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軍事思想拾遺(一)

誒,這個專欄什麼時候開放了,以前不是不能申請么...

那就先寫一點好了

誒,開頭還要放個圖是吧,放個什麼好呢.....呃......學學那個常乃超吧2333

這是德文,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

戰爭在中世紀不全是殘忍的暴力,在那之後也未曾化作一種科學。

戰爭永遠是一種藝術,不可能變成一種科學。

=====================================================================

克勞塞維茨與孫子

《戰爭論》和《孫子兵法》,這兩本影響世界的軍事理論著作,關於二者的比較,記得鈕先鐘有本書,叫做《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印象中這本書挺有意思的,值得一讀。

不過老先生說《孫子》的優點在於簡練,同時也是《戰爭論》的缺點。這種說法,過分了點。

《戰爭論》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恰恰就是克勞塞維茨在哲學高度對於戰爭的論述。

雖然鈕先鍾老先生在另一本著作中引用了《戰爭論》中的一句話:

【任何理論家以及任何指揮官都不應鑽進心理學和哲學的牛角尖】

但是這句話的本意並非如此。很有意思的是,當我想找到這句話的原文來解釋的時候,發現鈕先鍾老先生自己的《戰爭論》節選翻譯,居然把這句話活活給跳過去了,頓時一臉黑線……

下面是軍事科學院譯本,這段話的動機如何,一看就明白嘛

  任何人都知道奇襲、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的精神作用,任何人都會認為開始撤退的敵人的勇氣是較低的,任何人在追擊時和在被追擊時都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膽量;任何人都根據對方的才望、年齡和經驗來判斷對方,並根據這些來確定自己的行動;任何人都非常注意敵我軍隊的精神狀態和情緒。

  所有這些以及類似的精神作用都已經在經驗中得到證明,並且總是反覆出現的,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它們是確實存在的因素。理論如果忽視這些因素,那還有什麼價值呢?

當然,經驗是這些真理必然的來源。理論和統帥都不應陷入心理學和哲學的空談之中。

回到正題,《戰爭論》雖然內容繁瑣,但是其執著於邏輯和哲學嚴密性的論證過程,是其他軍事理論著作難以企及的高度。在軍事理論上,多數人僅僅使用戰史展開論述,更少的人能夠達到軍事藝術的高度,而在邏輯和哲學的高度進行分析者,寥寥無幾。

簡單列舉一些書中精彩的哲學論述部分【註明了出處,全文不贅述了】

1:關於防禦手段:防禦——防禦的手段(這段的最後,被歷史所證明)

2:關於防禦為較強的作戰形式:防禦——進攻和防禦

3:關於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全書開頭部分,及戰爭計劃——政治目的對戰爭目標的影響

《戰爭論》全書,試圖通過這樣的論述回答一個全書開頭所提出的終極問題:什麼是戰爭?這樣一個問題,也必須通過嚴格的哲學論述來回答。《戰爭論》出版之後,銷量慘淡。因為這本書的目的和思想,是當時大多數的軍人所難以理解的。而同時期拿破崙參謀長約米尼最終的作品《戰爭藝術概論》則廣受推崇。

因為約米尼所闡述的戰爭,是人間的戰爭,而克勞塞維茨所思考的,則還包括哲學的戰爭。

當普魯士的大軍席捲歐陸之時,世界上勢利的人們,才試圖從這座天國的哲學寶藏中,得到人間的無盡財富。而正如那古老的神話故事,覬覦萊茵黃金之人,必將遭受天譴和詛咒。

《戰爭論》如同一座在建的大廈,其高度無人企及,但整體架構並不完整。

-----------------------------------------------------------------------------------------------------------

與克勞塞維茨的繁瑣論證相反,孫子的軍事思想,可以說簡而又簡

開頭【兵者,國之大事。】這幾個字闡述了戰爭的性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等等等等……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孫子的這句話更是把自己所有的戰爭經驗一筆帶過,簡單說就是——愛信不信不信拉倒。

孫子對於【五事】的論述,更是簡練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二十個字,外加之後引出的【九地】【地形】【行軍】三篇,把軍事地理學概括地講完了。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富勒有一本書叫做《將道:疾病和治療》,孫子用八個字把這本書給概括了。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及其引出的【兵勢】全篇——李德·哈特著名的《間接路線》,孫子也把他概括了。

《孫子兵法》如同一個古老的村莊,雖然簡陋,但五臟俱全。

======================================================

在毛奇的赫赫威名照耀下,《戰爭論》被世人所推崇,然而那些勢利的追捧者所看見的,只是一道反射的光,而非其本身的價值。他們只看見了【戰爭是暴力的最大使用】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認為,一定會有一種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傷亡就能解除敵人的武裝或者打垮敵人,並且認為這是軍事藝術發展的真正方向。這種看法不管多麼美妙,卻是一種必須消除的錯誤思想,因為在象戰爭這樣危險的事情中,從仁慈產生的這種錯誤思想正是最為有害的。

可是他們不懂得往後面繼續讀

如果我們發現文明民族不殺俘虜;不破壞城市和鄉村,那是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更多地應用了智力,學會了比這種粗暴地發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他們本該聽見,克勞塞維茨正在罵他們是缺乏智力的野蠻人,不能有效地使用暴力。

雖然《戰爭論》是一本沒有完成的著作,但是他對於戰爭本質的二元論思想【哲學和現實】已經成型。可是當時的人們卻把二者強行混淆。用富勒的話說:在世界大戰的每一個角落,黑暗降臨在將道之上。

實際上並非如此絕對:有一個角落,和這種黑暗無關,那就是幾乎根本就沒有受到《戰爭論》影響的中國。在這裡,取而代之的是對孫子等軍事家的崇拜。

當然,《孫子兵法》也遭到了很多誤讀。因為這本書什麼都說了,但實際上又什麼都沒有說。誠如李德·哈特所言,孫子所提到的東西,比他本人二十餘本著作還要豐富。但同時,李德·哈特也點明了孫子的觀點為一種【short introduction】

當然,中國人也明白這一點,於是有一個歷史人物,和孫子一樣家喻戶曉——趙括。

紙上談兵的故事,其真假難以考證,但是這種思想,是兵家針對以《孫子兵法》為首的中國古代軍事理論所提出的警戒之語。脫離了繁瑣論證的中國軍事理論,需要有豐富的經驗來理解其中的哲學內涵。就像孫子的【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一樣,之後的兵學家,只是表露自己的觀點,很少採取論證,援引史例也很少出現。

《戰爭論》之後也曾從日本傳入中國,中國的軍事家,也曾痴迷於這本巨著,可是他們並沒有像魯登道夫等人一樣產生錯誤的認識。這種結果,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貧窮落後,另一方面,離不開中國傳統軍事思想的熏陶。

當然,對於《孫子兵法》更廣泛的一種誤讀,則是由於其本身的精鍊性。《孫子兵法》由於時代的限制(《論語》、《春秋》不過萬言),篇幅短小、易懂,缺乏進一步的解釋。因此,這種核心思想,被強行放之四海,搖身一變,成了《孫子兵法與XXXX》,這種書嘛,大部分都該丟進垃圾堆。

不信的話,舉個栗子,網上充斥著《孫子兵法與泡妞》一類的段子,作為對比,諸君可以照葫蘆畫瓢寫一寫《司馬法/3略/6韜與泡妞/成功/發財》,當你撓頭不已的時候,應該就頓時明白這一點了。

正像博福爾所言:戰略並非一種萬應靈丹,而是一種思想方法。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在閱讀戰略思想類書籍的時候,便會覺得空洞無物,似是而非。很多人會將軍事思想簡單當做解決問題的工具,或者執著於某些結論而忽視其本質,二者都是不可取的。就像我在初讀《戰爭論》時,曾經驚異於克勞塞維茨對於波蘭問題的預測,實際上這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行為。

因為戰爭是一種藝術,並非科學。其本身不可檢驗與複製,也不存在任何絕對的定理。


推薦閱讀:

卧龍吟中高等實力國家的國戰方法是什麼?
中國為什麼不建造更多的核潛艇?
什麼是「無畏號」戰列艦?
「二戰最強衝鋒槍」波波沙:備彈71發 德軍人見人怕
《士兵突擊》中袁朗是個怎樣的人?

TAG:軍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