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到底有沒有麒麟?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麒麟呢?http://sd.ql009.com/這就涉及到《春秋》等書記載的真實性問題。
【有著亞洲麒麟之稱的武廣牛】
孔子作為治學嚴謹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關於如何記錄歷史事件他有三條原則:
一是「述而不作」(《論語·述而》)。也就是說孔子編著《春秋》等書時只是客觀地記述發生的真人真事,不在主觀上創作,連評論也沒有,只在個別字句上寓有褒貶,體現「微言大義」的宗旨。《春秋》這部書,簡直就是一個大事年表,提綱挈領,言簡意賅。孔子整理古代詩歌總集《詩經》及《周易》、《儀禮》等,都是體現這一原則,只是在前人創作的基礎上進行校勘正誤。
二是反對「道聽途說」。「道聽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把道聽途說的東西寫到書中是違背職業道德的。《春秋》記錄「西狩獲麟」,不是道聽途說,從史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孔子他老人家不顧71歲高齡,曾親臨驗看,最後才確定為麒麟。
三是「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孔子從來不談論怪異、暴力、動亂、神鬼之事,更不用說把它記述在書中了。清代有位大文學家袁枚寫過一本《子不語》,就是專門收集當年孔子從不談論的神奇怪異之事,也可作為孔子治學態度嚴謹的佐證。可見《春秋》記述西狩之麟不是荒誕不經,麒麟雖然長得有些怪怪的,但卻是一頭現實中的動物。
中國最早的一部工具書《爾雅》在解釋什麼是麒麟時尤為詳備:「麐(即麟),麕身,牛尾,一角。」(《爾雅·釋獸》)麕就是獐子,其身體比山羊大不了多少,麕身是說其身體像獐子一樣。而對一向被中國人視為四大靈物的「麟、鳳、龜、龍」中的「鳳、龜」,書中解釋極為簡略,根本就沒有提到「龍」。為什麼不解釋「龍」呢,因為「龍」根本不存在。由此可知,《爾雅》的作者治學態度也是嚴謹的。對於「龜」,僅從爬行動作分了類;對於「鳳」,僅草草解釋:「鶠,鳳,其雌皇。」(《爾雅·釋鳥》)皇,即鳳凰的凰。明白無誤地說鳳凰就是五彩野雞。到底龜與鳳是什麼樣子,看了後仍不得而知,為何《爾雅》對麒麟情有獨鍾?可見當時人們對麒麟是格外重視的,也可能因為龜、鳳是常見之物,毋庸多費筆墨,而麒麟世所罕有,多數人難以辨識,故而對其外貌特徵詳加描述。稍後的漢代經學大師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也堅持了《爾雅》中對麒麟的描述。清代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對《說文解字》進行注釋,在「麟」目下注:「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
《史記》也記載了另一樁獲麟的事情。據《史記》記載,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到雍地打獵,捕獲了一隻白色的麒麟。大概因為麒麟長相古怪,大臣們對其是什麼動物一時辯認不準,為此進行過爭論,有人認為是「麃」,即狍子,有人認為是麟。經過一番爭議,最後確認為麒麟。漢武帝為圖吉利,遂改年號為元狩年,並作「白麟之歌」以記之。封建社會有些官僚或無聊文人想討好皇帝,編造什麼祥瑞之事也是有的,比如一棵麥子長出九個穗、龍翔於天等。《史記》記載的漢武帝獲麟一事是否也是附會祥瑞呢?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位治學非常嚴謹的學者,敢秉筆直書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過錯,還冒著殺頭的危險為李陵鳴不平,是一位直言敢諫的諍臣。有人評價他寫的《史記》「其言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這樣一位史學家,他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去阿諛皇帝,附會什麼祥瑞,從而杜撰吉祥之物麒麟。大約公元前104年,即距武帝獲麟僅18年,司馬遷開始寫《史記》,由此推之,武帝獲麟這一重要史料不是走訪搜求而來,而是當時發生的一件真實的大事。司馬遷當時是否在現場親眼看到麒麟,我們無從考證,我們只知道他公元前116年任漢武帝侍衛,距武帝獲麟僅僅6年,但作為一個以治學嚴謹著稱的學者,恐怕在寫獲麟時也是十分嚴肅的,會慎重其事的。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在《史記》的序言里曾兩次提到麒麟,一是說他父親老司馬公臨終時交待他要在魯哀公「獲麟四百餘年」後繼《春秋》而續寫歷史;二是在說明《史記》記述歷史的終止年代時,仿效孔子修《春秋》絕筆於獲麟的做法:「至於麟止。」即「寫到麒麟(再次)來到人間時為止」,同樣「絕筆於獲麟」。因此後人把「麟止」當成了「絕筆」的代名詞。
近幾年有人抓住《公羊傳》中麒麟http://sd.ql009.com/「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的說法,望文生義,認定麒麟是生在外國的,更有人武斷說是非洲的長頸鹿。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那時的「中國」僅指現在的中原一帶,更集中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所以當時中原各國稱秦為「夷狄之邦」,稱楚為「荊蠻之地」。春秋時乃至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先人仍沒有今天地域上的「外國」的概念,何以從「非中國」的非洲跑來長頸鹿呢?假設是長頸鹿,《爾雅》等書上應當首先註明「頸長」這一獨一無二的特徵。
又有人考證麒麟就是今天看到的「四不像」。就憑「四不像」並非稀有動物這一點,也不致於很多人沒有見到過。「四不像」在清代野外雖然難以見到,但皇家御苑還有一大群,想必在兩千多年前其存有量更多一些,為何很多人不認識呢?又有人說麒麟就是犀牛,因為乍一看犀牛也像長了一隻角。但犀牛腰身粗壯,與「麕身」相去甚遠。有人考證,「麕」即小鹿,又說是獐子,獐子身體也只有山羊大小。兩種說法均表明「麕身」是說體型較小,古人還不致於馬虎到把「牛身」一樣大的犀牛描述成山羊一樣小的「麕身」。
總之,把麒麟說成今天的什麼動物是可笑的,把麒麟說成古人想像中的靈物如「龍」一樣,本來在世上是不存在的,也無法解釋《春秋》、《爾雅》、《史記》、《說文解字》等權威性很高的書中為何都鄭重地提到它。所以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獲麟解》一文中一開章就劈頭說「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推薦閱讀:
※神話傳說幻想故事《來自海上的李鉞》(8)
※《酉陽雜俎·貝編卷》中篇-地獄變
※正經狐妖才不會隨便陪你睡覺
※神話傳說幻想故事《來自海上的李鉞》(5)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