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你為何留不住人?
任何中小企業的任何問題,都是老闆本人「人性弱點」的反映。
-----------------------------------------------------------------
對小公司來說,正確的招人用人策略是:
一個人,給雙份薪資,做三倍的事情
所以他們的目標人群應該是符合這些特徵的:
1、成就欲強烈;
2、暫時屈居於基層職位,尚未被發掘出來;
3、個性鮮明的。
一言以蔽之,「野狼」式的人才:慾望尚未得到滿足,且比起肉,更希望有自己的一片小草原——一匹孤狼、一匹野狼,這才是真正為小企業度身定製的人才。
絕大多數小公司用人的病根在於:
一、對人才,不切實際地實行「追漲殺跌」,而且是「峰頂追漲、谷底殺跌」——拋棄「野狼」,專找已經被大公司養壯的:
1、不理解「能力」和「經歷」的區別,誤以為:大公司=大能力,小公司=小能力,沒經歷=沒能力。總之,一面鄙視沒經歷的,一面「跪拜」大公司的。
2、大公司的哪看得上小公司,除非給出天價工資;沒經驗的倒是想去小公司體驗一下,又沒機會——於是不斷上演「矮窮矬苦戀白富美,其實白富美只是享受『榨取矮窮矬兜兜中僅有的少量銀子』的快感」的悲劇(不排除有真正境界高的白富美)。
3、企業大量真金白銀虛耗在「對大公司人員的追捧」上,卻渾然不顧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大公司人員的「溢價」往往並不是來源於人員本身出眾的素質能力,而是來源於公司的品牌效應,跟人員關係不大。
這裡面包含三層意思:
第一、「海飛絲洗髮水好不好用」和「寶潔公司好不好」,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寶潔公司好不好」和「寶潔公司的員工好不好」,這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第二、我們從來不會認為「扛著帥旗的人就是元帥本人」,一定是那些迫切需要一張虎皮以謀求超額利益的人,才會時刻強調自己背後的那桿大旗。
第三、你以為大公司都是「任人唯才」、「任人唯賢」?
大公司其實是靠著它們那幾十年、上百年形成的「機械化」的制度流程來運營——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人員素質的巨大浮動對公司的影響」,對「人員素質和成就欲」的需求反而不那麼迫切。
除了那幾個特別關鍵的人算是人才外,其他的都只能叫「人員」,都是「一個人的事,至少拆分給三個人做」,哪怕職位再高——做好,做壞,都不會妨礙大公司的既定軌跡。只有像喬布斯這種,在與不在,就是「紅富士」和「澳洲青苹」的區別,這才是「人才」。
所以,「盲目崇拜大公司,並且,甘願僅僅只為公司的牌牌就付出高額溢價」,這根本上來講,是一樁虧本到家的買賣:你為之買單的只是「大企業的牌子」,而不是「人員的素質、成就欲可能為你帶來的未來收益」——通俗講,你一大半的錢都花在了那「一身的肥肉」上。
(相關論述參見大公司效率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如何應對? - 戴漢君的回答 - 知乎,怎麼規劃自己的會計/財務道路? - 戴漢君的回答 - 知乎)4、明明是游擊隊,卻喜歡聘請陣地戰的教官,焉能不敗?(參見紅軍反圍剿的歷史)。上述問題,本質上都歸結為一個詞:
惰性。
缺乏「格物致知」的精神,不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探究「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管理方式,才是真正符合實際需要的」——於是就採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砸錢撞大運。
然而,遺憾的是:這種「砸錢撞大運」的做法和「聽消息買股票」毫無二致。
----------------------------------
二、不了解人性:
人也好,企業也好,其需求一般都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現成的肉,第二種是一方狩獵的天地——肉嘛,自然是給不起的;狩獵的天地嘛,這是可以給的,但卻不放心給。實際上,小公司對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未來通過自己努力,實現豐厚回報」的巨大可能性。小公司如果規模小還就算了;倘若老闆格局又小,「肉」和「小天地」,兩樣都不捨得,就是作死了。------------------------------------三、老闆自身的局限性1、無法分辨何謂「專業」:
由於缺乏某方面的知識儲備,同時缺乏「由此及彼」的推導能力,故而,難以形成「該方面是如何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的」這樣一種認知——畢竟,企業中的多數管理問題,遠遠不像「100元比10元多」這麼容易理解。
既然無法認知,那麼:
首先,就會困惑於「做到什麼樣子才算是『做得好』」;
其次,難以分辨:「哪些有長遠好處」、「哪些是短視行為」;
第三,昧於「真正有利於企業」和「僅僅讓自己看著爽」的區別。
如此一來,
「不識好歹」就會成為必然——只要是符合自己認知水平的,且「深得朕心」的,都是好,反之都是不好;
另一個極端便是:索性「精神勝利」——做好也好,做壞也好,反正我不懂:既然我不懂,那就一定對我的公司沒啥影響。
於是,
一方面,勞苦功高者得不到犒賞,獲利最豐的卻往往只是「最後收尾的人」——最終,好事沒人干,內部矛盾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爛事永遠爛在那裡,連老闆都覺得「沒事,挺好的」,你瞎起什麼勁——最終等到病入膏肓、直接影響老闆賺錢時,才驚覺,可為時晚矣。
2、無法分辨何謂「敬業」:
於是就會把下面幾種行為搞混:
第一種、為了「重新設計流程」、「重新優化報表」、「開拓新客戶」、「思考並測試更高效的工作方法」等開創性的工作,主動加班;
第二種、幫同事擦屁股,加班;
第三種、工作分配不合理,尤其是權責不匹配,導致不得不完成超量的工作,只能加班——比如,因為「部門弱勢、領導無能」而不得不承擔本應該別的部門負責的工作,或者因「溜須拍馬的員工工作量最輕」而導致其他多數人為其買單......
第四種、白天混日子,下班了開始「加班加點」「博眼球」。
既然無法分辨,要麼搞「平均主義」,要麼只論「親疏遠近」——至於其他的,你們說啥我都不聽(因為聽了也聽不懂),還美其名曰「只關注結果」。
(關於「只關注結果」的進一步論述,請參見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40616)
3、不懂得「用目標來引導員工行為」:
政黨和流氓團伙的區別是什麼?政黨是有政治目標的——你不可能指望一幫混混幫你「開疆拓土」;反過來說,你如果不想「開疆拓土」,你手下那一幫人,就算打著光鮮的招牌,也只能叫做「混混」。
我聚25個人,讓他們踢球,要他們進球,要他們戰勝對手,進而吸引廣告商——這是「足球俱樂部」;
我聚25個人,給他們地盤,讓他們討飯,要他們始終笑對客戶、笑對人生,自己既收租金又抽成——這是「丐幫」;
我聚25個人,啥訴求都沒有,就強行要他們聽我說話、讓我有面子,這算啥?——我是不是應該至少告訴他們「該幹嘛」、「干到啥程度算是『干好了』」?
這難道不是最起碼的?
我總不能對員工說:「嗯,我要賺錢,100個億,大家鼓掌——剩下的,你們大家自己看著辦,我只要結果的......」
4、容易被自己「人性的弱點」牽著鼻子走——即使自己的理性讓自己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卻往往自甘臣服於「內心的陰暗」。
最典型的:這人要是水平比我高,我就不能嘚瑟了,我就抖不起來了,必須把他給咔嚓掉——能老老實實給我當「宦官」最好,實在沒有多少「奴性」的就滾蛋,畢竟「面子大如天」。
----------------------------------------
四、小公司,再請看看你用的是哪門子的「中層管理者」?這在很多中小企業,是普遍存在的:小公司,原本是不需要什麼中層的,「小快靈」、「能和老闆直接接觸」這是最大的優勢——再說,你何必硬給自己在自己的企業搞出一個「權貴階層」來削弱自己的權威?要知道,這些「權貴階層」也許並不能為你解決多少實際問題,然而分食利益的胃口卻無比巨大,還可能為自己今後的「深化管理」增加障礙,這不是「沒事找事」嗎?中國員工其實一點都不怕領導、老闆——別聽一些半吊子編的書裡面瞎說什麼「害怕老闆就與成功無緣」,他們其實更想說「放棄尊嚴才能接近老闆,接近老闆才能獲得成功」。
這無疑既抹黑了老闆,又抹黑了「成功」二字。
事實上,我們都對領導、對老闆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包括我本人),誰不願意跟「成功人士」親近親近?——但,同志們,人與人是相互的啊:當一個正常人去親近另一方時,如果發現對方壓根就極度輕視他、甚至只是把自己當工具,他還會繼續親近嗎?人都是有感情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我鄙視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一定可以感受得到。而那些「無條件親近」的人,難道真的是「無條件」?作為老闆,恐怕未必不知曉這個道理,可為什麼總是被自己內心的陰影所擺布?
可惜,不幸的家庭,家家相似。很多小公司總愛走同一步臭棋:專門去大公司挖一些行政、HR的「白骨精」來做副總經理、總監、經理,來輔助管理(監視、管制)員工。這些大公司出來的,她們腦子裡早已經被這些詞塞滿了:「服從」、「紀律」、「等級」、「制度」......
第一、幾年大公司經驗,其實只會背制度、照章辦事,你還花上幾萬塊請她來「做管理」?你再看看你們最專業、最勤勉的員工(有些企業,恐怕還不知道啥叫真正的「專業」),他拿多少錢?
第二、20多個人的公司,居然也是「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監-經理-主管-高級員工-一般員工」一路下去,小公司的優勢還在哪裡?這就像「打下一個街道辦事處,就一路從省長封到村長」,還要定層級,確立「禮儀典章」......這樣的公司,能看得到未來嗎?第三、作為老闆,如果實在想知道大公司的「禮儀典章」,其實這都不是什麼秘密——網上搜啊;第四、大公司的「職責細分」之「細」,你無法想像——知道為什麼500強有「高級經理」、「高級總監」、「高級區域總監」、「高級執行總監」嗎?
或者我換種問法:
知道北宋有多少個宰相嗎?
太祖:6——范質、王溥、魏仁浦、趙普、薛居正、沈義倫;
太宗:9——趙普、薛居正、沈義倫、盧多遜、宋琪、李昉、呂蒙正、張齊賢、呂端;
真宗:12——呂蒙正、張齊賢、呂端、李沆、向敏中、畢士安、寇準、王旦、王欽若、丁謂、李迪、馮拯;
仁宗:23——王欽若、丁謂、馮拯、王曾、李迪、張知白、張士遜、呂夷簡、王隨、陳堯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賈昌朝、陳執中、文彥博、宋庠、龐籍、梁適、劉沆、富弼、韓琦、曾公亮;
......
徽宗:12——章敦、韓忠彥、曾布、蔡京、趙挺之、何執中、張商英、劉正夫、余深、王黼、李邦彥、白時中。
(來自宋朝宰相一覽表)
你覺得:這些「宰相」,和秦漢時期的宰相,能是同一個「宰相」嗎?
你請進來的「中管、高管」,他乾的事可能只相當於普通企業的基層主管,甚至只比基層員工好一點——你還花這麼多錢供著?
第五、如果想藉助大公司的人脈,大公司里唯一有效的人脈資源就是「大公司里的大股東以及董事局成員」——打工的做到再高級,也只是在打工的圈子裡繞啊繞。
------------------------------------
「小公司」的「小」,更多的時候,往往指代的是「格局」——小公司但凡懂得一點點「識人、用人之道」的話,它就會很快變「大」,至少它會保有「變大的潛力」;它不懂,所以還是繼續「小」著,這是一種無知蒙昧的狀態。又不懂,又被「人性的弱點」裹挾,往往讓真正的有識之士「退避三舍」——因此留出的空白,往往被「別有用心之徒」填補,最終活該被人騙。
如果說:大公司揮霍「人才」的後果,可能要十幾年後才能看到;
那麼,小公司這麼做的後果,第二年就能「拉清單」了——如果「小公司」不能和「濃縮就是精華」畫上等號,那麼「倒閉」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你自己倒閉掉,這是小事情。
問題是:
1000家小公司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基本等同於一家大型企業——如果小公司的老闆都是處於「蒙昧」狀態,就一定會影響到國家的整個就業大局,進而影響社會穩定、政局穩定。
從這個角度講,讓小老闆們儘快清醒起來、擺脫無知,才是當務之急。
更重要地,小公司應該有長遠發展的恆心和信心:
現在的很多大公司,特別是500強,讓我想起了七八十年代的國企、八九十年代的「合資廠」——聽老人說,當時,進一個國企、「合資廠」,那叫一個神氣,能進去的也都是有關係、有背景的。
如今呢?誰還再以「國企」、「合資廠」為榮?風水轉到「500強」頭上來了——然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500強」也已逐漸風光不再,「500強」的沒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資本是有逐利性的,一輪盛宴完畢後,必定會轉移戰場——從這個角度講,未來必定是「小快靈」的天下。
事實上,由於互聯網極大地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以往那種「靠信息不對稱來賺價差」的行為將越來越無利可圖——而傳統的「總部大樓+分機構」的業務模式,會日益顯露其「僵化、笨重」的弱點,由此將越來越難以養活大公司那「臃腫的官僚體系」,最終徹底斷送大公司。
畢竟,消費者如果得知「自己付出去的真金白銀有一大半是為『大企業官僚群』買單」,一定會猶豫再三的。
我敢斷言:未來的商業模式一定是「P2P徹底主導」——這也是小公司的發展契機。
推薦閱讀:
※生活中或歷史上你知道哪些無論貧富都讓人追隨的人?他們怎麼做到?
※作為產品經理,你是如何分析和管理你的產品需求的?
※宜家是如何管理設計團隊的?
※蛛絲馬跡反饋出的管理問題01
TAG: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