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十正理論(上)

歸命三世寂默主 宣說緣生正法語

若了諸法離緣生 所作法行如是離

這是本論的皈依頌,說明此論是獨立存在的,在龍樹的論中,只有《中論》和《六十正理論》有皈依頌,說明這兩部論是獨立存在。

這裡用了「說緣生」來稱呼佛陀,其實從藏譯本來看,精確的翻譯,應該是「說緣起」,因為緣起和緣生並不是一個概念。

這個皈依頌和《中論》的皈依頌是一樣的,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離有無二邊 智者無所依

甚深無所緣 緣生義成立

由於無自性,故而不住於有無,甚深不可知,故而成立緣起學說。

若謂法無性 即生諸過失

智者應如理 伺察法有性

若有性實得 如愚者分別

無性即無因 解脫義何立

對方問道:你說無自性,一個事物都不存在,世界都不存在,這個太可怕了,所以你應該小心觀察法的存在。

如果諸法無自性,那麼生死輪迴也不存在,業也不存在,這是誹謗因果,解脫何以成立?

不可說有性 不可說無性

了知性無性 大智如理說

這個頌子,漢譯本和藏譯本,意思大相徑庭。藏譯本是這麼說的

由有不解脫,有無住三有

偏知有無事,聖者得解脫

這一頌的意思在《中論》中是這麼表現的

受諸因緣故  輪轉生死中

不受諸因緣  是名為涅槃 

如佛經中說  斷有斷非有

是故知涅槃  非有亦非無 

大致的意思,就是只有不著有,不著無,便是涅槃。其實,就是走中道。

此處的有,是長存不滅。無,是依存於有然後斷滅。

故而,空便是中道,即無所有。

涅槃與生死 勿觀別異性

非涅槃生死 二性有差別

這頌,表達一個意思就是涅槃即輪迴,並沒有什麼差別。原因在於一切皆空,這些概念本身只是概念,並沒有實體,故而無差別。

生死及涅槃 二俱無所有

若了知生死 此即是涅槃

因為,生死和涅槃兩者皆是空,故而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

破彼生有性 分別滅亦然

如幻所作事 滅現前無實

了知一切無生無滅,因為如同幻化中的生滅,實際上並不存在。

若滅有所壞 知彼是有為

現法尚無得 復何知壞法

如果涅槃是斷除某種東西。故而知道,涅槃便是有為法(有生,滅之相),這是不對的。因為事物何來生起,何來滅除呢?

況且,如果五蘊身滅盡了,就沒有人存在,誰來證得這個涅槃呢?如果五蘊身沒有滅盡,那麼就不能說斷除了什麼,也不能稱之為涅槃。故而知道,並無所謂斷除某個東西的涅槃。

彼諸蘊不滅 染盡即涅槃

若了知滅性 彼即得解脫

這一頌,藏譯本,跟漢譯本意思大相徑庭。藏譯本是

設若蘊未滅,惑盡非涅槃

何時彼亦滅,爾時當解脫

對方問:如果說五蘊沒有滅盡,即使煩惱滅盡了,也不能說是涅槃。如果五蘊已經滅盡,此時就是解脫。

若生法滅法 二俱不可得

正智所觀察 從無明緣生

若見法寂靜 諸所作亦然

龍樹說:應該如實觀察涅槃,知道沒有所謂生滅,當下即涅槃。

知此最勝法 獲法智無邊

緣生性可見 是義非無見

此中微妙性 非緣生分別

緣起之理並不被凡夫見到,如果有人看到一點生滅,就以為看到了緣起,那是愚痴。緣起之理唯佛能見,見緣起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

佛正覺所說 有說非無因

若盡煩惱源 即破輪迴相

這一頌在藏譯本中是

盡煩惱比丘,生死已還滅

有始然正覺,何因未曾說

如果說,無始以來的輪迴都是有實體存在的,那麼如果斷除煩惱,就是止息了輪迴,何故佛陀不說輪迴的開始呢?

意思是,如果輪迴能夠斷除,那麼輪迴應該是有限的,而無始以來是無限的概念,兩者有矛盾之處。

諸法決定行 見有作有取

前後際云何 從緣所安立

這一頌,藏譯本是

有始則決定,為見所執持

諸緣起生法,如何有始終

但是如果你,真的說輪迴是有開始的,那就和佛陀教法違背了,事物是緣起的,怎麼能有開始呢?

云何前已生 彼後復別轉

故前後邊際 如世幻所見

如果事物在生起,就沒有滅。如此可知世間如幻象。

云何幻可生 云何有所著

痴者於幻中 求幻而為實

就如同幻象之中有生滅,智者不住於幻象之中。

前際非後際 執見故不舍

智觀性無性 如幻焰影像

故而,智者看世間,如同看幻象一般,知道一切無自性。

若謂生非滅 是有為分別

而彼緣生輪 隨轉無所現

如果一個人執著生,滅的分別,知道這個人不懂緣起之理。

若已生未生 彼自性無生

若自性無生 生名云何得

如果未生的事物,那麼該事物並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何來生起?如果已經生起了,也不必要生起,是故一切無自性,既然無自性,何來生起和壞滅?

因寂即法盡 此盡不可得

若自性無盡 盡名云何立

事物已經生起了,那麼就不能滅掉。如此說涅槃是斷滅,可知不可能。

無少法可生 無少法可滅

彼生滅二道 隨事隨義現

沒有事物滅掉,也沒有事物生起,這是空性之理也是緣起之理。

知生即知滅 知滅知無常

無常性若知 不得諸法底

如果知道生起,必然有滅。如果有滅,知道無常。通過無常證入正見。

諸法從緣生 雖生即離滅

如到彼岸者 即見大海事

如果能夠知道,實際上並沒有生,也沒有滅,由此能夠渡過輪迴的苦海。

若自心不了 異生執我性

性無性顛倒 即生諸過失

凡夫執著於我,顛倒有無,導致煩惱,生出種種過失。

諸法是無常 苦空及無我

此中見法離 智觀性無性

諸法無常,諸法皆苦,諸法皆空,諸法無我。最終知道空性的道理,

無住無所緣 無根亦不立

從無明種生 離初中後際

痴闇大惡城 如芭蕉不實

如乾闥婆城 皆世幻所見

無所依,無所緣,無所住。故知六根不存在,六塵不存在,因緣不存在。如同海市蜃樓一般皆如幻象。

註:所依,即安住之因,比如穀物安住於土地之上。所緣,即能支撐,比如拐杖和老人。根,指根本,比如根和樹木。

此界梵王初 佛如實正說

後諸聖無妄 說亦無差別

藏譯本為

此梵等世間,顯現為諦實

於聖說彼妄,除彼豈有餘

指的是,凡夫和梵天一樣,以為有個不變的實體,但是佛陀說諸行無常,故知道一切皆空。

世尊告曰:梵天。汝無常稱說常。不恆稱說恆。不存稱說存。不要稱說要。終法稱說不終法。

世間痴所闇 愛相續流轉

智者了諸愛 而平等善說

世人由於無明所遮蔽,有可愛,不可愛的情感,導致生死流轉。而智者認識到一切都是空,他們的認識怎麼能一樣呢?

初說諸法有 於有求實性

後求性亦無 即無著性離

佛陀對於求真實的人,首先說一切都是存在的,但是等到他們善根到了,佛陀宣說一切皆空的道理。

推薦閱讀:

真正修行的人是怎樣的?
不存善心做善事怎麼講?會如何?
和尚說:無常
朝聖路上的鐵與水
隱僧連載——61

TAG:佛法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