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國演義》對於諸葛亮的評價?
04-02
個人一直認為,丞相的精神體現在那一腔孤忠,以及為了酬知己和國家理想的執著之上,即使沒有同道者,也始終不改其志。而並非是《三國演義》中呼風喚雨的智絕形象。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最崇敬應是丞相了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放了翁之詩句句表明了他對丞相的敬仰,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本就是一類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北定中原,是丞相終其一生殫精竭慮也要實現的夢,也是陸遊心裡最深的希望。朝代不同,卻也同道。古人對丞相之崇敬也大抵為此。少時心性活潑,看三國演義偏愛武將,當時最迷子龍,單騎救主七進七出,真英雄莫過於此。10年首次看新三國,也是喜歡子龍的,可第二次看時,正好學了《出師表》,這或許不是我學課文學哭的第一篇,卻是最心痛的一篇吧。這是一個守禮公正,公私分明的丞相,對後主的期望真的很打動人心,但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提到劉備的片段了。
先帝,主公,他們先是君臣,後是朋友,更是有著相同夢想,相同願望的人。今人有人嘆丞相之忠是愚忠,竊以為,丞相忠的,從來都是自己的內心,因為主公的知遇之恩,因為興復漢室的理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剛開始讀懂一點丞相的時候,正好遇到陸諸葛,他又正好符合我對丞相的理解,會無奈,也會無策,在眾謀臣中僅僅出眾而非凌駕,或許沒有演義里的從容,有時會對關張會有所謂的「壓不住」,但關張的身份並不是屬下二字可以概括的。有些喜怒哀樂,並非拉他下神壇,因為我心裡的孔明從來都不是神。做什麼事情都輕而易舉,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並為之付出一切,自覺後者更偉大,更打動人心。如此水到渠成,恐怕小陸丞相形象入心,已成必然。樓主所說的上方谷那段劇情,也正是我心中最觸動的幾個情節之一,那聲主公,包含了太多太多,是初心,是堅持,是執著,是忠骨……
七年北伐志未竟,飲馬黃河終成空。這已成為亮迷們心中最深的痛,可你我的難過,又怎及丞相之萬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丞相祠堂尚能尋之,武侯形象卻只能在史書演義中窺見一斑。今人讀古人是以史為鏡,為明理,並從中獲得正能量。縱只能知曉部分,也足矣受用一生。同樣「不知所云」了,為了我崇敬了十幾年的丞相,喜歡了六年的陸諸葛,逝去的青春,尚未消失殆盡的夢想,和未來的光。
只希望諸君皆能如丞相一般,不忘初心,銘記志向,並為之付出自己能付出的一切。人的一生,總要有一件事,一個人值得傾盡全力,至於功過,便由得後世人評說吧。推薦閱讀:
※三國五虎上將誰最厲害?
※《三國諜影》中講的赤壁之戰和三國演義中的有何不同?
※關羽死後,劉備痛哭流涕,張飛死了,劉備為何只說了四個字?
※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有哪些?
※《三國演義》中關羽死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