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中,宇治大君為什麼不答應薰君的追求?
在《源氏物語》中,薰君對宇治大君的鐘情貫穿宇治十帖,綜觀全書,幾乎沒有另一個男性會為一個女性這般愁腸百結。對大君來說,薰君正是一個最佳的伴侶,為什麼大君還是不答應薰君?
宇治大君最終都未應許薰君,是因為她將當時的社會看得透徹。
在《源氏物語》宇治十帖中,有三位女主角,宇治大君是其中一位。
追溯源頭,大君和中君是八親王的女兒,八親王是桐壺帝的第八子,由不知名女御所生。桐壺帝後,朱雀帝在位時,弘徽殿女御(朱雀帝之母)欲依託八親王,爭奪當時太子(冷泉帝)的東宮之位,沒有成功。
朱雀帝退位後,弘徽殿女御一派徹底失勢,八親王因而遠離權力中央。八親王尋到宇治川一處山莊過退隱生活,專心修佛,並在宇治撫養大兩個女兒,兩人即此被稱作宇治大君、宇治中君。
宇治大君嫻靜優雅,舉止大方;宇治中君之秀麗則更甚於大君,兩人之琴藝更深得八親王真傳。薰君第一次親見大君,既是為了偷聽兩人的琴聲。
薰君是個抑情的人,但初見大君後,即心生愛慕,他以宇治川的橋姬故事,為大君賦詩:
淺灘泛小楫,灘水沾雙袖。省得橋姬心,熱淚青衫透。
大君做答詩曰:
千帆經宇治,川上守神愁。朝夕沾灘水,可憐袖已朽。
橋姬是誰呢?
溫柔的大君讓薰君更加心馳神往。他為大君做了一切他能做的事:往宇治山莊遣送生活用品;為去世的八親王辦得體的追悼會;為斷絕大君將中君嫁給他的心思,為中君介紹了匂皇子……
甚至在大君死後:因著大君的臨別囑咐,一直充當中君的後援保護人;還因浮舟酷似大君,戀上浮舟,但在和浮舟望月述情時,心中念的還是大君。
在眾人心裡,都認為大君理應與薰君相伴。在世的八親王這麼想;宇治山莊的侍女這麼想;中君也這麼想。
但大君卻到臨死時也未答應薰君的追求。一般人認為,這是因為大君一直秉承八親王的遺囑:若非真有深緣,切勿輕信人言而離去這山莊。
這是一部分原因,但顯然沒這麼簡單。
儘管八親王說過「切勿輕信人言」,但八親王也將薰君視作能託付的人,他甚至有意營造女兒與薰君相處的環境。
在大君心中,也並非不為薰君之情而動,否則,就不會意將中君託付薰君。究其緣故,比中君年長的大君,將當時的社會看得更透徹。她知道門當戶對使得自己選不上薰君以下的人物;她又明白,家世的中落,會讓自己比不上,薰君以後所娶的夫人。
《源氏物語》中的平安時代,階級壁壘森嚴,貴族男性的正夫人一定地位相當。光源式的第一位正夫人葵姬,是當時左大臣的女兒,葵姬死後,即使紫姬一直是源氏實質的正夫人,卻因為無法等位的家世,無法得到正夫人的名義;夕霧的正夫人雲居雁是當時太政大臣(原頭中將)的女兒;匂皇子的正夫人是夕霧(當時已是太政大臣)的六女公子;即使薰君,後來的正夫人也是今上天皇的二公主。
相反,家世不濟的女子,遭遇都算不上好。夕顏為原頭中將懷上了孩子(玉鬘),卻因為頭中將正夫人的威脅,被迫隱遁;浮舟不被生父八親王承認,沒有強勢的娘家,甚至只能做薰君、匂皇子的情人;明石夫人即使深得源氏的喜愛,也因為家世,誕下的女兒(明石中宮)不得不交給紫姬撫養。
宇治大君顯然明白這一切,她在臨死前,眼見薰君為自己悲痛欲絕,深為其情動,但心裡還是不願應許薰君:
但大女公子(大君)不然,她想:「我還不如乘此機會,早日死去。中納言(薰君)如此接近我,全然不避嫌疑,今已無法拒遠他了。如果就此和他結了緣,深恐這種親切之情日後逐漸消減,弄得雙方互相疏遠,倒是很可憂慮之事。故我此次如果不死,定當以疾病為借口,削髮為尼。只有如此,才是保證雙方愛情長久的辦法。」
大君真正不願的是,今日的愛情,化作明日的雲煙消散。
直到今天,門當戶對依舊是擇偶遵行的準則之一。但相比過去的朝代,我們能夠慶幸的是,不再有三妻四妾、男尊女卑的腐朽觀念。《源氏物語》中的故事,再難在今天發生。
如果你比較喜歡閱讀一些文學性強的書籍,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小星在路上)。
大概因為他父親遺囑讓她守住家業不要輕易離開宇治,而且她父親在權力鬥爭中慘敗,可能也給她留下了深刻心理陰影,不願和皇室發生糾葛,但她心裡應該是喜歡薰君的,掙不脫的是責任和對未來的憂慮
在描寫完光源氏的無限尊榮和風流生活之後,紫式部又刻畫了一個源氏的對手的艱難
處境,政治的險惡、現實的嚴峻於此可見一斑。這種反差表現在方方面面,不同於源氏貴
族肆無忌憚的尋芳獵艷,沒落王族八親王家對情愛抱著畏懼而無比謹慎的態度,只為了不
做世人笑柄,不遭人恥笑。宇治大女公子思慮深遠,在自己和妹妹的婚姻問題上時時刻刻
憂慮的便是最終是否會落下輕薄之名。對於高高在上的源氏貴族,理智的選擇是退避。也
正是因為身份的關係,薰君雖然獲得了女公子的好感,卻無法獲得女公子的信任,這種對
於權貴的畏疑也許正是潛移默化地從八親王的遭際中得來的。那麼這種畏疑到底有沒有事
實根據呢?從後面親王兩個女兒的遭遇中我們看到,大女公子的這種憂慮是完全必要的。
就算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作為沒落親王受世人忽視的女兒,大女公子也已感覺到一種深切
的生存憂患,筆下自然而然就有了「我身無地可安居」這樣的詩句。即使是在偏僻的山鄉,
這位可憐的女子也已感覺到無處可安然度日,那她怎麼還會有信心去立足於權勢利害的中
心呢?所以她對薰君的拒絕才顯得如此堅決。在大女公子的思想中似乎有一種對於權貴的
忌憚,對於匂皇子「她們認為對於這個高貴而多情的男子,自己這拙陋之身夠不上寫回信,
因此她們想『何必高攀呢?』我們但願以山鄉賤民終此一生。」就算已經失勢,八親王畢竟
還是王族,何以他的女兒們如此自視卑賤呢?這裡面恐怕是別有一種畏懼吧。「此人倘是並
不惹人注目的尋常男子,那麼為了報答他多年來愛護之恩,我也不妨折節相從。可是此人氣
宇軒昂,令人望而卻步,反而使我不敢親近。」可見高貴威嚴的形象反而使心有自卑的大女
公子產生了畏懼。
與紫姬不同的是,宇治大女公子從一開始就對現實有悲觀的看法,父親的去世使她們
姐妹陷入無可依靠的境地,更促使她潔身自好,不願意招來輕率之名而苦苦抵制著他人的
追求。雖然薰君對她的感情異乎尋常,對她態度真誠而尊重,卻始終無法獲得她的信任。
她反覆思索的是如何避免成為貴族男子一時愛戀的對象,最終卻受人冷落,成為世人笑柄。
在她看來,即使像薰君那樣的忠誠君子,也是不可信任的,因此她寧願終老於山鄉,安然
度著孤寂悲涼的生活,甚至寧願以出家為尼來擺脫情愛的糾纏。
雖然紫式部把光源氏描寫得多情有義,不曾辜負天下女子而是給了她們可靠的保護和
關愛,卻無法遮蓋女子命運無助的現實。在宇治大女公子身上,作者筆下的女子開始對這
種命運做出抗爭,這也是一種極為悲哀的選擇,以退避來預防命運無助的痛苦並沒有昭示
出人生的希望,但女公子為了這份安寧竟至於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大女公子對於現實的這
種憂慮並非杞人憂天,在大女公子逝世之後她兩個妹妹的遭際中就可以看出這種擔憂是有
有現實根源的。大女公子頑強的退縮反映了作者對於貴族愛情的懷疑,而她的兩個妹妹,
二女公子和浮舟的遭遇正好印證了前者選擇的明智,與其在爭寵中受折磨或者在貴族男子
的掌控下無法自主,如浮舟隨波逐流,不如寂寞而安然地呆在山鄉,平靜地度此一世。二
女公子雖然嫁給了一位高貴的皇子,卻掩飾不了內心的苦悶,多次流露偷偷回歸山鄉的願
望,而浮舟卻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慘境地,這兩個人的命運就像前者的兩面鏡子
一樣,昭示著大女公子選擇的謹慎明智。如果大女公子真的嫁給了薰君,只怕最多也只能
如紫姬般壓抑著憂愁度日吧。
光源氏的逝世似乎把天下情愛的美夢也帶走了,貴族女子們能夠得到的最好婚姻似乎
都在光源氏這裡得到了體現,但是我們看到源氏身邊的這些女子們並不幸福,那麼剩下的
道路就只能是退避了。不選擇大女公子的退避,也許就將陷入二女公子甚至浮舟的命運軌
道中。這是平安時代貴族女子的命運,即使才華過人、氣質高雅、情趣豐富、深受寵愛也
都無法掩飾命運本身的遺憾。
emmmm…沒看過
不好意思,沒看過,看到名字一臉懵逼是我
抱歉,沒看過。
沒看過這些書。
已經是第二個了,難道我也會被邀請嘛?有點受寵若驚啊,哈哈。我想知道,我是被邀請了么,天啊,竟然有人知道我,我沒看過這本書,先留個坑,以後看過再來答
沒看過此書
謝邀,不好意思,我沒看過這本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