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古代的皇帝很「扣」?
中國古代黃金是很多的,這也沒什麼奇怪的,都是中國人幾千年存下的,黃金也不會壞,化學物理性質穩定,只會越存越多,皇帝是中國最高統治者,中國地大人多,如果沒有這麼多黃金倒真是奇怪了,近代史中國黃金少主要是黃金被外國侵略者搶跑了,美帝在伊拉克也搶了很多的黃金,網上能看見圖片,外國侵略者近代史搶劫中國近百年,中國再多黃金也要被搶光了。
解放前國民黨用金元卷搶了老百姓不少的黃金都運到台灣了,大陸叛逃台灣的飛行員都給黃金,解放後地主老財的黃金也被沒收,老百姓也不許私下藏金,建國初期中國和外國做生意都是用黃金支付,別國不認可中國紙幣,蘇聯給中國技術,幫中國建工業,中國是要給黃金的,結果是中國黃金越來越少,到改革開放時,可能是中國歷史中黃金最少的時期,就給人一種中國古代黃金少的錯覺,也就出現了皇帝賞金千兩,是不是黃金的這種可笑的問題,黃金在中國古代是流通的貨幣,怎麼可能少。考古發現也挖出不少用於貨幣流通的金子。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所謂賞金千兩並非像影視作品中描述的那麼誇張,一般情況下,賞賜黃金確有此事,不過是按照古代貨幣計量單位來換算的,我們拿唐代貨幣換算制度舉例,高祖武德年間621年鑄行「開元通寶」錢,結束了秦漢以來以重量銖兩定名的錢幣體系,而開創了唐宋以後以「文」為單位的年號,寶文體系銅鑄幣.「開元」有創始,首創之意。
「通寶」即流通的寶貨.其在重量單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銖為一兩.「開元通寶」開創十進位制,每枚重二銖四為一文錢,積十文錢重一兩,即十錢一兩「以錢代銖」.「開元通寶」有金、銀、銅三種都以十位進位.即是銅幣一個稱為一文,100個銅幣為一錢,十為一兩銀子,十兩為一金。那麼我們這樣看就好算了,也就是說,賞金白兩相當於現代人民幣面值2100元左右。
皇帝當然不扣,皇家對自己都是比較捨得的。如果有節儉的皇帝,那也是為了做個樣子,收回民心罷了。首先宮裡的花銷,官員們也認為這是必須的。像內務府這些太監、妃子們的珠寶首飾、每天的滿漢全席,不都要花錢嗎,一年下來也要幾百萬銀子的支出。臣子們也都認為,再苦也不能苦了皇上,官員就算再貪,該給皇上的也是一點都不敢馬虎。
皇帝對大臣其實也不能算摳,皇帝封賞大臣,有的給些金銀財寶。可是清流歷朝歷代還是不少的,他們窮但是他們面對皇上的賞賜,該是拿還是拿,不過一般都不會拿來補貼家產,都是留著紀念。其實官場上古時候,有幾個不貪的,貪的那麼多,對於封賞除了皇恩浩蕩也沒啥了,有的自己可比皇帝有錢多了。對官員來說,對他們最好的封賞,還不是陞官,掌更好的權么。但是皇帝哪會輕易的去讓一個官員陞官,出色的皇帝最會製造大臣們分裂,然後讓他們制衡。
很多皇帝在自己的統治期間,對於自己的一些開銷上,都是有著一些病態的追求的,他們對於自己皇宮中的生活質量的品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就需要大量的開支,所以這樣開支從哪裡來?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一個國家的整體開支是龐大的,所以,這就體現他們在對於官員的管理上,以及官員的賞賜上,造成了他們對於這些獎勵的剋扣,從而現在他們很扣。
還有就是在管理上,對於一個人的過分賞賜,都會激起很多人的反感或者是不必要的思考,這點上會造成各個官員之劍的不和諧,為了維護官員以及和自己皇帝之間的關係,很多皇帝都會在這個問題上,明知道自己獎勵的尺度不行,也要強行的剋扣獎勵。
這樣為的是保持自己這個朝堂的聲音一致,有利於皇帝的自我統治。
推薦閱讀:
※秦瓊為什麼不受李世民待見?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史前時代
※李大釗是怎麼死的?
※清朝末年,西方人畫中的彩色中國
※毛澤東為什麼對林彪有如此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