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十三本書 《《深度學習的藝術》》

課堂式的填鴨式學習早已過時,不僅效率低,而且目的是為了考試,對學生除了記憶里訓練,沒有其他任何長進。如何高效學習?怎樣學習既有效率,又有趣味?怎麼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知乎鹽系列《深度學習的藝術》想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作者介紹了四種方法(不按作者順序):

第一,做中學。Iphone手機,不要看說明書,直接上手操作,不會的百度,用不了兩天,就會了。學習PHOTOSHOP,也是這樣,直接上手操作,不會的百度,慢慢就都會了。那種一步步看說明書的方法,該丟進垃圾桶了。這個對技術性、操作性的知識和技巧,最管用。這就是書中的「操練」。

第二,提出問題。一個優秀的學習者,必是一個優秀的提問者。《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表述了這樣的觀點:一個人看一本書時,提出的問題越多,那就從這本書中獲得的越多;主動讀書者,就是能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又自己能不斷去解決問題的人。所以,如果拿到一本書,能向自己想提出問題,然後去讀書,去尋找答案,帶著問題去讀,那效果大大不一樣。《羅馬人的故事》這套書的寫作思路,就是作者去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這就是本書中的「提問」。

第三,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話說出書中的道理來。語言越是樸實,越生活化,越說明你理解的到位。看完書,要總結,要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下來,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或者,試著去講給別人聽,這是檢驗自己是否掌握所學所看的最好辦法。這就是書中所謂的「解碼」。

第四,看書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聯想,讓自己所學的知識之間發生鏈接。可能看得是科學方面的書,卻讀出了哲學的味道;本是一個技術方面的問題,用管理知識卻解決了。很多時候,換一個思路,問題的解決辦法,就一下子明確了。這個能否思路的轉化,就看自己平常能否在所學時儘可能地進行知識之間的聯想。這就是書中所謂的「融合」。

一個最佳的學習方案,就是有對應實踐的,直接去實踐,例如學英語,最好能交幾個外國朋友,能找個「洋妞」當對象,我怕英語學不好這事會很難,因為你得跟她「談」。其次,就是讀書學習過程中,多向自己提出問題。第三,就是試著去解決問題,把書中的觀點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試著去教教別人活著向別人進行說明,要麼自己用手機給自己錄個視頻,看看自己的講課視頻怎麼樣?!最後,就是將新學的知識和已學的知識進行「融合」,看其相似點和不同點。如果能用新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證明你確實已經學到家了。

推薦閱讀:

藝術小白的藝術學習3部曲
大學我們應該考什麼證?
學旅遊心理學有什麼好處?
python 定時器
什麼是瓦爾拉斯定理?

TAG:學習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