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重複】我為何對四月是你的謊言如此痴迷
四月是你的謊言令人痴迷且流連忘返的原因在於,當一個故事以愛情為主題卻缺乏捅破窗戶紙之後的處境,而且被各種相關的情節分去大半的篇幅,甚至最終互相喜歡的雙方都沒有把愛親口說出,但每一段情節卻又無時無刻不閃耀著戀愛的光輝,這些情節既滿足了我們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又不會產生戀愛的酸臭味,並且通過以音樂為主線避免了愛情本身的空洞,又通過死亡賦予每一瞬間的厚重、不舍與眷戀,最終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我不斷反覆徘徊在這個每一次觀看都無法兌換出所有快感的故事裡。
如果從最後一話開始看,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內向、剋制、怯懦的女孩子在得知自己時日無多的情況下,解下象徵著束縛的紅繩,自由隨性地披散著頭髮,歡快地奔跑進陽光里,去過自己一直想過的生活,去邂逅自己一直想邂逅的人。
於是我們看到了:在充滿浪漫唯美氣息的櫻色里,一個將死的少女快樂地追逐著貓。
我們明白了:當心心念念的男孩子終於出現在自己眼前時那眼淚因何而流。
往後的一切都被回溯性地賦予意義,我們才明白:為什麼她可以如此隨性地在競賽里自由演奏?為什麼當她詢問男孩對演奏的感想時手會禁不住顫抖?為什麼男孩總在不期然間就能夠邂逅到她?為什麼她痛哭著懇求對方幫助受挫的自己?為什麼她可以輕易放棄演奏只為等著男孩的鋼琴聲響起?
最後,當我們知道這竟是他們唯一一場合奏的時候,我們又會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當結局已經註定,我們只能品嘗著其中帶給我們的美好,然後徒勞地看著它奔赴不可挽回的結局,我感到的是悲涼。
明明在公生的眼裡,小熏駐足於一片春色之中,我每每想起的,卻是她哭泣的場景。
不能告訴對方這場演奏對自己來說有多麼重要,不能將自身的狀況和盤托出。內心越是期待,越是不安,越是拚命地要去做什麼,越是什麼也不能做。
她能夠讓樂譜布滿男孩視野所及之處,能使樂曲繚繞在耳邊揮之不去,卻不能用自己最誠懇的內心對男孩袒露:我喜歡你,我想和你演奏,我時間不多了。
這彙集起來的情緒在那一瞬間宣洩出來:她彎著腰,淚流滿面地希望男孩幫助受挫的自己。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一幕,是在病房裡,小薰突如其來的激烈指責,然後又在意識到的那一瞬間戛然而止。
只有想到自己再也不能為對方做些什麼,無論如何也放不下對方的人,才會突然失控爆發出如此激烈的情緒,也只有在情緒宣洩之後明悟到殘酷的現實,意識到自己真的無能為力的人,才會在那一瞬間茫然失措。
因為時日無多,所以想把操心一輩子的份額全部花光,因為擔心沒有了自己對方會怎麼辦,所以用過度的指責來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志,因為意識到這種強人所難給自己心愛的人造成了傷害,所以滿懷歉意與內疚,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我喜歡你卻不能一直陪伴在你身邊。
對四月是你的謊言的喜愛,大概還是對自己內心角落某種叫做小清新的東西的堅持。總覺得用一輩子去在意一個人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或許是天真,但我卻十分痴迷於唯一性的愛,哪怕它或許只是一個幻象。
因為在駁雜的感情面前,容易被脫落的就是感情本身。昨天我還在要死要活,這個人凝結了我的全部情緒之所在,我為之牽腸掛肚,柔腸百轉,今天我雲淡風輕,一切都冷了淡了。這種事情我不願意承認。
我一個朋友曾說過,她最討厭吵架之後的和解,那使得當初堅守的一切都成為笑話。我並不是只活在過去的人,只是希望一切都不會成為過去,哪怕為此拒絕開放性的未來。
愛過的人太多,感覺就再難分辨自己是否真的愛過。
少年的感情太過懵懂,不足以深刻成為唯一,成為刻骨銘心堅持不動搖的對象。
唯有死亡能夠做到這一點。
人會愛上多個人嗎?我覺得不會。因為並不是一顆心能被物理的分成幾瓣,每個人各自具有不同的分量。
每次都在完整地面對著一個人。就像是,有著同樣的心情,卻在不同的對象上求得相應能夠滿足的部分,隨後拼湊出一個幻想中的人,然後按照代入程度的區別來對待不同的人一樣。
所以宮園熏以其死亡成就這唯一性的愛情幻象。
如果說宮園薰是面向觀眾的主體幻象,那麼有馬公生則是故事裡的主體幻象。
無論有馬公生彈不彈鋼琴,那個世界裡都不會拋棄他,他成了難以忘卻的存在。彷彿死死鑲嵌在整個世界之中一樣。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意著他,等著他的歸來。
但是現實往往是,不經意間失去了聯繫,不經意間這個人永遠不復在自己的世界裡存在。
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在遮遮掩掩相互猜疑中,無數人、無數段感情就在沒有機會被執著的時候凋落了。
連堅守的理由都沒有。
少年之間的感情往往懵懂、膚淺、單純。但我竟有些討厭。
感情濃了又淡,你我聚了又散,生旦凈末丑,不斷飾演著他人已經扮演過的角色,輪番上陣。
一段段感情恰似一個個符號,一個個人彷彿被貼上了一個個標籤,這個愛情的標籤此時由A充當,轉而變成了X,時而靠近這個,時而趨向那邊,一個兩個三個圈。
如果說在意一個人是一種象徵性的行為,是在意一個空位,這個空位隨時等著隨便哪一個人來填充,那麼或許有人追求的,就是把這個空位轉變為存在本身。
用一生去在意一個人。
宮園薰是一個美麗的幻象,是對存在的堅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