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好萊塢恐怖電影的四大流派
第一大流派當屬視覺系, 這一類別以暴力、血腥、令人噁心為特點, 劇情簡單, 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當中包括了3個分支: 真實故事改編/設計, 殭屍片, 驚悚遊戲改編。
真實故事改編/設計
《德州電鋸殺人狂Texas Chainsaw Massacre》 恐怖指數最典型的視覺系恐怖片, 2003年上映, 翻拍自1974年舊版本, 出了3個續集。 故事原型來自美國1957年Wisconsin威斯康辛州Plainfield平原鎮的一個叫Ed Gein的殺人狂。 其實他只殺過2個人, 但是他喜歡剝人皮、分屍、食屍的行為在保守的五十年代過於聳人聽聞, 嚇壞了當時的美國社會, 所以在美國歷史上刻下了永恆的「連續殺人狂」的烙印。
據報道, 警方在Gein的農場搜查時, 在工具棚發現一副倒掛在半空中的屍體。 屍體的頭已經切掉, 正面從陰部到頸部全部剖開, 臟器被取出, 屍體的四肢用掛勾倒吊起來, 像一具被解剖的獵物。 他們在一個小盒子里找到了她的頭和大小腸, 在主屋的一個餐盤裡找到她的心臟。 另外還找到幾個人類頭顱磨成的碗, 一條用女性乳頭串成的腰帶, 用人皮做成的「衣服」、垃圾筒、燈罩, 在廚房裡找到幾副女性的陰道和子宮, 十幾副被鞘制的人類頭皮及各種屍塊。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系列 恐怖指數包括第一部《沉默的羔羊》第二部《漢尼拔》第三部《紅龍》第四部《少年漢尼拔》。 改編自Thomas Harris的同名小說, 92年獲得第6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 同時也獲得第49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法國凱撒獎等外國殊榮。 故事原型是華盛頓大學刑事學專家凱柏爾與連環殺手特德邦迪之間的真實經歷, 當時邦迪正幫助凱柏爾教授調查綠河連環殺手。
故事塑造的主角——高智商犯罪分子Hannibal的原型便是有著食屍癖的變態殺人魔Ed Gein。
04年出品的《電鋸驚魂SAW》迄今已經拍了7部續集。 虐殺在密閉的空間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逃生是囚徒的終極目標。 失敗者慘遭各種酷刑而死, 刑罰的設計極盡血腥暴力之能事。 04年首次在聖丹斯電影節亮相後在全美獲得了5000多萬美元的票房。 但是後面的續集製作太過粗糙, 橡膠做的道具和大量皮肉裸露的場面過於造作, 大大削弱了原本營造的真實感帶來的刺激。
《人皮客棧Hostel》
恐怖指數《人皮客棧Hostel》由美國電影史上號稱「暴力美學」之父昆丁塔倫蒂諾擔任執行製片, 揭露東歐窮國斯洛伐克一個地下殺人工廠的犯罪行徑。 導演兼編劇Eli 的靈感來源於他發現的一個泰國的殺人網站。 一些泰國窮人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自願被殺來賺錢, 曝光和譴責這種不人道行為的念頭讓他拍攝了這部電影。
2殭屍片
《活死人The Living Dead》系列恐怖指數雖然開創了殭屍片的先河, 但明知道主角會活到最後的劇情發展毫無懸念, 所以根本沒興趣涉獵。
講述一個倖存者在殭屍橫行的棄城求生的故事。 說他是恐怖片實際應該歸類為動作片, 因為一點也不恐怖!!
《隔離區The Quarantine》恐怖指數08年上映, 和其他殭屍片最大的不同就是採取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觀眾得到的畫面始終來自跟蹤事件發展的攝像師的鏡頭, 直到攝像師遇難, 鏡頭仍在播放, 這賦予了故事強烈的帶入感, 陰森恐怖的現場彷彿置身其中, 令人不寒而慄。 同樣的表現手法也運用在了許多電視節目中, 冒險旅行者所帶回來的各種奇聞兇案的原始鏡頭, 激發人強烈的好奇心去還原兇案發生的現場。
《末日之戰World War Z》恐怖指數13年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以全城告急之勢帶來了一部史詩級的殭屍大戰。 而心細又有顏的男主角發現了免疫於殭屍捕捉的人體病毒並將其成功製成解藥。 主角與殭屍近身的緊張鏡頭, 連觀眾都要跟著一起屏住呼吸了。
遊戲改編
《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系列恐怖指數故事情節也遵照rpg(角色扮演)的形式在一個又一個遊戲環節間闖關。 這些年的新製作越來越走規模, boss級變異巨人也只是打頭陣的嘍啰兵, 連坦克都開出來殺怪了, 猴子大媽也是醉了。
《寂靜嶺Silent Hill》系列恐怖指數除了能見識到腦洞大開的怪誕恐怖的生物, 影片還還原了遊戲中詭異令人不安的氣氛。
心理懸疑片這一流派以玩心理為主, 多以警察破案為線索展開。
《Zodiac十二宮》恐怖指數以案情發展為主線講述了加州一個重案組偵探緝拿神秘的連環殺人兇手的過程。 與其說它是一部懸疑片不如說是偵探片, 真的沒有任何驚悚效應。
《Seven Sins七宗罪》恐怖指數95年的以宗教倫理為背景在當時還是蠻新穎的犯罪題材。 愛好懸疑片必修的這裡就不啰嗦了。
《恐怖郵輪》恐怖指數《恐怖郵輪》的一大特色就是玩了一個小心理, 觀眾只有看到最後才能弄明白比船上的恐怖事件更加恐怖的答案。
《恐怖游輪》是一部西西弗斯式悲劇輪迴的電影,講述了一個三角形的封閉輪迴。片子的理念清晰,簡單的封閉循環拍得嚴絲合縫,每個細節都耐人尋味。(央視網評)[15] 。
電影並未以血腥場面駭人,卻以精巧的劇情架構和宿命般的一波三折,讓觀眾不但沉入其中。電影中奇特的輪迴式劇本架構無疑是本片最為吸引人的特質[19] 。其獨特之處在於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既可以理解游輪為一個時間異常區域,來自不同時空的同一批訪客上演殺戮輪迴,也可以理解為已經死去的靈魂產生的靈異幻境,頗有「瀕死片」的意境。這一類雙向的互動電影,其最大價值就在於每個觀眾可以不斷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在自圓其說的過程中享受到思考的樂趣[20] (時光網評)。
《迷霧The Mist》恐怖指數2007年改編自Steven King的同名小說, 講一群被迷霧困在超市陸續被怪物拖走的驚恐人群和在危急關頭考驗人性的故事。 被評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的史蒂夫金是一位多產並屢屢獲獎的美國暢銷書作家, 他的諸多作品都被陸續拍成了電影, 其中還包括勵志片《肖申克的救贖》。
《The Forest》恐怖指數影片開頭就給人先入為主的灌輸了一個流行全村的秘密——紅色會吸引吃人的怪獸。 所以影片中找不到一丁點紅色, 直到怪獸的出現。 玩就是心理!
靈異鬧鬼篇《The Shining閃靈》恐怖指數該片改編自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的史蒂芬金的小說。 不像日本鬼片裡面的裝神弄鬼, 這部經典恐怖片以另一種方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過道盡頭的電梯里湧出的血, 走廊中出現的雙胞胎, 篇幅冗長卻只有一句話的劇本、 小男孩在化妝鏡上寫下的紅字…… 過目難忘的畫面以極簡和隱喻的風格在你的脊梁骨後頭吹來一陣冷風, 足以讓你三天睡不好覺。
《閃靈》這部電影講的不是鬼魂,而是瘋狂,以及在孤立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會放大到何種程度。(《芝加哥太陽時報》評[8] )
《閃靈》中真正血腥暴力的鏡頭不多,但卻讓人看得心驚肉跳,真正的恐怖在於心理,雖然整部影片基調明亮,但看到整個飯店,無論整體還是局部,大廳、走廊、迷宮,都不時滲出陰森恐怖的氣氛。另外絲絲入扣的音樂,扣人心弦節奏也為影片增色不少。(新浪評[8] )
《驅魔人The Exorcist》恐怖指數由William Friedkin執導、1973年上映的該影片有2部續集和無數模仿和嘲笑的作品, 在此之後同一題材被翻拍了無數遍, 出現了後來的偽紀錄片《最後一次驅魔The Last Exorcist(2010)》、《Annelise:The Exorcist Tape(2011)》、《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2005)》以及《驅魔人前傳Exorcist:The Beginning(2004)》等等。
該影片的故事原型是1949年Maryland(馬里蘭州)一個14歲的小男孩。 最經典的一個鏡頭就是小女孩頭部180度扭轉, 在放映時當場嚇暈了好些基督徒, 被影迷評為「史上最恐怖的電影」。 共獲得第46屆奧斯卡獎的十項提名, 摘下最佳混音獎和最佳改編劇本兩項大獎。 而之後的驅魔題材電影都未能超越它的藝術成就和給社會輿論帶來的深刻影響。
《Sixth Sense第六感》恐怖指數平淡無奇的敘事風格穿插著反差極大的驚恐畫面, 驚嚇程度不亞於視覺系。 靈氣逼人的小男孩後來畫風嚴重走偏, 令廣大影迷感嘆歲月是把殺豬刀啊。
《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2008)》恐怖指數這是一部和《隔離區The Quarantine》一樣採取紀錄片手法的偽紀錄片。 這種簡單粗糙的表現形式大大降低了電影的製作成本, 使更多的原創作品得以誕生。 影片的最大亮點也是高潮在於影片末尾, 製造家中的一系列靈異現象的幕後黑手伴隨著詭異的兇殺突然現身直視鏡頭, 窺探的主角一下被反轉, 殺的人措手不及、大驚失色。 此後的3個續集所造成的「破壞」和票房都未能超越第一部。
小清新重口味《驚聲尖叫Scream》系列恐怖指數首拍於96年的《驚聲尖叫Scream》已經拍到了第四集, 並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影片中標誌性的鬼臉面具成為了每年萬聖節最熱門的化妝道具。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恐怖指數故事圍繞在4個犯了過失殺人的年輕人當中展開, 恐嚇你喝酒不開車, 開車不喝酒, 出門嗨打滴滴, 回家找代駕。
《死神來了》系列恐怖指數 0《死神來了》拍了6部, 主角們的死相都是血肉模糊、各種漿汁爆裂, 可是死法都逗逼的令人捧腹。 炮房裝點氣氛的利器。
壯膽專用??
推薦閱讀:
※聽說林保怡有演過一部懸疑片,是不是讀心神探啊?
※電鋸驚魂8恐怖嗎?
※如何解讀《午夜凶鈴》的恐怖意義?
※影視劇《靈魂擺渡2》與以往我們看的恐怖片有什麼不同?
※一個人不敢看看鬼片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