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二節 群體

在自然界中,我們發現獨居動物與群體動物之間的區別,群居動物不在為各自的領地而相互爭奪,並且動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維護自己的領地,戰勝天敵的侵襲,並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群居的方式更適應生存,當他們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時,有更高的捕食成功率,同時在不同區域警戒相互配合,當發現天敵時,立即發出警告,以保證整個群體的的安全。幾乎所有食草動物都是群居動物,而獨居的動物多是獵食者,很少有被捕食的動物會單獨行動。獨居的動物捕食相對於群體動物來說比較困難,但只要保證領地範圍內食物充足,就可以不為生存擔憂,在這方面獵豹算是獨居動物中的強者,向獵物襲擊時,能短時間內爆發出極快的速度,並在捕獲獵物後,將獵物拖到樹上後在食用,避免野狗和獅子的爭搶。

而與獨居相對,群體的生活方式都以集體為單位,無論進食、睡覺、遷移等行為都是如此,彼此間相互關照,相互協助,使其更容易生存。群居對動物可以有效地獵食和防禦捕食者的進攻這些優點的同時,本身也具有其不穩定性,當食物資源減少的情況下,因為群體的基數較大,事物分配以很難以維持群落的穩定,而導致生存危機,而群體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避免其弊端的呢?

群居動物並不是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爭奪食物,而是以相互分工和配合來完成整個生存,這是一個群體生存最基本的能力,並以分工來分配食物,於是他們在群體中,開始如同劃分領地一般,將整個群體劃分出不同的等級,例如狼群或狒狒群。動物群體的分工,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次序。讓能力更強的同類分配到更多的食物。而狼群在群居動物的分工中算是佼佼者,一群狼踏著積雪尋找獵物。它們最常用的一種行進方法是單列行進,一匹挨一匹。領頭狼的體力消 耗最大。作為開路先鋒,他在鬆軟的雪地上率先沖開一條小路,以便讓後邊的狼保存體力。領頭狼累了時,便會讓到一邊,讓緊跟在身後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這樣它就可以跟在隊尾,輕鬆一下,養精蓄銳,迎接新的挑戰。在一對頭狼夫婦的帶領下,狼群中每一匹狼要為了群體的承擔一分責任。比如,在母頭狼產下一窩幼崽後,通常會有一位"叔叔"擔當起"總保姆"的工作。狼群中每個成員都不希望做固定的獵手、保姆或哨兵——不過,每一匹狼都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早在與成年狼嬉鬧玩耍時,狼崽們就被耐心的訓練承擔領導狼群的重任。 一個團體的生命里很可能就維繫於此。作為「首領」的雄性在群體內部,它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對它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反擊。「首領」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並且與其他雄性共同保衛這個群體。許多動物就是以這種方式生存,以增強其生存能力。同時首領位置的爭奪也十分激烈,群居動物爭奪首領的戰爭可是非常頻繁且慘烈的,失敗者會被逐出群體。

我們的祖先也是群居動物,而在從獨居動物過度到群居動物這個過程中,群居在動物界最偉大的一次進步在於,首先它確定了分工這一概念,使得整個群體不是揉成一團,而是每個部分都井井有條的合作,鏈接成一個高效率的整體,同時,以每個成員所具有的價值,即在為群體中所做出的貢獻,獲得自身在群體中的地位,由每個個體所擁有的價值的區別,區分所群體內不同的階級,而其在群體中階級的位置也決定了他在群體中的獨立空間,這就將獨居中的個體意識融合進了群體中,就像是一片叢林中,每個個體所擁有的領地,現在則變成了一個群體內每個"個體"在群體中所具有的位置。

而我們由"個體"這個概念向"群體"這個概念過度時,我們發現一個群體為了生存,這個群體內每個"個體"都必須服從整個群體的分工安排,其成員則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即每個"個體"在群體中,由自己在群體中的貢獻決定其價值,也決定了其價值所處的階級,而這必然造成了"個體"獨立的生存空間的縮小,更會影響其所具有的個人價值。例如在原始部落中,部落在進行祭祀時,有可能會殺死部落成員,這侵害了"個體"的利益,但由於其個人價值遠遠小於整體的利益,使得這個部落成員無法反抗這樣的決定……而當我們在談論群體這個概念時,發現個體與群體利益之間所存在的矛盾關係,而個體這個概念在群體中究竟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個體價值這個概念在群體中又如何來定義呢?

今天在我們文明的觀念中明確了「個人」的價值,它充分肯定每一個個體的價值和潛能,也肯定了每個人平等的權利與義務,把人看成是一種獨立的存在,而"個體"這個概念,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正好相反,個體這個概念最開始在群體中,完全看不到個體這個概念,個人的價值完全依附於群體,並且個人所獨立的看法,想法以及空間意識,完全淹沒在群體中,淹沒在整體的意識中。而今天我們在談論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抉擇,面對這個問題時,我們發現,整體這個概念並非完全湮沒了個體這個概念,而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兩者的關係發生著複雜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個人價值在歷史中整體發展趨勢的變化,而我們也將能從歷史的變化規律中發現個人價值的本質,個人價值這個概念,在歷史每一個文明時期都有不同的定義,並且這不僅僅只與群體這個概念有關係,也與階級與被壓迫者的抗爭息息相關,在爭取個人價值與權益的反抗過程中,這種爭取權益的抗爭幾乎貫穿整個歷史,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在到封建社會,我們的價值不斷的得到體現,也不斷突出其重要性,而今天我們的所體現的個人價值,即個人在群體中所獲得的價值與權益,也是通過歷史中無數次的抗爭爭取到的。而這個過程中,個人價值的變化包含了極其複雜的關係,本書將對歷史中個人價值變化中的各種複雜聯繫,進行嘗試性討論,討論中如有不足之處敬請見諒。

推薦閱讀:

哲學的不堪——「人」與「哲學」
為什麼要堅持唯物主義
世界哲學史(2)——赫拉克利特
再讀康德-從康德的墓志銘說起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事,科學證實了靈魂的存在!靈魂會去哪裡?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