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手機發布會從當年喬布斯的Let there be an iphone切換成如今的相聲專場、情懷秀、吐槽大會、PPT技巧交流會甚至友商「罪惡」控訴會已經有年頭了,10月25日在北大與雷軍一起亮相的MIX,究竟是對同質化的救贖還是營銷的又一次加碼?

小米值得高興的是,它終究開了一場不一樣的發布會,變化體現在幾個層面:

1、回歸「酷公司」的小米,終於給堅守的米粉一件致命的武器。

小米的發布會,米粉總是重要角色,過去兩年小米的日子並不好過,米黑肆虐,段子手層出不窮,聲量成倍增長,輿論也由熱趨冷,唱衰之聲此起彼伏,小米的焦慮正如公司工程師在暖場視頻里半開玩笑的自嘲,能不能別再黑我們啊。在參與感營銷被對手們偷師後,小米是時候亮出冰山之下的部分,穩定軍心之外也回報一直堅守下來的米粉了,而最好的禮物當然是給他們一件既能奉為神器又可以拿去「削」華為、OPPO、VIVO甚至蘋果的武器。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讓粉絲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懼周遭嚴苛目光,開心的把玩所愛,樂於與身邊的人分享,同時對任何吐槽加以回擊,這種能力的維繫是小米品牌力回升的一個重要步驟。

至少從發布會現場粉絲熱切的眼神中能感受到這一點,我身後有位媒體人甚至當場打賭,如果價格低於6000元就堅決入手,另一人則小心的補充,如果買得到的話。所以MIX的出現,深層次上可能理解為小米品牌文化的一種回歸。

2、對羅永浩「雷軍也能侃侃而談,打死我也不信」的理性回擊

提前召開的兒子手機發布會搶了些風頭,但鎚子的體量甚至羅永浩作為產品經理的能力並不值得小米擔心,但老羅把發布會變成一種個人與品牌綁定的文化現象對小米還是有威脅的。之前的小米也追過這一套,比如去年發布會上「我所有的嚮往」之類的表白,用煽情來對抗吐槽,但這一次除了繼續用Iphone做各種不正常的示範以及暗諷了一下「連續通話時間」之類沒太多技術含量的指標,基本上沒有提及競品。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雷軍決心從並不擅長的競爭中超脫出來,志在向外界詮釋兩點:小米確實有技術實力,小米還是能做出好東西的。至少從知乎之類平台隨後爆發的評論可以看出,這個目標正在階段性達成。

3、強加給競品一個陌生戰場

相對來說,這一點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明眼人都知道,Note2的外形脫不開Note7的陰影,而MIX很可能在相當長時期內並不具備改善小米營收的能力,雖然它有那種讓人羨慕得要死要活的工業設計。

小米擺出了一副技術驅動的姿態,用意大約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紅米已經定位成國民手機的前提下,助力小米品牌向高端轉型,又在品位上與華為、OPPO、VIVO的高價機形成區隔,以免低價優質的品牌內涵造成營收上的尷尬;二是試圖引領國產手機品牌沿著自己所定義的發展軌道進行扶技術演進。後者對國產手機未來數年的競爭格局都有重要影響,對手是否入彀以及小米能否如願變成Iphone那樣每天面臨各種攻擊和嘲諷卻不斷被模仿和抄襲的圖騰,很值得觀察。不過在MIX的技術加持效應釋放的同時,小米的形象也逐漸世俗化了。

這表現在雷軍更苛刻了,發布會上小米的傳播力又被強制拉升了幾個Level,Note2宣傳片和梁朝偉的廣告片都被要求播放了兩遍以上,以便讓在場所有人以及直播平台的觀眾們領略被認為是小米市場部近幾年來最精良的製作,而後者所帶來的感官愉悅當然與高投入是成正比的。

在意象層面,MIX息屏的黑門形象貫穿始終,以與50年前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遊》暗合,電影中的黑色石碑有著隱藏於光影背後的神秘和瑰麗,寓意著技術進化的轉折與未來,那是MIX所想傳達的。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但在傳播調性上,小米又有一些自相矛盾之處。

比如借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大師之口強調的民主化設計理念,「我沉迷於改進設計品質,降低價格,使每個人都能輕鬆獲得我的作品」,代表作路易斯幽靈椅就是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打造出簡潔、空靈、懸浮之感,頗受歡迎。

但小米MIX呈現的卻是雷軍所謂成本就要一千多元,良品率低到近乎浪費的陶瓷材質,究竟一款量產手機是不是需要這種在試驗階段就冒著整窯報廢風險的材質來呈現溫潤如玉的手感呢?便宜得多的亞克力材料以及諾基亞喜歡的聚碳酸酯也有相同的功效啊!

而歐洲頭層牛皮的手機套以及18K鍍金的攝像頭和指紋感測器再加上全系史無前例站上3000元門檻、黃牛炒到2萬多的加價又在多大程度上詮釋了民主設計的神韻?今日小米的「悲哀」在於,它不得不在技術創新的同時,給手機貼上更多媚俗的標籤,一如蘋果當年的土豪金一樣,討好著那些表面是技術控實際卻依賴手機來展現個人品位的受眾。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當然小米MIX能不能就此引領一場概念機發布的高潮,還取決於幾個因素:

或許在我們不知道的某個角落,有人鼓搗著喬布斯那種一鳴驚人、顛覆整個行業的創新,但大概率事件是智能機領域暫時不太可能有橫空出世般的技術了,有的只是工藝成熟之後對某種探索技術的「反量產化應用」。現在流行的創新模式其實就是梁朝偉電影《一代宗師》中最被忽略的那句台詞: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比如MIX基於夏普Crystal無邊框技術的全面屏創新,夏普的悲劇在於優異的顯示技術在智能手機過於邊緣化的定位中得不到有力承托,卻被小米用全屏不開孔覆蓋,壓電陶瓷導聲以及定製超聲波距離感應和微型前置相機等技術優化後重生,這種似曾相識更多是一種工藝和產品理念上的創新而非技術革命。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傳統的技術探索和實踐都要基於成本合理的可量產化改造,這在汽車業已經約定俗成,技術更多代表著一種前向驗證,用戶感興趣的技術未必能支撐量產的成本結構,而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推導出了全新的規則。

即很難規模化的技術在獨特爆點的支持下有可能從稀缺效應中獲益,哪怕它的價格更昂貴,技術風險更高,這其實是對摩爾定律的一種反推。MIX商業上成功與否並不在小米的考量範圍之內。

至少目前小米的營收仍然要靠三星炸機效應對Note2的拉動,在把屌絲定位甩給國民手機紅米之後,雷軍漸進而小心的把小米推向高端的努力還能引發三星工程師戈藍的微博吐槽,也算反向證明了它對其他品牌的無形壓力。

小米MIX會不會引發屏佔比之爭並不重要,它揭開的只是各有爆點的概念機大戰的序幕,這大概就是雷軍期待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手機硬體參數差異化已經難以達到的情況下,各廠商仍然儘力持續在既有硬體上翻陳出新。前不久Mix憑藉著高屏佔比、真無邊框的全螢幕外型引起熱烈討論,號稱是買得到的概念機。那麼小米在這個時間點推出此款產品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就不得不說小米mix概念機推出的背景了,華為推出了雙射像頭,鎚子M1打通APP,小米在手機行業內的關注度越來越低銷量嚴重下滑,所以小米必須要讓大眾再次關注自己。

小米搶跑概念機之爭,所有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其實在任何行業能夠推出概念性的產品,其基本目的是在展示著自己在相關領域內的超前性和權威性,推出Mix的動機不是透過這樣一款產品來搶救銷量,而是想透過Mix向消費者傳達小米品牌定位。要不然這麼吊炸天的黑科技為什麼小米不舉辦盛大的發布會呢!

大家都是知道概念的產品很少出售的,而且是批量出售,為何小米要做可以買的到的概念機?原因很簡單,一款概念產品的發布會能有多少人知道?如果能把概念產品賣一部分,那麼這些購買產品的人的圈子就又是一個小的發布會,小米時希望做到最小的發布會最大影響,而且還請了明星來為自己宣傳造勢。

其實說到無邊框手機的量產化、實用化,非但不遙遠,並且業界早已實現了,那就是努比亞Z11系列,這個所謂的黑科技也不是黑科技。

開一場發布會很多人都會在賺錢還是賺人氣的兩個選項中二選一,但雷布斯卻不一樣,全陶瓷技術小米已經有基礎了,無邊框技術也早已實現了,設計也沒有多新穎,那屏幕呢,貌似小米MIX的成本並沒有多高,重要的是會有消費者為其買單,仔細想想這場發布會小米不僅賺足了眼球又小撈了一筆可謂一舉兩得。



推薦閱讀:

x20手機值得購買嗎?
20張圖看盡中國HiFi播放器的顏值進化史
如何看待國產手機品牌迎擊准萬億蘋果?
《我的世界1.1》公測火爆 兩日內安卓新增破千萬?
三星哪款手機最好?為什麼?

TAG:小米 | 手機 | 小米科技 | 小米手機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