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從無性繁殖進化到有性生殖?
04-02
1.無性生殖具有方便性,可以隨時隨地,而且沒有尋找伴侶的痛苦。
2.有性生殖,遺傳自己基因的一半,而無性生殖遺傳的是全部。
正好以前回答過這樣的問題...
你應該聽說過這個結論:基因突變是隨機的,且多是有害的。
如果生物始終保持無性生殖,一方面有害的突變就會不斷積累,另一方面有利的突變無法展現優勢,因為可能有更多的有害突變使它反而處於劣勢,最終種群會趨向衰敗。
生物擁有有性生殖後,就有機會產生一個個體甩掉所有有害突變,同時積累所有有利突變,這樣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生物就能更快更穩健的進化,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關於之後更進一步的性別分化,還可以講這樣一個進化故事:有性生殖本質上是為了遺傳信息重組服務的。最原始的遺傳信息重組(如大腸桿菌)只有一個決定交換的質粒,基因組通過性毛接合形成的管道轉移,但這往往只能重組兩個大腸桿菌部分遺傳信息(搖一搖就打斷了),效率太低,所以進化到單細胞真核生物(比如草履蟲)就變成細胞融合,這樣可以重組全部的遺傳信息。當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後,生物會分化出生殖細胞釋放到環境中,像以前一樣平等地融合,不分雌雄,然後在體外獨立地發育成新的個體。但是,隨著生物進化地越來越複雜,發育需要更長的時間,自然環境太過惡劣不能滿足發育的需要,因此生物分化成兩個群體,一個提供可移動的配子,另一個提供較不活躍的配子,配子融合後在後者的保護下發育,這就是雌雄的分化。之後,雌雄的分化越加顯著,雌配子既然最終一定會留在體內,那乾脆進化到失去移動能力,這樣可以節省支持移動的能量和物質;同樣,既然有雌性保護,那雄性的配子乾脆拋棄幾乎所有的無用負重,只保留運動功能,這就是精子和卵子的進化歷程(在此之前只能叫雄配子或者雌配子,不能叫精子或者卵子)。個體A通過突變獲得了一個有利基因a,個體B通過突變獲得了另一個有利基因b。A和B有辦法強強聯手產生更好的後代嗎?
無性生殖:不能;A只能希望它的後代再突變一次獲得基因b,而這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實在是低
有性生殖:很容易,A和B只要結為兒女親家,就有很大的機會在孫輩中出現同時擁有基因a和b的個體∠( ? 」∠)_可憐的植物們完全被無視了
無性繁殖條件下所形成的個體與母體之間的形態相似,也就是說如果母體有缺陷那麼個體也會有缺陷。然後看有性繁殖,所形成都個體繼承了母體與父體的基因,也就是這個新的個體和母體和父體是不相同的,這樣會使自然界的豐富度升高,整個環境會更加的穩定。並且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生。
推薦閱讀:
※畫這張圖的人得有多痛恨經典分類
※兩個概念:命運和演化
※紅皇后假說——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繁殖的好處有哪些?
※二十餘年來鳥類起源研究(三):中華龍鳥的化石
※大熊貓怎麼進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