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與科學的一點粗淺想法
- Jack Fu請把「科普」倆字改掉。我不反中醫中藥,但是別把這些往科學上靠
- 杏林學子 (作者) 回復 Jack Fu講述自己的論據和結論,讓讀者自行驗證此結論是可重複的規律(科學)的過程,被稱為科普。
- Jack Fu 回復 杏林學子 (作者)
科學普及,又稱大眾科學、流行科學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方式向普通大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
科普不是你來普,讓讀者自行去科。為什麼有人說中醫是「偽科學」?就是因為有些人非要給中醫披上科學的外衣。中醫包含了很多先輩經驗的結晶,但不是科學。科學是用經驗實證對現象歸因,科學必須是可驗證的。而中醫里,不可驗證的東西太多了。我並不反對中醫。比方說,我舌頭起泡,西醫說不清原因,也許是病毒感染,也許是過敏反應;中醫說是上火,三黃片吃幾天,就下去了。這是中醫強過西醫的地方。再比方說,我牙齦腫痛,中醫說上火,但其實是厭氧菌感染,吃下火的葯沒用,吃抑制厭氧菌的甲硝唑好使。西醫有局限的地方,但是一旦西醫認準了,就是可驗證的。說是厭氧菌感染,取樣,顯微鏡下面就能看見。而中醫說「上火」,時靈時不靈,這個火永遠看不見摸不著。不是科學就不是科學,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得是科學。有些傳統藥方,對付一些常見病症,好使,比啥都強。非要說中醫是科學,那是給中醫招黑 - 嗚嗚嗚嗚
- 連這都來了,知乎??嗎?請回答何為經絡,何為陰陽,別用這些玷污了科學這兩個字!
- 「願世人心境祥和」——禪雅塔
首先回應一下評論吧
中醫包含了很多先輩經驗的結晶,但不是科學。科學是用經驗實證對現象歸因,科學必須是可驗證的。而中醫里,不可驗證的東西太多了。
評論說中醫里不可驗證的東西太多了。請問這個這個驗證是指怎樣驗證?如果是說從細胞從分子的角度找到確實的證據才叫做驗證,那確實太多東西無法驗證。在西醫里也有相當一部分臨床用藥是沒有被現代科學確實證明的啊?臨床上按照某種假說用藥也有很好的療效啊。而療效是可以通過統計學驗證的。中醫的療效經得起驗證嗎?答案是肯定的,有興趣的可以去搜 XX方對於XX病XX證型 的治療研究。評論還說到:比方說,我舌頭起泡,西醫說不清原因,也許是病毒感染,也許是過敏反應;中醫說是上火,三黃片吃幾天,就下去了。這是中醫強過西醫的地方。再比方說,我牙齦腫痛,中醫說上火,但其實是厭氧菌感染,吃下火的葯沒用,吃抑制厭氧菌的甲硝唑好使。西醫有局限的地方,但是一旦西醫認準了,就是可驗證的。說是厭氧菌感染,取樣,顯微鏡下面就能看見。而中醫說「上火」,時靈時不靈,這個火永遠看不見摸不著。不是科學就不是科學,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得是科學。
為什麼「上火」用去火藥有時靈有時不靈?那是因為有時是你以為自己是「上火」了。很多人對上火的理解就是:今天我口臭了,一定是上火了!明天口腔潰瘍了,一定是上火了!過兩天牙齦腫了,一定是上火了!然後自己買點降火的中成藥吃了,結果不管用。口瘡,牙痛就一定是上火嗎?陰虛也可以,濕熱也可以。而且就光是一個上火也分「虛火」、「實火」。而大家只知道上火了要清熱,吃什麼牛黃解毒丸,不對證當然無效,甚至加重病情。別說患者了,有時候連醫生都很難判斷你是不是上火,後面會給大家講一個我自己的經歷。所以我寫「科普」(嚇得我都要打引號了····)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能更準確的判斷自己的病情,選擇合理的處理方式。下面再談談自己對中醫和科學的關係的理解吧。其實我不是一個喜歡摳字眼的人。我也不在乎你們怎麼定義中醫是不是科學。你們要問我中醫科學不科學,我可以說一句「無可奉告」,你們又不高興,那怎麼辦?但是我是一個推崇科學的人,科學嚴謹,邏輯清晰。所以我也很喜歡西醫,因為他對疾病的定義很嚴謹,指標很確定,疾病的鑒別診斷條理清晰,學起來也相對更容易掌握。而中醫則不同,中醫沒有一個金標準,沒有一個確切的指標。不像西醫,冠脈造影顯示出狹窄了就能診斷冠心病,肝穿刺出現假小葉了診斷肝硬化。而中醫你很難說他出現了什麼什麼癥狀,他一定就是什麼證?這裡我引用一下我之前的一個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0321/answer/98642246
因為對於這個中醫分型的界限就不清楚。我先給各位普及一下什麼叫中醫的證型。通俗的講證型就是對一系列癥狀的有序排列歸納在一起,取一個名字叫XX證。有點類似於西醫病理綜合征的概念。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有脅肋脹痛灼熱,腹脹厭食,口苦泛酸,小便短赤或黃,大便不調,或身目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這些癥狀中的數個癥狀我們就說他屬於肝膽濕熱的證型。至於肝膽濕熱到底是什麼,你怎麼接受這些中醫概念,我在另一篇回答「談談你的中醫經歷」的答案中說過。(不會引用鏈接,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的這個答案,對中醫的概念有一個自己的理解。)假如你還是接受不了肝膽濕熱這個概念,沒關係,你隨便給他取個名字,我們就叫他A證型。而對於這個A證型我們用龍膽瀉肝湯這個方子作為基礎稍作加減來治療這個證型的疾病,他的療效絕對是可以經受數據驗證的(做加減是為了提高療效,即使直接使用原方原計量也能驗證)。但是會被人詬病的地方在於,對於這個證型aA的歸納是由醫生主觀判定的,由於沒有現代科學的指標,出現上述幾個癥狀?每個癥狀出現到哪種程度,可以判定為證型A?你這個醫生判定的結果我不承認怎麼辦?這一點才是我認為的中醫目前最大的「弊病」所在。他不像西醫可以藉助現代的物理化學技術可以明確的分期分型,結果大家都能認同,而中醫的分型或多或少都帶有醫生的主觀意見。(而這靠的也是一個醫者的臨床經驗和智慧,所以這才是一定要選擇一個技術好的中醫的重要原因。)這才是大家說的中醫的療效經不起反覆驗證的關鍵所在。這也是我說為什麼中醫不能成為主流醫學的原因,因為很難大批量培養出優秀的中醫,因為沒有一個確定的金標準啊,很多地方界限較為模糊。順帶扯一句現在中醫藥大學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身邊不少同學越學越迷茫,越學越覺得西醫清楚好學,因為西醫的各種標準都擺在那,背下來就會用,我們的同學是一點都不怕背的( ????? )。我們中西醫課程都學,相對而言西醫課程更能承接高中所學的物理化學生物的知識,學起來更清楚更容易。中醫學起來真的一個要靠悟性,一個要靠名師指點。所以為什麼中醫都將就師承。按照現在中醫藥大學這種擴招的模式,師承太不容易了。所以提醒廣大同學慎入中醫坑。
關於這一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個人認為中醫的魅力所在恰恰也在於此,他考驗醫者的見識和積累,當然西醫也要有經驗,畢竟不是什麼病都叫你做各種化驗檢查,(開個腦洞,假設未來技術更加先進,各項檢查做起來成本更低廉更便捷,那是不是直接所有檢查做完,根據檢查結果和指標按照疾病治療指南給出相應治療就行了?那不是醫生就被機器人取代了?)但相對來說中醫更依賴經驗。。如果一切按照一套固定的指標和標準來固然方便簡單,而且這些標準是經過了大量數據統計得出來的,按照這個標準來很大一部分人能得到有效的治療。(但是在臨床工作的西醫也知道,現代醫學的治癒率其實也並不高。)但是總有一部分人按照這一套統一的標準是治不好的,他需要因人制宜。而且按照固定的標準和套路來治療那是未來機器人乾的事。我之前打過一個比方,說是西醫就像造傢具的工廠,大批量生產,能滿足大多數人家的傢具需求。中醫就像一個匠人,可以滿足你的私人訂製。是不是有了生產木具的工廠那些手藝精巧的手工木匠就不能存在了呢?並不是,各取所需而已。而且我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追求個性化醫療,而中醫的優勢正在於此,這也是中醫未來發展的方向。
再給大家講一個我的跟師經歷吧,我之前跟的一個老師,特別善於用溫膽湯,他曾經告訴我一個他使用溫膽湯的技巧,很簡單:「舌苔膩,胃不舒服,都可以用溫膽湯作底方。「但到我跟著他出診時發現有時苔膩的時候也不用溫膽湯,有時苔不膩也用溫膽湯。。。有一次我就問了:」老師,剛才那個老太太我看她苔挺膩的啊,她這個胃病怎麼不用溫膽湯啊?「 「溫膽湯雖然溫和怎麼說也算是個分消走泄的方子吧,剛才那老太那個年紀了溫膽湯對於她來說也算是竣劑了,我怕她受不了。」 「那之前那個大爺為什麼又可以用溫膽湯呢?」 「那個大爺別看他70多了,但他精神狀態很好,你沒看他農村來的,幹了一輩子農活,手膀子結實著呢,說話也中氣十足,他用溫膽湯就沒問題。」 所以學中醫的學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老師,老師,我覺得他是XX證應該用XX方吧」 「你啊,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啊,你沒考慮到他XXX嗎?所以啊,應該辨證為XXX用XX方」 所以我認為這是中醫「最不科學」的地方。。(滑稽)。。。那麼我們能不能讓他更「科學」呢?當然可以,我們可以不斷的去提高我們辨證的能力和探索更好的辨證方法。為什麼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從《傷寒論》的條文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很清楚地學習到桂枝湯的辨證要點,張仲景在那個年代就能把它歸納得如此精闢,以至於2000年後我們還能根據其條文有效地運用。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而清代的溫病學家們繼承《傷寒論》又不拘泥於《傷寒論》開創了新的辨證用藥方法又成為中醫學治療外感病的一大突破。到了現代我們還能不能創造新的辨證方法比如利用現代的技術手段來使我們的辨證更精確呢?當然可以。舉個例子,我老師的老師田德祿教授便總結了一套通過胃鏡下觀察胃粘膜不同的病理表現來輔助中醫辨證的經驗。
綜上說說我的結論吧,中醫的經驗和療效是可重複可驗證的,是「科學」的。中醫的辨證方法和理論體系還可以更「科學」一些,這可以使後人學習中醫變得更容易一些。
最後再閑扯一點,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爭論中醫科學不科學,我們秉著科學的觀念去看待它去運用它就行了。現代科學解釋證實不了的理論我們不妨將它當成古人的「假說」,只要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有效我們就按著這個假說去用。其實古人也是無奈,比如他發現了「上火」這個現象,並且通過大量的嘗試找到了解決「上火」的方法。介於當時的科技水平他也沒有辦法做出精確合理的解釋(我們現在都沒搞清楚更何況古人了),所以他用當時最先進的理論「陰陽五行」(那時的陰陽五行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科學)來解釋自己的經驗。所以我們現在看起來古人的理論似乎很落後。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你深入的了解了陰陽五行理論,你會發現古人在運用這套理論解釋時確實能夠自圓其說,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確是很了不起的。更何況陰陽五行理論放在現在都還能有用武之地的。 你可以排斥古人的理論,但不要因為排斥他的說理就一併否定他發現的現象和歸納的經驗。我相信古人發現的這些現象肯定有能被未來科學解釋清楚的一天。期待當科學能清楚地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失眠多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瘦口渴」這些腎陰虛的癥狀時,世界醫學將它命名為「SHEN YIN XU Syndrome」。
推薦閱讀:
※一句話翻譯分享(醫學類)(15)
※醫聯 「變臉」涉及信用危機
※手術神操作:《喉罩麻醉下的氣胸手術——麻醉過程中的意外》
※西綜內科學重點匯總
※漫談中國醫學(一)——談談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