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毛主席第四次挨整嗎?
人們今天談起鄧小平總稱道其「三起三落」的坎坷經歷,鄧小平同志堅韌不拔的意志的確令人起敬。但是對於毛澤東同志在遵義會議之前遭受的四次重大打擊,卻論及甚少。殊不知,毛澤東在當年險惡的環境中做出特殊功業,反而被「左」傾路線及其代表人物給予了殘酷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撤銷職務、趕出紅軍等等。然而毛澤東始終意志不倒,信心不變,終成偉業。了解毛澤東當年經歷的坎坷,對於我們正確對待名利、頑強戰勝挫折,對前途始終充滿信心,有著很強的現實教育意義。
第四次:寧都回會議。第四次遭受打擊是1932年10月上旬的寧都會議,毛澤東再次被剝奪軍權。面對當時敵我雙方形勢,後方蘇區中央局要求貫徹「左」傾路線,攻打大城市,尤其想奪取南昌,幻想在南昌作首腦機關,看不起瑞金。毛澤東等認為不能魯莽行事,命令紅軍就地發動群眾,準備迎擊國民黨第四次對蘇區的「圍剿」,後來雖然離開了毛澤東,第四次反「圍剿」勝利也用毛澤東這種辦法。
但後方中央局大為惱火,同時又收到臨時中央的指示電,命令前方停止活動,他們立即趕到前方要求開會,因此有了黨史上的於1932年10月上旬召開的「寧都」會議。中央黨史上對這次會議諱莫如深,是因為此次會議集中批判毛澤東,並撤掉毛澤東的職務,是中共黨史上最「黑暗」一頁。寧都會議於1932年10月2日至12日召開,當時周恩來在前線脫不開身,會議開始由任弼時主持,後來周恩來雖然趕回來參加會議,但沒有堅決反對任弼時等人的錯誤意見,致使後方首腦佔了上風。也許周恩來顧慮後方首腦有王明把持的上海臨時中央支持,王稼祥由於轉變觀點支持毛澤東,也被項英取代,重新組成任弼時、項英、顧作霖的新「三人團」。毛澤東此前主張打漳州,反對打贛州,結果贛州失敗,漳州獲勝,實踐證明毛澤東意見和指揮都是正確的。然而後方首腦反而顛倒是非,寧說是打贛州輸了也對,打漳州勝了也錯,真是強盜邏輯。他們荒唐地把「誘敵深人」說成是「等待主義」,把「避其鋒芒」說成是右傾。
為了抵制任弼時等人的錯誤做法,王稼祥同志拍案而起,作了驚人發言,堅決支持毛澤東。他說:「我也是六屆四中全會後由中央派來蘇區的,我對中央指示也一直是服從和執行的。但是,我從幾次反『圍剿』的勝利中,以及從攻打贛州的教訓中,逐步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思想主張,是符合紅軍和蘇區實際情況的,他提出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已經被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他的指揮決策也一直被證明是正確的。紅軍和蘇區之能有今日,是與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分不開的。眾所周知,我與毛澤東同志並非舊交。相識不久,倒與王明、博古等同志是老同學、老同事,甚至是同鄉……」(朱仲黎《黎明與晚霞》1986年版)。王稼祥大聲疾呼:「大敵當前,不可換將;指揮重任,非他莫屬。」正當會議進入僵局時周恩來趕到,本應支持正確的一方,但周恩來則進退維谷,他與瞿秋白、李立三、向忠發、王明都共過事,然而一個個下台後他還能在台上,特別是他考慮王明讓他來蘇區就是貫徹其路線的,所以,他也加入批判毛澤東行列,使會議氣氛發生重大轉變,使任弼時、項英、鄧發、顧作霖等人滿意。
會議決定周恩來負軍事總責,毛澤東被「免去」紅軍總政委到後方工作。這時,周恩來又堅持要留毛澤東在前方,使會議又一次陷入僵局,只好迫使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會議以後方首腦大勝而結束了。就這樣,井岡山根據地創始人,一手撫育紅軍壯大,成功地指揮了三次反「圍剿」勝利,使敵人聞風喪膽的毛澤東,則被自己的同志慘痛地剝奪了軍權,默默地回到曾棟材家的黃泥草屋「養病」。紅軍總政委一職由周恩來代理。就這一些人還不解氣,發展到1932年10月26日,臨時中央正式撤銷毛澤東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由周恩來兼任。這次被撤職的會議毛澤東未出席, 1956年毛澤東回憶這段往事時說「缺席裁判,一審終審,不許上訴」。(葉永烈《歷史選擇了毛澤東》上海人民出版社)周恩來兼任總政委,任弼時等還不罷休,又告到上海,說他搞「調和」,但周恩來進行了反駁。中央怕造成分裂,同意由周兼任總政委,為毛澤東以後再起留下了後路。1933年6月,王明去了蘇聯,博古、張聞天作為代言人到了蘇區,加上先前已來蘇區的周恩來,實際上中央已等於遷到瑞金。任弼時的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也就自然終止了,不久被調離了瑞金。
任弼時緊跟王明、博古等人,在1931年11月的贛南會議,1932年8月的寧都會議,兩次無情打擊和剝奪了毛澤東的職務,但也沒有能取得博古的信任,當他認識到排斥毛澤東是錯誤時,與博古發生了分歧,隨後他自己也被博古免去了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組織部長職務,打發到湘贛區作省委書記去了。(《偉大的戰士任弼時》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博古的到來,開展了進一步的批毛運動,對王明的路線進行了不折不扣的貫徹,毛澤東的日子更難過了。
大家要問,毛澤東沒有在中央工作,一直遠離上海,在江西從事根據地的創建活動,為什麼王明、博古等人要殘酷打擊毛澤東?李維漢說得非常入骨:「毛澤東在井岡山和中央蘇區威信很高,而王明路線的領導人上台後沒有毛主席那麼高的威信,所以就『調兵遣將』奪取軍權、黨權。」博古來到蘇區,自己控制黨權,周恩來掌握軍權,張聞天分管政權,毛澤東被架空,又派張聞天出任「總理」。1934年1月在第二次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毛澤東的人民委員會主席由張聞天擔任,毛澤東只保留一個有名無實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了。
1933年2月10日,博古要求毛澤東領導「查田運動」,從最高首長降到了普通幹部,可想毛澤東的毅力和胸懷是多麼的堅強和寬廣。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央在瑞金召開六屆五中全會,毛澤東未參加這次會議,王明路線達到頂峰。選出十二位政治局委員,毛澤東成為最後一名:博古、王明、張聞天、周恩來、項英、陳雲、張國燾、朱德、任弼時、顧作霖、康生、毛澤東。常委四名:博古、張聞天、周恩來、項英。博古原來本意是派張聞天分管政府,實際上監督毛澤東,但經過一段相處,張聞天認為毛澤東思路完全符合當時蘇區實際,所以贊成毛澤東觀點,倒向毛澤東一邊。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開始轉移時,毛澤東正在發燒,張聞天及時告訴了毛澤東。多虧了張聞天、傅連障才使毛澤東及時「轉移」。為了進行「轉移」,1934年10月10日長征時,又成立了一個最高「三人團」,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李德負責軍事。長征開始前,博古第一個把項英留下,第二個為陳毅,第三個是瞿秋白。當時,博古、李德堅持把毛澤東也留下,周恩來堅決反對,這時博古、李德兩人又怕留下毛澤東會出問題,帶上毛澤東長征便於監督。如果當時把毛澤東留下,中國革命又會是什麼樣?後果不堪想像。長征初期由於博古、李德等單純的「逃跑主義」和錯誤指揮,導致湘江戰役大敗。中央紅軍損失非常殘重,從發出時的8萬人銳減為3萬人,全軍開始不滿。從廣昌失敗引起怒火,又到湘江失敗,博古、李德在紅軍中的地位完全動搖了。這時毛澤東抓住時機開始露面。湘江失敗,毛澤東馬上提出要求討論失敗的原因。當時中央的實際指揮中心已歸周恩來掌握。在擔架上,毛澤東又同張聞天、王稼祥談心,兩人同意毛澤東的意見,促成了後來的黎平會議和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