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跟壞孩子玩兒有錯么?不會教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才是錯!

有些父母會覺得困惑,究竟該不該鼓勵孩子積極、廣泛地與他人交往?與人交往雖然是好事,但是父母有實際的顧慮:一方面,他們擔心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孩子不懂分辨,很容易上當受騙,所以讓孩子遠離人群;另一方面,他們相信學校里總有一些「壞孩子」會帶壞自己的孩子,於是讓孩子與一些「學習差」、調皮的同學保持距離。這些想法似乎是為了孩子著想,但其實是在「保護」的外衣包裹下,對孩子交往的限制,成長的限制,使得孩子在溫室中把自己封閉起來,未來很難適應社會。

1. 在家庭中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

家庭交往是孩子在其他場合與人相處方式的一面鏡子。有的孩子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顯得退縮、不自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家庭中父母沒有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這種尊重體現在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上,比如孩子發表不太成熟的意見時,父母能否避免忽視孩子的意見,或是擺出「你是小孩子,不懂」的家長姿態,而是積極地和孩子探討;又比如孩子第一次承擔起家務但是做得不好時,父母是否會去鼓勵孩子,表達出讚賞和對他(她)進步的堅信及期待。

父母給予孩子支持並不是一味地包庇孩子,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向孩子澄清事實,同時最大程度地表現出對他們的信任和關懷。讓孩子感受到,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有說的不對、做的不好的地方,然而這並不影響自尊,並不影響從交流溝通中汲取力量。

2. 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疏導

雖然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家庭支持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交往的自信,然而學校、社會中的很多因素都是不可預知的。有的孩子生性敏感,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別人的一點批判、一個眼神都會帶給他們情緒上的波動。長此以往,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評價都是基於別人的評判,從而很難自信、自如地表現自己。

因此,父母除了給孩子家庭支持以外,還要考慮教給孩子情緒管理的方式。事實上,情緒不可以「堵」,只可以「疏」。疏通的一個重要方式是交流。當孩子懷疑某個同學對他(她)有不屑的情緒時,父母可以問問孩子「你有沒有問問他(她),他(她)對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如果有,你是不是可以改進呢?如果沒有,你是不是自己想的太多了?」當孩子因為老師批評了自己的一個屢犯的錯誤而難過自責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你可以找到自己沒有真正理解的地方,去請教老師,這樣老師能更好地了解你的情況,而下一次你也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在一次次提醒下,孩子會形成一種「不良情緒需要通過交流來化解」的自動化思考模式。這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學會情緒疏導,也讓孩子學會運用人際交往來解決問題,提高自己。

3. 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主動交往,提升自我,還應該讓孩子意識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否則,只為自己著想的人際關係是自私的、沒有長久生命力的。正如過去我們微信文章中和大家提及的,教孩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包容朋友、尊重老師、關心家人。在交往的過程中,自如而不任性,真誠而不失禮貌,時刻學會為他人著想。

4. 讓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

人際交往是一個廣泛交流、互動的過程,一個人不可能只在獨處或與父母相處的世界裡學會真正的人際交往。所以,父母真正要做的是鼓勵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家庭的小世界,到社會大世界中去增長見識、結交朋友、發現美好的人和事物。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場合見識不同的人,並讓孩子了解不同人的不同個性,不同的生活方式。當然,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可能需要提醒他們在與陌生人交往過程中要保護好自己;父母同時還應該告訴孩子,那些學習能力不足,調皮的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需要孩子的慧眼去發現。

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每一個朋友,帶著享受的心態去傾聽孩子說出的每一個與人相處的故事,父母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如果沒有這些對孩子交往的教育和鼓勵,局限的不僅是孩子,還有自己。

推薦閱讀:

同桌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沒實力的時候,不要先學別人有氣場
社交恐懼症心理:見老師感覺難堪
巧用「冷熱水效應」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特勤精英》中的林毅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TAG: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