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社會學:從網紅說起,社交媒體時代,「我們」是誰?

人生就像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至於要表演什麼角色,自己去決定。 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莎士比亞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人們相互交流傳播信息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區一把年紀的王大叔用起了微信,並樂此不疲地刷起了朋友;菜市場的六嬸玩起了陌陌,最後拋棄一家老小,為了「真愛」和對面肉鋪的豬肉榮私奔了。不管承認與否,我們確實已經步入了社交媒體的時代。當然,談到這個年代就必然要說到「網紅」。網紅現象也並不單獨存在於中國,相信前不久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位澳大利亞網紅界一姐的自我救贖刷屏了。 線上線下 (online,offline)的身份(identity)的反差給這位妹子帶來了無數的壓力與困擾。那麼,我們自己呢?在社交媒體時代,線上線下的我們是同一個人嗎?我們是誰???讓我們通過回顧互聯網社交媒體的發展來尋找一個答案。

前社交媒體時代(互聯網初期)

在互聯網發展的初始階段(90年中後期), 用戶用於展現自己身份信息的渠道有限,人們更樂於以一種瞎子摸黑的形式在網上交流(主要以文字形式)。正如一句俗語說得好,那時,在互聯網上聊天,你不知道和你在聊天的是一位辣妹還是一隻貓。當時,大家都是匿名的,人也不知道誰是誰,反正就這麼聊著吧。互聯初期的匿名性允許用戶不斷探索他們在網上的身份。那時候,每個人都不會在網上泄露很多自己線下的真實身份信息,他們探索和享受著線上的自由。你想要成為誰,就看你故事編得夠不夠到位。這種匿名性和自由讓互聯網擁有了去中心化和去階級化的屬性。反正大家都是匿名的,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說在那時的互聯網上,天王老子也不比黃毛小兒強。那個時代,用戶線上身份和線下身份是相對獨立的。關了網,你還是你。

社交媒體時代

社交媒體的社交屬性

特別是社交媒體在2004年至今的迅猛擴張以及智能可移動設備的平民化的趨勢下, 整個社會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少,目不識丁或是才高八斗,貌比潘安或是肥頭大腦,都加入了這場社交媒體的狂歡。每個人都處在無數的社交網路中,面對無數的可能觀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吸引更可能多的公眾注意, 用戶如今更願意有選擇地披露他們的線下私生活信息,這種社交讓用戶更加外向。在社交網路中,公共信息與私人信息的區別已經變得模糊了。我們每個人微信里都有好多熟悉的陌生人。

那些人,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在真實生活遇見,卻在與我們分享著他們私人生活的信息。與前社交媒體時代一樣,還是塑造和維持一個敘事。而這一次,主要是通過篩選和加工他線下生活的信息。比如,我們自己也總會把美好的(俗稱高大上)照片發朋友圈而不是那些心酸的片段。因為,這樣就產生了我們線上線下身份的差距,一種間隔。網紅們則是這種情況的極端。在社交網路中,匿名這種屬性不再受到歡迎。人們變得越來越可見,越來越願意展示自己的線下生活從而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社交媒體的實名化認證

如今,在政府的加強監管與公司商業需求的推動下,基本上所有的社交媒體都要求用戶實名化認證來註冊。這種實名化的認證實際上已經在蠶食互聯網在90年代去中心化去階級化的屬性。 人們線上的身份越來越與線下身份緊密聯繫。這導致了那些線下有影響力的人,比如明星往往在社交網路上也擁有更多話語權以及權力。從這一角度來說,實名制直接摧毀了前社交媒體時代網路的匿名性與平等。

社交媒體時代的線上線下身份: 衝突,融合,破碎?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社交媒體社交的屬性與實名制讓我們線下的身份與線上身份越來越緊密相連。兩者的巨大差距帶來的衝突也是我們文章開頭那位小網紅決定放棄她線上身份的主要原因。有意思的是,不管願意與否,她線上的身份已經多多少少融入到她的真實生活中。退出並不能讓一切回復原狀。當然,我們也不必要對這種線上線下身份的衝突與融合過於悲觀。在很多例子下,兩者的融合有積極的作用。

「社交媒體時代,我們是誰?」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看一眼百度百科對網紅的定義:

網紅,即網路紅人的簡稱

「網路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路作用下被放大,與網民的審美、審丑、娛樂、刺激、偷窺、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路世界的追捧,成為「網路紅人」。因此,「網路紅人」的產生不是自發的,而是網路媒介環境下,網路紅人、網路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網紅現象,我們既是看客也是參與者。我們每個人在線上也或多或少做著和網紅一樣的事情,

正如戈夫曼所說,人生戲劇中,我們在後場準備,在前場表演。我們努力地塑造著自己美好而虛無縹緲的敘事,吸引看客而自我高潮。

那麼 我們是誰?

我們都是演員,只是社交網路的到來讓我們演得更到位,更逼真, 面對著更多陌生的觀眾,更大的舞台,更模糊的角色區分。我們中的很多一部分人演著演著忘了自己是誰,忘了哪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角色;或許從來沒有所謂的真正的角色。


推薦閱讀:

一個矮化女性的「蠱惑大師」
很多女孩子整容成錐子臉,其實這是相學不看好的!
為賺流量讓人心寒,網紅的底線到底在哪?
2016,再不做網紅就晚了
移動智觀察:2017年直播行業用戶的10個特徵

TAG:媒體 | 社會學 | 網紅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