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為什麼寶寶打疫苗會打大腿和胳膊,不再打屁股了?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打疫苗時,不是打胳膊就是打屁股。前年,雪球出生後,帶她去社區醫院打疫苗,打了幾次疫苗後發現所有的寶寶打疫苗不是打胳膊就是打大腿,沒有一個是打屁股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疫苗接種部位有哪些?

嬰幼兒疫苗接種一般會選擇臀部、上臂和大腿三個部位。採取不同的部位對嬰幼兒接種疫苗,其安全性也會有所不同。

臀部接種

嬰幼兒臀部發育較小,其肌肉也未長成,若在注射時定位不準確,極易損傷坐骨神經。此外,臀部多次注射,還有可能導致嬰幼兒臀肌攣縮等不良現象。所以,臀部接種方法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上臂接種

上臂接種主要是在上臂的三角肌進行接種。嬰兒的上臂三角肌不健壯,注射部位相對較小,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暴露不充分,在外觀上不容易確認,如果在接種時三角肌的選擇不準確,很容易導致接種後局部紅腫、痛、硬結等異常反應,嚴重時還有可能引起腋下淋巴結膿腫。

大腿接種

大腿接種,主要是在大腿前外側的股外側肌進行接種。選擇股外側肌進行疫苗接種,有如下幾點優勢:

  1. 股外側肌肉豐厚,可注射範圍也較廣,可操作性強,接種疫苗時可選擇的點多;

  2. 此處很少有神經干及大血管通過,因此也不用擔心接種時對血管或神經干造成影響。

  3. 股外側的血液循環豐富,疫苗在注射後可得到充分的吸收,且局部反應輕,就算多次注射,也不容易發生局部紅腫、硬結或肌攣縮的現象。

在對嬰幼兒進行疫苗接種時,只要操作者具備嫻熟的接種技能,注射時定位準確,以上3種方法都是可行的。但從醫學的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大腿前外側的股外側肌是嬰幼兒最安全理想的接種部位。

大腿前外側接種VS上臂接種

昆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於2012年做過一次觀察分析,隨機抽取2歲以下的嬰幼兒,觀察其不同部位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具體結果見下圖。

根據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在選擇大腿前外側接種疫苗的觀察對象中沒有一例出現硬結,有幾例出現了局部紅腫,也是在24小時內出現,24小時後就消退了,說明大腿前外側肌肉豐厚,能充分吸收疫苗,減少了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同時,昆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發現寶寶月齡越小,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接種在上臂三角肌,形成局部紅腫和硬結的幾率越大。說明寶寶三角肌肌肉分布較少,不能充分吸收疫苗,從而容易形成硬結和紅腫。

通過這次觀察,我們可以看出大腿前外側是2歲以下嬰幼兒需要肌肉注射疫苗最好的接種部位。

國外疫苗接種的推薦部位

目前,英國、美國等歐美髮達國家都推薦1歲以下嬰兒的首選注射部位是大腿前外側。

The preferred sites for IM and SC immunisation are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thigh or the deltoid area of the upper arm.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thigh is the preferred site for infants under one year old, because it provides a large muscle mass into which vaccines can be safely injected.

For BCG, the preferred site of injection is over the insertion of the left deltoid muscle; the tip of the shoulder must be avoided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risk of keloid formation at this site.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疫苗接種位置是大腿前外側或上臂三角肌。大腿前外側是1歲以下嬰兒的首選注射部位,因為這個位置肌肉組織豐富,疫苗接種更安全。

對於卡介苗,首選注射部位是左上臂三角肌下緣,注意應避免注射在肩膀上,這會增加疤痕疙瘩發生的風險。

——英國公共衛生署 2013.9

******************************************

The recommended subcutaneous sites for vaccine administration are the thigh (for infants younger than 12 months of age) and the upper outer triceps of the arm (for persons 1 year of age and older). If necessary, the upper outer triceps area can be used to administer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to infants.

Intramuscular (IM) Route Infants 12 Months and Younger Site:vastus lateralis muscle (anterolateral thigh).

Intramuscular (IM) Route Toddlers 1 Year through 2 Years Site:vastus lateralis muscle (anterolateral thigh) is preferred,deltoid muscle (upper arm) may be used if the muscle mass is adequate.

Intramuscular (IM) Route Children / Adolescents 3 through 18 Years and Adults Site: deltoid muscle (upper arm) is preferred,vastus lateralis muscle (anterolateral thigh) may be used.

採用皮下注射的疫苗,推薦接種部位是大腿(1歲以下的嬰兒)和上臂外側三角肌(1歲以上)。如果有必要,對於嬰兒的皮下注射也可選擇上臂外側三角肌。

12個月以下嬰兒肌肉注射部位:大腿前外側的股外側肌。

1歲~2歲幼兒肌肉注射部位:首選大腿前外側的股外側肌,也可選擇肌肉足夠豐富的上臂三角肌。

3歲以上兒童及成人肌肉注射部位:首選上臂三角肌,也可選擇大腿前外側的股外側肌。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 2015.9

我國嬰幼兒疫苗接種採用的部位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採用臀部和上臂三角肌接種。經過多年的宣傳、培訓及二類進口疫苗被大量選擇接種,而肌內注射後硬結是臀部肌肉注射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因此臀部接種方法目前已被淘汰,大腿前外側接種法已被普遍使用。

目前,我國嬰幼兒疫苗接種,最常選擇的接種部位主要是大腿上的股外側肌和上臂的三角肌。

雪球媽媽說

原來,現在打疫苗不再打屁股,只打胳膊和大腿,可以減少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大大降低我們的寶寶因為打疫苗帶來的不適,是一種進步哦。(*^__^*)

參考文獻

1. 朱建慧,黃巍,王筱穎,廖紅霞,張建新. 嬰兒疫苗不同接種部位的安全性觀察. 浙江預防醫學. 2012-12

2. 朱紹莉. 嬰幼兒大腿前外側接種疫苗局部不良反應的觀察. 中國農村衛生. 2013-01

3. 張靜. 疫苗大腿股外側肌內注射體會.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誌. 2013-08

4. Public Health England.Immunisation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 gov.uk. 2013-9

5.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s. cdc.gov. 2015-9

想了解更多育兒科普,請關注本人親子原創微信訂閱號:雪球媽媽( snowballmom ),看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關注雪球媽媽( snowballmom )微信訂閱號,回複數字看精選原創文章

10:炎炎夏日,如何為寶寶選擇防晒霜?

07:WHO警告:不要給1歲以下嬰兒吃蜂蜜!

05:科普 | 脊髓灰質炎疫苗,吃免費糖丸還是自費打針?

04:寶寶吃完奶就吐,是漾奶還是吐奶?少吃多餐、豎抱、拍嗝...,這些都沒用,還能怎麼辦?


推薦閱讀:

寶貝,你爬起來,媽媽再也不逼你打疫苗了--湖北黃岡1歲8個月孩子接種疫苗險丟性命
在輿論熱點中心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兒童預防接種前後應注意哪些事項?
內地即將上市hpv疫苗,有沒有去香港打的必要?

TAG:疫苗 | 育兒經驗 | 疫苗接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