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起飛與「雀不飛」

這是昨天在所謂的「雀不飛」到底是什麼原理? - 知乎里的回答,記錄在這裡,算是自己的科研日常吧。

  • 問題1:鴿子在地面起飛時是否需要蹬腿? 結論:蹬腿必不可少

鳥類起飛時的身體加速度主要源於撲翅氣動力和後肢彈跳力。對於鴿子而言,整個起飛階段的加速度,約3/4源於翅膀撲動,1/4源於後肢彈跳。但這是針對整個起飛過程,對於起飛初期(從開始起飛到頭兩個撲翅周期結束),後肢彈跳對起飛速度的貢獻超過90%,後肢彈跳的峰值加速度是頭兩個周期翅膀撲動峰值加速度的兩倍多(參考下圖)。初始起飛階段,鴿子需要儘快提升離地高度,以保證翅膀大幅快頻拍動過程中不會撞擊地面,因此蹬腿動作必不可少。

用戶上傳的圖片

如果鴿子在起飛時由於外界干擾無法獲得蹬腿彈跳力,很可能會因為習性使然中斷整個起飛過程,然後等干擾減弱後重啟起飛流程。因此理論上,只要響應及時,是可以通過抵消彈跳力來破壞鴿子起飛過程的。

  • 問題2:鴿子的蹬腿力能否被手臂感知到,手臂又能否及時做出反饋下沉運動? 結論:可以感知到力,但及時反饋難以做到

上圖那篇文獻中,鴿子重50g (鑽石鴿 Diamond dove,比常見的鴿子要小一些),據此彈跳力峰值大約1N,這麼大的力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的。但整個彈跳過程大概只有0.1秒左右,相比之下,考慮到人體的反應時間延遲(約0.15秒)和神經肌肉滯後(0.1~0.2秒),手臂最快反應時間也需要0.25秒以上,難以實現對鴿子彈跳的及時反饋。反觀雷大師表演「雀不飛」時的悠然動作,完全不像是在對鴿子0.1秒的快速蹬腿動作做快速反饋。因此,「雀不飛」並不能解釋為「通過不斷抵消蹬腿力來使鴿子無法起飛」。

用戶上傳的圖片

問題3:雷大師究竟是如何實現表演中的「雀不飛」的?

只有一段採訪視頻的話,這個還真不好下確切結論。我傾向於綜合 @韋你好 和 @匿名用戶的觀點,不停晃手臂使鴿子既無法保持正常的起飛姿態,又無法保持穩定的棲息姿態。雷大師表演的「精妙之處」在於手臂的晃動幅度和速度搞得鴿子得不停揮翅膀來保持平衡(看著跟想起飛一樣),又不至於太劇烈驚到鴿子,啟動緊急起飛模式。這麼看來,雷大師儘管不算啥太極大師,但卻也夠半個撩鳥高手了。

References:

Berg A M, Biewener A A. Wing and body kinematics of takeoff and landing flight in the pigeon (Columba livia)[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0, 213(10): 1651-1658.

Provini P, Tobalske B W, Crandell K E, et al. Transition from leg to wing forces during take-off in bird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2, 215(23): 4115-4124.

Robertson A M B, Biewener A A. Muscle function during takeoff and landing flight in the pigeon (Columba livia)[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2, 215(23): 4104-4114.

結尾加個彩蛋: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推薦閱讀:

飛行日記18-導航的一些概念以及荷語英語對照
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是怎麼實現拐彎的?
為大劉捉蟲子
白素貞飛行的時候為什麼要把一隻手往前擺?

TAG:飛行 | 動物行為學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