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到底有多難?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兜兜轉轉繞了一個大圈下來,曼妮(化名)長舒了一口氣,她終於明白,不能以「興趣之名」綁架自己的職業和生活,她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的契合點,而不是糾結於興趣本身,忘記了真正的訴求。
正如這個世界並沒有一個完美的請人等待我們發掘一樣,在職場上,如果光有興趣,其實只完成了前半部分,真正的後半部分其實還需要一樣關鍵的東西支撐這份職業發展下去,那就是——成就動機。
一、案例背景:我又打算跳槽了
「曉璃姐,我這次找你諮詢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最近又打算跳槽了,所以想儘快明確下職業方向。」正式諮詢的開始,曼妮就坦言說出了她的諮詢訴求。
翻開曼妮的職業經歷,不難看出,從她第一份工作開始,她已經陸陸續續換了好幾份,並且每次都撐不過三年。
鑒於曼妮所從事的職業是高度專業性的財務領域(她之前都是從事基層會計工作),我深知三年不到就出現一次「斷檔」意味著什麼——在這份高度專業化的職業里,曼妮無法做到精深,就像挖井一樣,每次快挖到泉水的時候,就以各種理由放棄了。
這樣的死循環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固化,以至於曼妮每到三年的時間節點,都會對目前的現狀極度不滿意,卻又找不到新的方向。
而她之前的對策就是逃離,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逃離後才發現,自己並沒有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
二、撲朔迷離的興趣
我問曼妮:「你剛才提到理想的工作,能具體說說嗎?」
「我理想的工作嘛,最好是自己感興趣的,然後每天上班都會激情滿滿,還沒怎麼感覺就下班了,每一天都很開心。」曼妮說。
曼妮的這個預期看似美好無比,但卻讓人摸不到邊際。
將預期具體化,才便於後面的分析。
「好,你剛才提到,一份工作最好是自己感興趣的,能和我分享一下,你都對什麼感興趣嗎?」我問曼妮。
「要說愛好嘛,有美食、旅行、購物這幾樣。」曼妮說。
「好,那麼你方便告訴我下,你為這些愛好都投入過怎樣的努力呢?」我繼續問。
「對這幾項愛好,我最大的投入就是花錢啦,」曼妮笑著說:「我的夢想就是吃遍天下美食,有段時間極其瘋狂,我和我的閨蜜一到周末就打探有沒有什麼新開的小吃店,然後就四處嘗鮮;旅行嘛,目前一年也就去一次,只能玩個三五天的國內游,以後有條件還想多看看更大的世界;購物尤其喜歡逛飾品店,對新出的款式特別沒有抵抗力,好在這些飾品價格不貴,目前還可以承受。」
「嗯,好的。我很好奇的是,你是享受這件事物本身給你帶來的樂趣呢,還是享受和大家一起玩樂的氛圍呢?」我問。
「都有點,不過最主要的還是這件事給我帶來的滿足感,美食、旅行、買飾品都能讓我感到快樂。」曼妮說。
到這裡,我基本能夠判定,其實曼妮的興趣,目前都是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層面,至於今後能否形成核心能力,能否轉入其中的一個軌道最終成為一件事業,還需要繼續剖析。
三、找到你的價值觀
諮詢到了這一步,我在紙上寫了兩個字——新奇。
是的,表面上看起來,曼妮似乎就是一個愛吃貪玩敗家的人,其實這些興趣的背後,就是兩個字——新奇。
她喜歡打探新開的小吃店嘗鮮,她喜歡到全國各地旅遊看世界,她喜歡購買各種各樣新奇好玩的飾品,這些行為都是非常具體的,也可能會隨著年紀、環境等發生變化,但「新奇」這個抽象的價值觀卻是相對穩定而長久的本質。
「所以曼妮,儘管我沒有見過你的面,但我覺得你看上去應該比實際年齡小好幾歲吧。」我想進一步確定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
「是的,我同事都說我的臉會騙人,他們總拿我開玩笑,說我如果穿件T恤背上書包,去大學校園也沒人會懷疑。」曼妮說。
通常對世界保有新奇的人,心裡都住著一位童真未泯的孩子。
「嗯,所以你現在終於沒能熬過三年,又犯了跳槽的癮頭對嗎?」我半開玩笑地問她。
「對的,跳槽真的有癮哎。」曼妮說。
她和我如數家珍般說起每次跳槽之後,自己又去了哪裡遊玩,吃了哪些美食,又見了哪些有趣的人,等等。
我漸漸明白,其實跳槽對於曼妮來說,不過是「新奇」這個價值觀在背後推動的結果。
然而問題在於,如今的她既然找到了我,就說明她的內心還是有糾結和痛苦的地方,她表現出來的洒脫,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苦惱。
這個苦惱的根源在於四個字,社會認同。
四、「你想要」VS「你應該」
「你是不是一邊在嘗試這些新鮮事物的時候,心裡很開心;然而一想到自己又要跳槽,突然內心就會多雲轉陰了?」我問她。
「是的,因為我很清楚,就我目前從事的這份職業來說,頻繁跳槽是很忌諱的,年輕的時候覺得沒什麼,但現在都要30歲了,感覺再不收斂點兒真的很可怕,到時候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看到其他同學各個都做出了名堂,而自己卻還在動蕩,真心覺得自己特別失敗。」曼妮頗為沮喪地說。
「你知道為何你如此糾結嗎?在我看來,你內心分明有兩個價值觀在打架,一個叫新奇,一個叫社會認同。新奇這個價值觀推到著你不停地嘗試新鮮的事物,同時也註定了你的注意力總是會被外界牽引,所以無法專註;同時你的內心還有個社會認同的價值觀,它在不停地告訴你,不能這樣下去了,否則事業發展上和同學比起來會很顯得寒磣,所以你總在試圖說服自己挺住,不能輕易換行。」我說。
「是這樣的。」曼妮說。
「如果我告訴你,在這份工作上繼續做下去,你那個叫做新奇的價值觀就會跳出來和我唱反調;而如果我試圖帶你從興趣點出發,找一條全新的路,你內心那個叫社會認同的價值觀同樣會跑出來和我唱反調,覺得我是在指使你走歪門邪道。所以這個選擇的背後,根本就是兩種價值觀的衝突啊。」我笑著說。
曼妮驚呼:「那完了,我說我為何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糾結里打轉,總也走不出來?那麼曉璃姐,我是不是無藥可救啦?你快告訴我,究竟要怎麼辦才好呢?」
「你回去之後,記得我說的方法,請在無人的地方,大聲喊兩句話。」我說:「第一句話是你認為你應該做但內心不認可的東西,比如『我要做個財務專家』;第二句話是你內心渴望但彷彿不太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比如『我要精彩與自由』。仔細比對這兩句話從你口中發出來會有什麼不同,做完這個嘗試再和我反饋。」
五、比興趣更重要的,是成就動機
沒幾天,曼妮又找我約了第二次諮詢。
她告訴我,那天晚上,她真的像個孩子那樣,找了個空曠的地方,對著天空喊出了兩句話。
她說,第一句話她感覺自己說出來像是一台機器,而第二句話她說出來顯然更能震懾自己的心。
「如此說來,我真的要放棄從事了多年的財務工作,轉向其他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嗎?」曼妮說:「曉璃姐,你說的對,我回去反思了很久,發現我真的是一個矛盾的人,我感覺這份工作沒有激情,但好像又缺乏膽量,不敢跳出這個圈,怕失去了現在的積累,雖然沒有做出過什麼成績,但好歹也有了這麼多年的從業經歷。」
「是的,曼妮。其實我還很好奇一件事情,就是在這麼多年的經歷中,你可曾有過夜不能寐的興奮體驗?」我問她。
曼妮想了會兒對我說:「有的,那還是我在一次旅行途中,當時我隻身一人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那個地方的口音很奇怪,對我而言完全像是聽天書。我當時很不幸和隊友走散了,後來我打電話問了他們所在的地方,接著我一路靠比劃,終於找到了大部隊,隊友們都誇我機智。」
有人說,興趣就像可樂,雖然一時會讓你有愉悅感,但很快就膩了,無法天天喝;而成就動機就像茶,剛開始會有些苦澀,但喝習慣了,是一波又一波的回甘,你會發現這才是深度飲料,值得仔細品味。
後者就是大人才懂的滋味。
回到曼妮個案中來,我們不難發現,當曼妮用自己的辦法克服了一路的艱難險阻,終於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並受到了外界的認可,這足以讓她渴望一次又一次的旅行和際遇,用來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
而在工作中,顯然曼妮缺乏這樣的「巔峰體驗。」
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經過層層梳理,曼妮終於明白,現實工作中她受到新奇價值觀的驅使,沒法在枯燥重複的財務工作中體驗到成就感,但內心也渴望社會認同,所以一直想轉行,卻遲遲沒有行動。
考慮到曼妮喜歡新奇的特點,同時結合她的財務專業背景,我給曼妮提供了以下幾個思路僅供參考:
1、去ERP、用友、金蝶這樣的公司從事項目式銷售工作,既能運用自己的專業,又可以接觸不同的客戶,還能時不時出差,利用工作之便,到各地嘗美食看風景;
2、去會計培訓機構做課程顧問這樣的崗位,每天需要面對不同的人,根據業績拿提成,而這種反饋通常是及時且迅速的,比起枯燥的財務工作,更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容易建立自信;另外後期如果做得好,可以沿著課程顧問——校長——區域負責人這條道路攀升;
3、和領導做一次溝通,如果可能,也可以在現有集團內部進行轉崗,轉為公司審計人員,最大化程度保證每次的工作內容都不盡相同。
小貼士:
對於很多人處在職業十字路口的人來說,興趣往往成為最冠冕堂皇的「擋箭牌」,遮住了問題的本質,讓人看不清方向。
實際上,誠如愛情里根本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情人等你去發掘那樣,同樣地,在職場中,即便以興趣開始的工作,由於缺乏成就動機或與價值觀衝突,也難以為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固然沒錯,但背後的成就動機及價值觀也是缺一不可。
所以,當你對現狀不滿想要逃避,同時又迷茫無措,不知道想做什麼,只是在意識層面渴求一份感興趣的工作,不妨按照以下思路進行梳理:
1、深挖興趣本身,看看這些興趣的背後,是哪個價值觀在起作用;
2、看看如今的痛苦與糾結,到底是價值觀的哪個層面出現了衝突;
3、從過往經歷中,發掘自己的成就動機,找到自己巔峰體驗,並結合現實,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我特別喜歡一段話,那就是——
「一邊是人生理想,一邊是現實主義。其實兩者並沒有多大的衝突,關鍵是你有沒有想去爭取獲得的勇氣,勇氣背後還有執行力。」
共勉。
生涯規劃師:趙曉璃
文|趙曉璃
作者簡介:職場作家、生涯規劃師,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微信公眾號「璃語」(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趙曉璃。
推薦閱讀:
※你的新年計劃我能給的一些建議
※加班成了一種工作常態後,我要不要辭掉這份工作?
※去大公司工作我能得到什麼?
※工作兩三年後,能悟出哪些職場道理?
※這一年,我明白的5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