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牌製造業之殤:「東芝」神話的破滅

眾籌之家訊 2015年,東芝公司自曝長達7年的財務造假。這家日本百年製造業巨頭企業的下坡路才剛剛開始,到如今,瘋狂甩賣旗下業務,瀕臨破產。

4月11日,東芝終於發布了兩度推遲的財報。報告顯示,在2016年4月至12月,這9個月的時間裡,公司凈虧損達5325億日元(48億美元),該數字未獲審計公司核准。此外,截至去年年底,東芝資產凈值為負的2256.9億日元。這也意味著東芝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日本的電子產品在全球建立了一個帝國。隨身聽、手機、電腦、印表機充斥在各國的消費電子市場。然而,在最近的10多年裡,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很明顯地感覺到了日本電子製造巨頭們的衰弱。

2015年,財務困難的夏普要出售在日本大阪的總部大樓;索尼2016年的財報顯示,凈利潤繼續下滑。而東芝情況如是,在這一兩年里,不斷清倉甩賣旗下業務,如今的東芝,更像是一個空殼,還帶著巨額的債務。

2015年,東芝深陷財務造假的醜聞,長達7年的財務造假,虛報利潤1562億日元,其實東芝在2014年就虧損了378億日元。自此之後,就像多諾米骨牌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

2017年3月,東芝旗下西屋電氣向紐約破產法院提交破產重組申請,據悉,這將給西屋電氣帶來1萬億日元的損失,這對東芝的拖累可想而知。而西屋電氣是東芝在2006年買下的美國核電,當時花費了東芝6400億日元,而東芝在兩個核電項目上是嚴重超支的。

由於財務上的壓力,東芝除了申請破產保護外,為了填補西屋電氣的巨額虧損,東芝在迅速地剝離旗下業務。最近在考慮出售旗下的電視業務,據悉中國海信集團將成為最大的買家。而富士康出價270億美元競購東芝的晶元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芝出售的這些所有業務當中,中國或許要成為最大的接盤俠。而早在之前,中國長虹公司收購了松下旗下三洋電視業務;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收購夏普。而據統計,在2016年上半年,日本在海外的併購交易規模暴跌了70%。而中國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實施的海外併購達1011億美元,這個數字接近了2015年全年的數字。

而中國對日本企業的頻繁出售,已經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擔憂了。富士康擬出資270億美元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已經遭到了日本和美國政府的反對。而日本政府方面認為東芝晶元業務具有戰略意義,更希望日本企業和美日聯合企業來收購。

然而,從夏普、索尼,再到東芝,我們看到了日本電子帝國的轟然倒塌,傳統製造業之殤。這也是東芝首次表示,公司或許已無力維持。而海岸另一邊的情況卻是中國及韓國在電子領域的崛起。

在互聯網時代,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超乎想像。互聯網用戶對於電子產品軟體的要求遠遠高於硬體的要求。而日本電子產品企業卻囿於「傳統製造業」,在硬體上下功夫,軟體的更新卻跟不上市場需求的速度,迎合不了消費者的口味,這也將造成了後來者能夠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裡就取代了日本在全球電子領域的地位。

日本的電子產品製造業迫切要求轉型,對硬體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也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賦予新的含義。現在,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要求越來越低,手機基本上是兩年一換。

而日本過度追求生產上的完美,首先,增加了企業的勞動力,會造成投入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其次,對電子產品的精益求精,造成了效率低下,而錯失了上市的最佳時期。並且,這與消費者的要求並不吻合。未來,日本電子產品必然要更加註重互聯網化。

而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熱衷於對日本電子企業的收購,也在於日本在電子硬體技術的上百年積累。

推薦閱讀:

智造轉型 | 水泥工業發展現狀及兩化融合重點舉措分析
一份高端製造的入門說明書,五軸機床
從施一公之問到中國製造2025——一個非典型工科生的機械製造實習體會
聽說iphone、華為等大牌手機生產都離不開它

TAG:東芝TOSHIBA | 日本 | 製造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