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拿演義說歷史,而《史記》《三國志》等史書卻無人問津?
歷史?歷史是誰寫的,這個稍微一想其實就能想明白,勝利者才擁有歷史。而關於流傳下來的很多所謂正史即史官們所記錄的統治者的事迹,多多少少都是要經過統治者授意而做美化的。而野史,小說這樣的存在,多數是作為歷史的經歷者所編撰的,這樣的人在歷史裡面其實可以解釋為旁觀者,所謂旁觀者清,大抵可以這麼解釋了。
而我國著名的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光讀正面的歷史是不夠的,還要看小說。所謂歷史,常常人名、地名和時間都是真的,內容不太靠譜。而小說,是人名,地名,時間都是假的,但那個故事往往是真的。
歷史人物有三種形象,歷史形象,野史形象,文學形象,歷史事件又何嘗不是呢,歷史形象即正史形象,這種史書是官方修訂的,好處是採集史料全面,編纂者文化水平高,但是也有缺點即大多有王敗寇的觀點,編史者為統治者代言,畢竟董狐筆少有,第二種野史即民間文人所著歷史,優點是少了為統治者唱讚歌,當然如果直貶時弊也不太可能,為世研究提供了參考功能,缺點更加明顯,個人能力有限,想全面記錄一段歷史是不可能的,更容易摻個人喜惡,最後的是文學形象,這是小說家言,為了突出故事,往往是誇張渲染,故事裡,時間地點人物也往往移花接木,但是有一個優點,故事大多采自民間,代表了民間喜惡,英雄故事代代流傳,故事可能走樣,人們對英雄的崇拜向住卻不變,三種交代完了,我想說,不管堅信《三國志》還是迷信《三國演義》的人都是傻蛋兒。古人云:盡信書不若無書,正史為主,野史為輔的去看待歷史人物,事件才是正確的方法,千秋功過任憑後人說,歷史永遠是歷史,我們永遠找不到真相,只有最接近真相,那些大江東去千年,浪猶未淘盡的風流人物還怕大家憑說嗎?
推薦閱讀:
※連任國家副主席三次的有誰?
※面對薩德,中國有什麼世界頂級武器嗎?
※這款《COD二戰》里的「國民突擊步槍」,見證了納粹最後的瘋狂
※諸葛亮《誡子書》的家庭教育思想剖析?
※歷史上的明朝到底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