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放假應該取消
——魚子
隨著國慶長假結束,宣告2016年所有法定假日都已享受完畢。在節日期間,交通擁堵問題,火車票難購問題,門票漲價問題,導遊素質問題,景點規範問題,高速收費問題等等都暴露出節假日安排還需要進一步商榷,還需要我們重新審視。
國家節假日安排從1995年5月開始,實行每周雙休日制,1999年9月18日開始實行法定節假日元旦一天,春節、五一、十一各三天,總共10天假日。2007年11月9日調整為11天,即元旦、清明節、五一、端午節、中秋節各1天,春節、國慶各3天。
關於節假日安排有關機關煞費苦心,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假日辦(2014年撤銷),從而形成「中國式放假」,每年都需要有關部門發布通知人們才知道如何安排節假日。從1999年至今十餘年間,應該說中國式節假日經濟成果顯著,極大地拉動了內需,引起人們的旅遊高潮,盤活了不少旅遊資源,促進了地方經濟繁榮。但是中國式節假日安排還是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如下:
一、節假日安排缺乏人文關懷。節假日起初是為了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搞活內需,盤活經濟而設立的,短期內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剛開始並沒有考慮到以人為本,強制拼湊,忽視了傳統文化。以至於每到黃金周,火車票一票難求,高速路成了停車場,景點人滿為患。2007年後考慮到弘揚和繼承傳統文化,從而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傳統文化節日。因為春節主要是回家團聚,所以 「十一」成了唯一的旅遊黃金周,以至於國慶期間各地不堪受壓,嚴重的影響了生活質量和旅遊心情。從現在來看,以往的節假日安排缺乏總體運籌,沒有從百姓實際需求出發,沒有考慮各行各業工作特點和人員需求,統一部署假日,只考慮了刺激經濟,沒有長遠的規劃。
二、假日集中,福利變 「負擔」。本來節假日是福利,但是由於每年長假就只有國慶和春節,人們扎堆出行,以至於「黃金周」成為「黃金粥」。每到國慶,旅遊需求集中爆發,各地景點便人滿為患,應對乏力。高速路擁堵,景點排隊,再加上各地為了謀取最大經濟效益,往往對景區流量和人員安全忽視,容易造成重大安全問題。大多數人旅遊回來,感覺就是累,到處都是人,不能很好地欣賞美景和享受休假的福利。旅行社也是趕著在黃金周大賺一筆,相互拼價,忽視了服務質量,造成走馬觀花。經濟的發展,自駕游的興起,更是加劇了假日擁堵。處處人看人,遍地肩並肩,福利變成了負擔,極大地消弱了節假日人們休閑娛樂的本意。
三、假日安排拼湊,打亂生活節奏。中國式長假特點就是上下拼湊,挪用雙休日,以至於經常出現安排不合理,人們對此頗有微言。由於取消了「五一」長假,於是出現拼湊小長假,再加上春節和國慶也是拼湊雙休日而成,造成了不少假日安排出現工作七天情況,打亂了工作規律。比如2015年中秋節和國慶節相鄰近,9月27日恰逢周末,本來應該28日補假,但是如果中秋節在9月28日補假,國慶節後10月10日、11日(周六、日)因為挪用都需上班,這樣就連續上9天班,最後不得不28日不休息,過節後上三天(8、9、10),再休息一天(11日)繼續上班。這樣的安排雖然迫於無奈,但是由於凌亂的拼湊,造成很多人不知所措,影響了工作生活節奏。
假日安排的不盡人意,什麼原因?我們看看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如何安排節假日。
從休假數量來看。中國屬於帶薪假期和法定假日天數最少的幾個國家之一,據2013年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諮詢公司美世(Mercer)發布的《全球僱員應享假期》報告,這份報告統計了全球62個國家員工的假期數量。我們現在每年21天法定假日(工作十年年限的員工)排名倒數第四,和排名第一的英國36天相比少半個月(如圖)。
必須補充的是,美國和加拿大因為法律並沒強制規定帶薪假期,看上去排名很低,美國才25天。但實際上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假期時間並不短。美國多數公司都會為擁有5到10年工齡的員工提供3周左右的假期(或按工會協議進行休假)。在工作20-25年的後,加拿大公司甚至會為員工提供每年長達6周的假期。
而且因為在不少歐洲國家帶薪休假是強制性的,僱主如果不執行,政府一般都會給予懲罰。而且歐美人帶薪休假已經成為習慣,他們認為「休假神聖不可侵犯」,就連美國總統,應該說日理萬機,但是事實上每到夏季都會休假。
歐美國家沒有挪用雙休日拼長假一說,因為他們會自己安排好休假時間,合理利用。這樣即便是休假旺季也不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景象,人們會自己調節地點和時間,結合實際情況,充分享受假期,充分享受生活。
而我們呢,雖然國家2007年發布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但是事實情況是,這項條例很少有僱主執行,帶薪休假成了一紙空文。據調查,自2007年條例頒布後,只有不到30%的員工偶爾享受過帶薪休假,而大多數人由於各種原因「無福享受」。以至於外國媒體評價我們是享受低福利的最勤勞的民族。
帶薪年休假其實也有值得商榷之地。現在員工跳槽很正常,有的每年可能換一家單位,那麼年休假就成了擺設。只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人員相對流動較少,才能部分執行年休假制度,而大部分員工由於換工作無法享受年休假福利。再比如一個員工累計工作20年,剛應聘到新單位一年就享受15天帶薪休假也確實有點說不過去,這也是帶薪休假很難執行的原因之一。
是否可以借鑒國外「他山之石」,比如法國實行累積制,就是你在一個單位工作一個月可以累積2天半的休假,而且可以隨意安排。我們是否應該也實行累積制度,在現行制度下,適當調整年休假制度,取消工作年限,變為貢獻年限,只在單一單位工作情況下,按月積累,這樣僱主和僱員容易溝通容易執行,因為一方確實為另一方付出了,值得享受福利制度。至於每月積累多少,可以討論,比如每月積累一天,這樣每年帶薪休假就是每年12天,既可以提高僱員忠誠度,又調動僱主實施員工福利的積極性。
由於帶薪休年假難以執行,平常假日又少,人為的拼湊雙休日,造成人們只能在黃金周里「被休假」,大家不得不在同一時間奔赴同一地點,這就很容易說明黃金周為何四處擁擠,人滿為患的原因了。有的人認為高速路免費是擁堵的主要原因,其實不然,免費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只有把假日合理分配,促使人們自由調節,合理安排出行時間,合理安排出行地點,才能達到緩解景點和高速擁堵的現象。
至於如何安排假日,緩減當前黃金周矛盾。筆者認為:取消拼假,增加假日天數,強制帶薪休年假。
強制休年假是為了僱主設計的,避免僱主侵佔僱員利益,僱員由於各種原因不能享受權利設計的。帶薪休假可以自己隨意安排,和僱主協商,但是必須在同一年度內實行,不得累計。按照在同一單位工作積累,如果每月積累一天,那麼每年可以達到12天。
取消拼假,增加假日天數:我們現在法定假日為21天,全球排名落後,現在國家經濟運行平穩,已經不需要黃金周來拉動內需,人們旅遊的習慣已經培養起來,人們已經開始重視生活質量,從人文關懷來看,如果適當增加節假日,更加有利於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更有利於搞活經濟,平衡旅遊壓力,從容安排出行,緩解當前幾大突出矛盾,更加有利於讓人們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更加有利於增加幸福感和歸屬感。至於增加節假日,可以全面討論,以下為筆者意見:
春節(陰曆正月初一):傳統第一大節日。3天變5天。以前規定為3天,挪動雙休日後變為7天,但是短短七天,鐵路公路壓力太大,一票難求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是否可以適當變為5天,加上雙休日(不是調休),那就是9天,再加上大部分人休年假,可以有20天左右的時間,這樣可以春節期間自由調整回家出行時間,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年三十才放假,大家都恨不得飛回家,過節後又得匆匆出行,完全沒時間享受團聚時光。
清明節(寒食節後一天,一般在陰曆三月):祭祖掃墓,可以說是第二大節日。1天變3天(包含寒食節)。沒有調休,遇上雙休日則予以補休。這樣一般來說就可以有5天時間,不少人的祖先墳塋都在外地,可以有時間回鄉掃墓,發揚傳統文化,慎終追遠,維繫家國觀念。
端午節(五月初五):1天,不變。
五一:1天,不變。
中元節(七月十五):以前無,增加,1天。同清明節一樣,傳承民族文化。
中秋節(八月十五):1天變3天,理由不多說,小團聚,再加上可以結合雙休日旅遊。
國慶節:3天,國慶節和中秋節經常離的很近。也可以變國慶節為1天。
重陽節(九月初九):以前無,增加,1天。敬老節,注重孝道,尊老愛幼,傳承美德。
元旦:1天,不變。
這樣法定假日變為18天或者16天(國慶節變為1天),比以前的11天增加5天或者7天。從國際上來看,節假日仍然處於中下位置,但是對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極大改善。而且由於取消中國式放假,不調休雙休日,不需要有關部門發布放假通知,減少機構編製,人們可以按照法定自主安排休假生活,合理調整出行旅遊時間,充分享受美好環境,分流景點和道路人群,緩解交通壓力,促使地方經濟穩定運行,多有裨益。
2016-10-8榆木齋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易花得木(yihuademu)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