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閉症孩子都應該感謝小阿爾伯特

2015年2月6日:

今天想說說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和他的被試小阿爾伯特。華生的實驗對象主要是新生兒,他後來的暢銷書《行為主義的幼兒教育》非常得益於這些針對新生兒的實驗。

1920年,華生在約翰.霍普斯金大學和他的「緋聞女友」,後來成為他第二任妻子的羅莎莉進行了心理學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富爭議之一的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這個實驗圍繞著如何在嬰兒身上建立恐懼並消除這些恐懼而展開。

實驗之前,華生這樣描述他的被試阿爾伯特:一個重21磅,11個月大的嬰兒。是哈瑞特.萊恩醫院一個護理人員的兒子。他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醫院裡,而且是一個妙極了的好孩子。在與他相處的幾個月中,我們從來沒有看見他哭過,直到我們做了實驗之後。

當阿爾伯特9個月大時,他可以毫不懼怕地玩弄一隻大白鼠。開始實驗後,有一天正當阿爾伯特伸手去觸摸一隻大白鼠時,華生在一旁用木匠用的斧頭猛烈敲打一根直徑1英寸,長3英尺的鋼條,鋼條發出巨響。阿爾伯特被嚇得猛地跳了起來,跌倒在床上,但並沒有哭叫。此後,每當孩子伸手觸摸大白鼠時,華生便敲擊鋼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後跌倒,繼而哭泣。一周之後,華生又讓阿爾伯特玩弄大白鼠,這時阿爾伯特開始對它產生膽怯,不敢上前去接近大白鼠。當大白鼠用鼻子嗅他的左手時,他立刻把左手縮了回去。後來他想伸手去摸大白鼠的頭,可還沒有碰到,便又把手縮了回來。實驗繼續。最終,阿爾伯特不但懼怕大白鼠,而且對其他毛乎乎的東西也產生了恐懼:兔子、狗、皮大衣、絨毛玩娃娃,還有用海豹皮做的衣服外套和棉花等,哪怕沒有任何鋼棍敲擊的聲音。

不久,華生因為與其助手羅莎莉的「婚外情」演變成「性醜聞」,導致他在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的研究工作戛然而止。與此同時,小阿爾伯特在還沒有來得及進行關於恐懼的消退實驗,就被一戶人家收養了。就此,小阿爾伯特消失在人海。

華生對小阿爾伯特的恐懼實驗做了詳細記錄,這個記錄清晰地表述了阿爾伯特基於條件反射下恐懼反應的形成過程。更為關鍵的是,通過這個實驗,華生確立了他「條件性情緒反應的泛化或遷移」的理論:當條件性情緒反應剛建立的時候,一個廣泛的彼此類似的刺激將首先引發一個反應,直到把未分化的條件性反應提高到分化的階段。

這個理論最終導致自閉症干預領域中「泛化」方法的形成。直到現在,「泛化」的方法仍舊廣泛運用在ABA及其他自閉症干預活動中。

人類為了自身利益利用活體進行實驗是否道德,這一倫理爭論似乎持續了幾個世紀。實話說,我是抱著非常複雜的心情看完華生關於小阿爾伯特的恐懼實驗記錄的。一方面被西方科學家們實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精神所感動,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母親則為小阿爾伯特感到內心隱痛。有人將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譽為「最臭名昭著的實驗」,從倫理和道德角度看,這樣的評價似乎不過分。經過這個實驗,小阿爾伯特也許將一輩子懼怕所有毛茸東西,這種心理上的陰影將伴隨他的一生。但正是通過這樣的實驗,才讓一些具體實用的心理學治療方法沉澱提煉,脫穎而出。所以,科學和人文永遠是彼此互不相交的兩極。

阿爾伯特如果能活到現在應該是個百歲老人了。我想,所有正在接受干預訓練的自閉症孩子都應該感謝他!


推薦閱讀:

如何對自閉症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自閉症的病因、致病機理和恰當飲食》
融合教育,探求自閉症兒童「隨班就讀」之痛
自閉症言語阻抗的原因
SCD飲食與自閉症

TAG: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