,誰的心裡不是抖三抖,寧可信其有,不敢信其無?盲目學老外,遺傳體質、飲食、醫療都趕不上人家,真生病了,一輩子治不好,老了特別難受,豈不後悔?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我國「月子病」這一說法產生的時代背景。過去,人們沒有無菌常識,很多時候是請接生婆到家裡來,把手伸進陰道助產,孩子出來後,還直接伸手進去掏胎盤!在這種情況下,圍產期感染、胎盤組織殘留、產褥出血等等,能不常見嗎?再加上局部血栓形成、羊水栓塞等複雜的疾病,在舊中國,很多地區孕產婦和新生嬰兒死亡率接近一半!一半啊!這些產褥期感染或出血的疾病,讓人感到害怕和棘手;真正的產褥疾病即使當下癥狀好轉,也容易遺留些後遺癥狀。有些比較輕微的疾病,雖然不害命,但疼得難受,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也讓人怪緊張的,比如剛才提到的腰椎問題、腱鞘炎等等。

於是,「吃一塹,長一智」,人們就會發明各種辦法折騰下一批產婦坐月子,試圖讓她們免受疾病困擾,比如裹棉被保暖、不敢洗頭洗澡、不敢出門、不敢用力、吃大魚大肉進補……產婦有點兒啥頭疼腦熱、腰酸背痛,大伙兒就嚇得不輕,都一概歸為「月子病」,試圖把疾病苗頭扼殺在搖籃里。人們還把這些「診斷」和「預防」、「處理」方法,記入古書,代代相傳。

因此,月子病是時代落後的產物,略帶些迷信和傳承的色彩而已。身體不舒服的因素很可能還是佔主要成分。

梧桐媽媽發現,如今民間的月子病,軀體疾病往往能被醫生很好地預防和及時處理,心理因素佔據很大比重。這些媽媽覺得自己得了很麻煩又很難根治的疾病,所以無法哺乳,無法長時間親自照料孩子。

比如有媽媽問我:「梧桐媽媽,我月子沒坐好,現在頭疼、腰疼,出虛汗,每天很乏力,無論幹什麼,過一會兒就感到特別疲憊,頭暈眼花,總想吐。我孩子總要吃奶,而我身體不好、休息不好奶又不夠,總把他餓得哭。聽老人說,這治不好哦,真的嗎?」

我便如實地把上述內容,逐字逐句打字出來,寫了個文檔給她看。結果她特別驚訝,貌似並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只是一再追問,「真的嗎,我真的沒有病嗎?我明明特別頭痛、頭暈眼花、乏力,全身關節酸痛呀……」

我只是有個感覺,她知道自己沒病,潛意識裡貌似並不怎麼開心(此處內容帶有主觀性,也興許有些我不了解的疾病和心理因素,僅供你參考)。

另看到過一個媽媽,在網上訴訴苦,跟網友嘮嘮嗑。「我月子沒坐好,得了月子病。成天頭暈眼花,做不了什麼事。所以就辭職在家裡了。……我婆婆帶著孩子睡覺,我老公下班回來陪孩子。現在孩子八個月了。……現在我感覺我老公都不怎麼理我,他這是怎麼了?」(原文很長,節選了關鍵的幾句,不了解別人家庭情況可能存在「斷章取義」,此處內容僅供參考。)網友一邊倒地「站著說話不腰疼」,說她「矯情」,有婆婆、老公幫忙帶孩子,自己在家裡不做什麼事,還要當病人受照顧,時間長了人家心裡當然不舒服,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梧桐媽媽只是有個感覺,得知自己得了月子病,這些媽媽們感覺天都塌了,一方面顧影自憐,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小小的不舒服,被放大了不少。一方面,她們潛意識裡又很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病人,理應得到理解、幫助和照料!從她們千變萬化的故事中,梧桐媽媽經常只領會到一個意思:「我生病了,得的是治不好又死不了的煩人疾病,所以我累不得,也不能受氣,所以家裡人幫我帶孩子是應該的,還得照料我的身體和心情。我生病了,所以奶水不好,喂不了孩子,也要休息,不能被孩子吵。孩子白天得要別人帶,晚上得要別人陪著睡。」

這樣做為什麼?自己缺乏育兒信心,不能(或不想)餵奶、不能(或不想)照料孩子、不能(或不想)陪睡,減少些愧疚心理?逃避育兒責任或家庭矛盾?興許她們內心五味雜陳,都有些吧。這些媽媽們通常有些溫和懦弱,依賴性也會更強一些,通常不那麼有主見,家裡一般有很喜歡大包大攬的家庭成員幫她忙。

話說,如果真的自我評價很低,覺得自己不夠好,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提不起興趣來,總想哭,甚至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衝動,那可能要超越抑鬱情緒的範疇,進入產後抑鬱的診斷範圍了。如果可愛的小嬰兒、良好的休息、通情達理的家庭成員都無法幫助自己,可不要上網問了,網友信口開河「口誅筆伐」,只會讓你的心情進一步沉入深谷里,無法自拔。一定要早點去看看心理醫生比較妥當(只是,一吃藥又不能餵奶了……因為能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很多都能透過血乳屏障,並對孩子頭腦造成影響,因此很多神經精神科藥物都是L3級及以上的。具體詳見「哺乳期用藥」章節。所以盡量還是心理疏導、家庭成員協助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再次強調,抑鬱情緒及抑鬱,只是心理上的小感冒,太常見不過了,不要以尋求醫生或親友幫助為恥,大家齊心協力幫你度過這段灰暗的時光,多數時候能撥雲見日,柳暗花明。請你相信。

看了上述內容,你心裡的大石頭,可能會慢慢落地了。不過仍然有些顧慮:「梧桐媽媽,你說產後關節痛、頭痛、眼睛痛……等等都確有其事,這時候是不是非常需要休息?那該不該自己帶孩子呢?帶孩子累著了,會像傳言講的,損害身體嗎?」

首先,我們得從一個思維框架中跳出來——帶孩子是痛苦的,勞累的,吃飯睡覺都成問

題,簡直生不如死……等等,是不是只有人類才有這種感覺?貓貓狗狗有嗎?養過小動物的人可能會有所了解,剛生產的小動物,媽媽寶寶是如此祥和安寧!

如果通讀了本書的內容,我想你會有所了解——如果我們給孩子喂母乳(媽媽也別亂吃東西),不給孩子亂添奶粉,亂喂東西,尊重他的秩序感,保護他的安全感,他也是祥和安寧的,媽媽也是。小動物們不就是這樣做的嗎?做起來實在太容易了,媽媽不用做很多家務,用最方便的方式把自己弄飽,跟孩子同吃同睡,經常把孩子帶身邊就是了。

讓別人帶孩子,就一定輕鬆?除非你家老人,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把他帶走,讓他在你的視野里消失(當然,這個帶孩子的人,是不可能輕鬆的),你還像當初那個大黃花閨女一樣自由自在才行。這個情況下,你還得費心把自己腫脹的乳房安排好,要麼試著用吸奶器吸,要麼放任不管讓奶沒掉,可別一不小心整出乳腺炎來——光這就麻煩得不行了。

剛出生的孩子總要吃奶,特別怕離開媽媽,也因為秩序感害怕更換照料者、餵養方式、哄睡方式等,經常你喂完奶給別人抱,一會兒就鬧騰。鬧騰了你再喂?過一會兒又鬧騰。媽媽和抱孩子的人,經常被折騰得不行。在這種狀況下,沒幾個媽媽和照料者能淡定的,沒奶的焦慮就迅速傳染開來。如果頂不住壓力給孩子嘴裡整點兒這個那個嘗嘗,乳頭混淆、味覺混淆、胃食道反流、腸絞痛等等接踵而至,媽媽不是尋思沒奶要追奶,就是愁「堵奶」,還常會乳頭皴裂,能不麻煩嗎?

那白天媽媽帶,晚上別人帶總行了吧?孩子離開媽媽,被塞奶粉,整夜哭吵,媽媽在隔壁聽著,能不揪心(本來激素波動,會讓媽媽警惕和情緒低落,睡不好覺)?本來可以奶頭一塞就把孩子放倒,兩個人親密相擁入眠(注意別堵住孩子鼻子),整體睡眠質量提高,這會兒卻反覆因奶脹醒來,不停地擠奶-儲存-器械消毒……每次都要坐上大半個鐘頭,能不折騰?

而媽媽自己帶孩子,不知道要輕鬆多少呢!喂餵奶又有多大事?一起多躺會兒唄(孩子需要15~30分鐘進入深睡眠,之後反覆深淺睡眠交替,淺睡眠期可以繼續側卧奶睡接覺)!多抱抱孩子、換個尿片、洗個澡,能有多大事?前面多次提到,產後輕體力活動,反而更有助於媽媽恢復呢!多陪陪孩子,又有多大事?親子關係良好,媽媽能準確回應寶寶需求,寶寶身體舒服,心情舒暢,安全感充盈,特別好帶!這麼個乖巧的寶寶,能讓媽媽一直「享受」很多年,直至成年期!

更重要的是,寶寶會是媽媽焦慮心情天然的療愈劑——泌乳素產生的快樂情緒,能夠拮抗雌孕激素撤退引起的糟糕心情!媽媽也能從育兒這件事上,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快速晉陞為一位慈愛、祥和、內心充盈、強大無比的母親。這比病怏怏地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缺乏自信,對育兒分歧頭痛不已,對未來茫惑無望的「大姑娘」,要好太多呢!

因此,如果真得了「月子病」,如果沒有明確診斷產褥疾病、嚴重抑鬱傾向等(可能有幻覺、妄想,有些媽媽有自殘和傷害孩子的舉動),反而更應該積極地與孩子接觸,並嘗試餵奶。媽媽掌握一定小方法(實在拿捏不準,又沒空看書,可以試著向小動物學習)親自照料寶寶,母嬰親密陪伴,不光不會損害媽媽身體,反而會讓媽媽獲益匪淺。

明兒介紹奶少謠言(篇十):媽媽太瘦了,體質不好,平常吃得少,不愛吃肉,奶肯定不夠吃,質量也不好……balabala~~really?

(本 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微信公眾號:梧桐媽媽大小寶,wtmmdxb),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作者為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 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讀書期間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第一本《夏娃的困惑 ——全程實用母乳指導,史上最強哺乳謠言粉碎機》已 出世,孕媽媽、哺乳媽媽、新媽媽必備!書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薦——武漢同濟醫院婦產科馮玲教授,兒科劉 愛國教授,麻醉科梅偉教授傾力推薦!復旦大學社會心理系孫時進教授,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羅教講教授傾力推薦!並作序!詳情請加公號,點擊後台右下方有書籍介 紹以及獲得方式。)

推薦閱讀:

(桐媽原創) 可能導致母乳不足的原因還會有哪些呢?
寶寶綠色大便是怎麼回事?寶寶拉這4種大便要立即去醫院!
寶寶每次吃多少奶才算夠?
忘憂草之安全儲存母乳的困擾

TAG:母乳餵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