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沐愛親子:淺談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觀點
淺談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觀點
一、阿德勒簡介
阿爾弗萊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阿德勒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近郊的一個富裕的糧食商家庭中。由於患有佝僂病,他身體矮小、駝背。五歲時他患了肺病,幾乎喪命。痊癒之後,他便決心要當名醫生。他在後來的回憶中,他曾說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是要克服兒童時期對死亡的恐懼;進學校讀書以後,開始他的成績很差,以至老師覺得他明顯不具備從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議訓練他做個鞋匠。阿德勒在心理學上的許多觀點都可以從他童年時代的這些記憶中尋找某些蛛絲馬跡。
1902年,他被弗洛伊德邀請加入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成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一開始,弗洛伊德對阿德勒倍加讚譽,也非常信任,直至提議由他代替自己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的主席,並負責該會會刊的編務。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一開始似乎就潛伏著會裂隙的危機。墨菲指出,阿德勒顯然一開始就認為自己是弗洛伊德的年輕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則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門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對他學說有任何懷疑和偏離。
1907年,阿德勒發表了一篇論述由身體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的論文並獲得了很大的聲譽,這時弗洛伊德還認為阿德勒的觀點為對精神分析學的一大貢獻。但是,當阿德勒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觀點並認為補償作用是理論的中心思想時,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1911年,阿德勒率領他的幾個追隨者退出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另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鑒於「精神分析」一詞已為弗洛伊德用了,不久他又把組織名字改為「個體心理學學會」。從那時起,阿德勒就致力於發展和完善他的「個體心理學」理論體系。
二、主要觀點
1.尋求優越
阿德勒認為只有一種動機推動著人們,就是尋求優越,其他的動機都可以歸入其中。而阿德勒所說的尋求優越是始於自卑感的。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出生起就有自卑感,這種自卑感被認為源於虛弱和無助的兒童需要依賴更年長的成人才能生存。在阿德勒看來,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建立一種優越感來克服生活中的障礙,克服自卑感。他認為,一個人越自卑,尋求優越感的要求就越強烈。弗洛伊德用「升華」來描述商人成功背後的動機,而阿德勒把商業成功看作是尋求優越感的表達。
但是,過度自卑的人會產生反效果。有些人有自卑情結,他們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差得太多,以至於產生一種無助感,而不是趨勢自己去建立優越感。過度自白的兒童和承認會拒絕或遠離挑戰而不是去戰勝他們。
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也許因為自己的一些缺陷而有自卑感,但他們這種適當的自卑感會趨勢他們往更好的方面發展,就像社會上出現的很多身殘志堅,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出輝煌成績的運動員,像那些在農村的長大的孩子通過比別人努力一百倍的付出來躋身大城市的高等院校等等。他們的自卑感是他們成功的推動力。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人因為自己的缺陷自暴自棄,像有的家庭環境比較複雜的孩子長大會去做犯法的事,有的經歷過大災難的人會選擇在日後的生活里逃避現實等。
阿德勒認為能很好的自我調節的人通過「社會興趣」來表達對優越感的尋求。他認為,我們作為社會人生存在世界上,關心人性和集體是至關重要的,沒有社會興趣,人們就只會關注自身,我們所知道的社會也不會存在。
因此,成功的商人通過他們的成就來獲得優越感和個人滿足,但只有他們在達到目標的同時兼顧了他人的利益的時候,他們才能獲得優越感。「成功意味著以公平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將使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幸福」。而自我調節差的人是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的自私行為和追求個人名譽來尋求優越感的。「通過獲得政治地位來尋求個人利益和權利的政治家就反映出社會興趣的缺乏。而那些願意為社會的棄惡從善而承擔責任的人,則表現出恰當的尋求優越的行為。」
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不良商家、黑心商家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民眾的利益,胡亂添加食品添加劑,「三聚氰胺奶粉」「皮鞋老酸奶」「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牛肉膏」等等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的出現在社會上。那些黑心的商家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追求個人的利益,看上去他們賺取了不義之財,但根據阿德勒的觀點,他們並不是成功的商人,他們缺乏一種社會興趣。他們實質上並沒有獲得真正地優越感。真正的優越感並不是通過侵犯他人利益獲得的,而是通過顧忌他人利益同時獲得自己的利益獲得。
2.父母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與弗洛伊德一樣,阿德勒也認為,出生後的頭幾年對人成年後的人格形成是絕對重要的。然而,阿德勒還強調父母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他指出,有兩類父母行為肯定會導致兒童後來的人格問題。
第一種,父母給孩子過多的關注和過度的保護,也就是溺愛,這種溺愛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性,會引起更強烈的自卑感,導致成年後的人格問題。例如,父母總是要保護孩子別跌倒,別被愛打人的孩子欺負,企圖迴避生活中的許多醜陋的現實。結果,孩子長大後,沒有應付各種生活問題的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小時候受到過分溺愛的孩子,長大之後不能自謀生路,不能自己做出決定,不能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這種人在童年或許生活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無憂無慮。但是在他們成年以後,將會因為自己不能獨立做出決定,不能自己面對艱難的生活,而飽受挫折。所以,作為父母,應該試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自己做一些決定,即使有時會出錯,但這無疑對他們日後是有好處的。
第二種,父母很少關注孩子,即對孩子的忽視。很少受到父母關注的孩子,長大後,多本會變成冷酷的、懷疑他人的人。「成年以後,他們不能與別人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親密關係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親熱或撫摸會讓他們局促不安。」
當然,很多父母因為知道第一種的行為對孩子不利,就很堅決的讓孩子所有問題都自己決定,決心讓他們從小就培養一種獨立的能力。但凡事都能太過,當這種意識太強烈時,孩子很容易會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會覺得父母忽視了自己,在他們長大後會很難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同時,他們也會對別人比較冷漠,甚至有點避免和他們過於親密。這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是很不利的。
3.出生順序
阿德勒是第一個強調出生順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學家。家裡的頭生孩子在人格上不同於中間出生的孩子,中間的孩子又不同於末生的孩子。根據阿德勒的觀點,頭生的兒童一出生會受到父母的過度注意,因此會受到溺愛。因為是第一個孩子,父母沒有經驗,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向朋友和家人介紹家庭新成員的機會。然而,這種溺愛的時間不會持續太長,隨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頭生的孩子就被忽略了,他必須和新的家家庭成員分享父母的關愛。頭生的孩子的自卑感大多比較強烈。阿德勒說「在頭生兒童中,我們常常發現『問題兒童,神經病患者、罪犯、酒鬼和性倒錯者』。」
另一方面,阿德勒對排在中間的兒童的看法更積極些,他本人就是中間出生的,對這些孩子,父母一般不過多的溺愛。即使他在他們的弟弟妹妹出生前,他們也總有與另一個哥哥或姐姐,幾個孩子要分享父母的時間。阿德勒說,中間出生的兒童會形成強烈的尋求優越特性。對於中間出生的兒童來講,總是不如個兒姐姐那麼強壯,敏捷,聰明,總是落後於別人,諸如此類的感覺都會一直跟隨中間出生的兒童進入成年。結果,他們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總是看著走在他們前面幾步的人,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縮小跟他們之間的距離。所以中間出生的兒童將成為取得最高成就的人。
阿德勒發現,在難教的兒童中,頭生兒童占的比例最大,但他認為,末生的兒童也有一些問題存在,這些孩子在整個兒童期都受到所有家庭成員的溺愛。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是非常依賴他人的,他們缺乏個人的主動性。末生的孩子還有強烈的自卑感,因為他們周圍的所有人都比他們年長,比他們強壯。
他集中研究了長子、次子、幼子和獨子。發現長子常為弟妹的出生深感不安,他們大都輕視別人,犯罪者、精神病患者、酗酒者以頭一胎較多。次子大都雄心勃勃,有遠大的抱負,不墨守成規,一般比較幹練、果斷。幼子處於全家人溺愛的地位,往往缺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勇氣。獨子常常是逗人喜愛的,他們在生活中可能為了吸引別人而形成優雅的舉止,但在缺乏良好教育方法的情況下,也會產生相反的後果。
推薦閱讀:
※《為父一代2》
※最正宗的蒙特梭利幼兒園,長什麼樣?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22
※小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
※孩子睡覺有這4個小動作千萬別忽視!越早重視越好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