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善言:若說慈悲無敵,那麼嗔恨卻是害人害己得不償失,唯愚者為
一、【祖師言】
流水下山非本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地春,緣來緣去任由它,安住凈心得自在,有朝一日突相應,佛光普照禪花開。
二、師父群內開示:
一個人生活在虛偽當中,就與法絕緣,他騙得了天地,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的良心,騙來騙去騙自己,害來害去害自己,良心是最好的審判官,24小時都在審判你,因果比電腦更准,所以,老實是學佛的根本,一個打妄語、昧良心說話的人,內心就沒有光明和智慧,就永遠不能入道。
真學佛人的圈子心都很好 凡事憑良心 因為懂因果 心態好才是正能量 要的就是這種良好 尊師重道 友愛互助的氛圍 不同道 不能扭轉心態只能再見珍重
三、隆善語錄:
早安吉祥,隨喜一切有緣有善德者對於我的愛重之心。昨日收到有緣者的留言說對於隆善法語有無以言表的入心的攝受震撼。這種感覺長久關注者都會有相同經歷,這本是你們自性予以你們和身上無量眾生的感知。隨喜有如此感覺的人們。
每一條推送兩到三條,儘可能的壓縮用不同形式法布施,就希望配合如今的快節奏生活,這也是人心浮躁的外在徵兆。願眾生心能儘可能的慢一點、輕一點,太過操勞離死亡越近。
即便生活是彎曲的,也要始終保持初衷,讓心是直的。用正直的真心隨順多舛的命運,終能化險為夷。
人生四福:
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反觀自己,真的明白「福」的真義嗎?
四、師父推薦好文: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寄託,也不是為了死後能夠往生西方極樂。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看待人生,更好的享受人生。透過佛教的無常觀,我們會明白,任何事情再美好,也不會永恆。很多時候再怎麼痛苦,都會過去的。所以,佛教的"無常"是人生最好的啟示,告訴我們辦事要認真,但不能執著,否則煩惱重重。
一個人如果慾望太多,生命該如何承受重負,人生又怎能獲得快樂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種淡泊,坦然面對生活對你的賜予,包括所有的磨難與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態去看待沿途的一切。做一個真實的自我:無須虛偽,無須奉承,無須圓滑,不為塵俗所迷,不為物慾所困,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人生就是這樣,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裡就不會晦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進取的人在一起,行動就不會落後;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變機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五、【隆善言】
若將心比作一葉扁舟,業障輕的緣故下湖面就會呈現寧靜狀;心潮起伏、情緒波動越盛者該察覺自心常被業力牽扯,心的不自在說到底就是內心對於業力化現的外境過於執著及在意。無所期待無所失望,人世間諸多的痛苦源於對空幻的人事物期望過度。不切實際的妄想連篇,無法珍視眼下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人們只有徹悟「剎那即是永恆「這一真理才能安分守己、腳踏實地的珍惜歲月的饋贈,無論這饋贈是苦澀或甜蜜都是命運的必然。用一顆「無想」的平常心去接納,不同的事物卻用相同的平和的心態;不再對於清晨日暮、氣候或四季更替感到分別,將六根識的感知度降到最低,這是心真正入「道」的象徵。「願麥子與麥子長在一起;願河流與河流流歸一處」,將心的能量收回,歸一才是人性最終的歸宿。
「當你歡喜別人的歡喜時,你得到了免費的快樂。別人很努力才得到快樂,你很容易免費就得到了。」 這是佛法裡頭「隨喜」的詮釋。內心破除無明者心是清凈的,沒有五毒的干擾就不會生就自私的心理。嗔恨和嫉妒是人性普遍亦是危害極大的兩毒,若說慈悲無敵,那麼嗔恨卻是害人害己得不償失,唯愚者為。將他人當作自己並無二致是修持慈悲和無分別的最好的理論假設,先用心後力行,世事萬物的生長和進化無一不按此次第而行。活著本身就是很艱難,眾生都在六道輪迴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幸好有善業的支撐,若不修行福報終有消耗殆盡之時。不能有超前和高遠的格局觀,你的歷劫生命註定也只能成為業力操控下命運的棋子了。
六、分享:身回家,需要盤纏;心歸家,需要資糧
如果你功德累積不夠,你就不會遇到一位真正的上師善知識。 如果因緣不夠,你就無法理解教法。 如果你沒有誠信和奉獻精神,你就無法體會上師善知識的功德。(蓮師)
希臘神秘哲學家早說,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裡有個安頓歸宿。
(錢鍾書)
隆善批註:蒼茫大地,無垠蒼穹,眾生在業海迷霧中焦灼著心力、體力,身心時刻處於緊繃和操勞狀,與涅槃的無為清安似遠隔銀河。不長的一生都在外求,無法覺悟的自心一定會在生命的終點深感碌碌無為,名利富貴親人愛人沒有一樣可以隨你灑黃土。真話總是太直白讓人覺得無情,這正如同很多人寧願選擇拖延的煎熬而不願選擇快刀斬亂麻的直面問題本身。能夠遇到一個人具備說真語的智慧並且你還願意聽進去本身需要無量的福德。
遇到真善知的機率和能夠明心見性的成就比世間的任何一個良機更為殊勝,這是通往生命終極的歸路。日常生活充斥著真理,只是人們缺失一顆感知佛性的心,晃晃度日卻不知生命真義,心在何處,沒有比丟失自我的真心更可悲的事了。人無心又豈能算活著?茫茫漠漠的世界眾生的安頓之所其實就是你們那顆一直被忽視卻一直都在的真我自性。
推薦閱讀:
※有什麼方法能提高持咒的次數?
※《楞嚴經之五十陰魔》色陰魔之一:身能出礙
※若說佛法被後人誤解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後人因對佛法的誤解而過分形式化它了,過分分類化了?
※修行一定要拜個師父嗎?
※《楞嚴經》中顯見不滅那一科中例子該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