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人與人的本質差別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而思維模式是我們慣有的認知結構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鏈接,是我們面對一件事物,通過直覺來進行的判斷和反映的結果。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

作家史鐵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

人與人的差別到底在哪兒?人與人的本質區別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

思維模式是人的底層代碼,它就像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推倒了會發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一種思維模式會衍生一大批的想法和行為,這些想法和行為把我們變成截然不同的人。

行為是外在表現,思維是真正內核,外部的行為是可觀察的,內部運作的思維模式卻不容易被察覺到。思維模式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它可能在你根本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操縱你的行為,把你領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里分享了他關於思維模式的研究成果。我發現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大,毫不誇張地說,思維模式正在不動聲色地操縱你的人生。

1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兩種:固定式思維和成長式思維。

什麼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簡單來說,固定型的思維模式,就是相信人的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一成不變的;成長性思維則建立在建立在一種截然不同的理念上:人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幾乎意味著一切。

別小看這麼一個小小的信念,就這麼簡單的一個信念,變成你內化的心理機制,有能力改變你的整個人生。記得《盜夢空間》嗎?盜夢者潛入思維深處,種下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觀念,卻可以扭轉現實。

說兩個生活里常見的場景,幫助大家體會兩種思維模式下,人的行為和選擇會多麼不同。

比如學習時:

在高中的時候,我的一個男老師總是有意無意地傳遞一種對女生的刻板印象:女生學不好數理化。數學多次考砸了,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女生,會認為自己學起來吃力是因為天生不擅長數學,這方面腦袋不夠用,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同時更加相信老師的話。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女生,則會想盡辦法幫助自己學習,她可能會多做練習題、會調整學習方法、會請教他人、梳理錯題,和數學死磕到底,直到提高成績為止。

比如在社交場合:

一個害羞的人,在陌生人或異性面前說話會臉紅、不敢看對方的眼睛,會緊張到口吃,無法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非常局促和笨拙。固定型思維持有者會不斷自我暗示:「這就是我的性格,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我不喜歡社交。」,然後愈發地封閉起來,到後來甚至有點社交恐懼症。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即使感到焦慮,也會自己主動的去結識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訓練自己的社交能力。剛開始每一次踏出舒適區,都要拿出赴死一般的決心,但他們會慢慢把不擅長的事,變成擅長的事。

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僅僅是前者選擇對能力不足的現狀認命,後者選擇想辦法發展和鍛煉自己的能力嗎?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2

兩種思維模式對努力的觀點截然不同。

記得我們小時候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一個是有才能但是心態浮躁的兔子,一個是緩慢但是穩健的烏龜,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穩健的努力最終贏得了比賽,但是我們中沒有人是希望自己是一隻烏龜,我們只希望當一隻不那麼傻的兔子。

賽跑的故事本來是想強調努力有多麼重要,可是卻給了努力一個壞名聲,他好像鞏固了人們「只有缺乏天賦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觀點,似乎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當有天賦的人出現失誤的時候,後進者才有機可趁。

如果是一隻努力的烏龜和一隻有天賦的兔子,我還是選擇天賦吧。這個故事就讓事情變成了非此即彼的選擇,就是要麼你有能力,要麼你付出努力。

固定型思維的基本觀點是「能力是一成不變的」,一個人要麼是跑得快的兔子,要麼是跑得慢的烏龜。只有像烏龜這樣的無能者才需要努力,需要大量努力是能力低下的表現。

別覺得荒謬,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人,心裡都藏著鄙視努力的想法。

記得嗎?讀書時候,我們只崇拜和欣賞無需努力或者看上去不怎麼需要努力,就取得好成績的同學。不夠聰明的人才需要全力以赴,聰明的人都輕鬆上陣。

所以我們也不喜歡別人誇我們刻苦努力,我們喜歡別人誇我們聰明。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裡面努力沒什麼好驕傲的,努力會讓你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

因為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努力是那些無法依靠天賦成功的人才需要的。

這個由固定型思維衍生和推導出來的觀點有多致命?這個觀點讓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願意努力了。

他們認為需要大量努力是能力低下的表現,他們不願意自己看起來能力低下。如果他們不努力,他們至少可以找到一個借口:我之所以失敗了,我之所以表現不佳,是因為我壓根沒儘力。努力了,仍然失敗了,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更大的恐懼。

可是努力後的失敗,才是誠實的失敗。

成長型思維的人,不認為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等於能力低下。

邁克爾·喬丹成功之後,大家都說他是個籃球天才,實際上他不是一個天才,而是最努力的球員。

大家都知道,邁克爾喬丹在高中的時候就被校隊淘汰了,現在我們可能會嘲笑當年踢他出校隊的教練,以及最初可以選擇他卻沒有簽下他的兩家NBA球隊有眼無珠。

那是因為我們現在都知道他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籃球運動員,於是認為當初這一點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其實當初他只是普通的小球員邁克爾喬丹。被淘汰的時候,他的能力就是沒有達到選拔的標準。

只不過這次失敗沒有把他打垮,他相信能力是發展的,失敗讓他更加刻苦地訓練。如果他採用固定型思維,失敗以後覺得自己沒有天賦,自我放棄,那麼就沒有後來的邁克爾喬丹了。

不是愚蠢的教練,看走了眼,而是喬丹的能力是發展的。

成長型思維的邁克爾·喬丹沒有在所有人說他是天才的時候,以無需努力、輕鬆成功的天才自居,更沒有以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訓練為恥,而故意掩蓋這一點。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不會貶低努力的價值,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卓越,不僅不可恥,還很光榮。

3

兩種思維模式對失敗和成功的觀點截然不同。

固定型的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一成不變。所以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世界裡,表現完美是因為有天賦,表現糟糕是因為沒有才能,對他們來說所謂成功就是證明了自己的某種優越性。

他們對自己成功的解釋通常是:我比別人更聰明,更有天賦,更有才能,成功證明了他們的智力和天賦。

而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來說,更重要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成功對他們來說是拓展了自己的能力範疇,是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

他們對自己成功的解釋是:這是學習的結果。

失敗對固定型的思維模式者是致命的,如果遭遇失敗,他們會把失敗從一次表現(我失敗了),轉變為一種身份(我是一個失敗者),認為失敗暴露了他們的愚蠢和無能的本質。這樣的人被失敗擊垮,會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創傷。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世界裡,一次測試,一次表現就可以定義一個人。

有一個學生,參加入學的摸底考試,學校根據成績排名來分配班級,他在這一次考試中沒有考進尖子班,他就認為自己不是聰明的尖子生,即使後來他靠自己的努力升入這個班級,但他心底里從來不覺得自己屬於這個集體。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失敗之後,會怎麼做呢?他們會貶低自己,比如我就是不夠聰明,就是不值得愛;

如果他們不想貶低自己,就會把失敗說成是外因造成的,比如一個輸球的球星解釋自己丟掉冠軍是因為自己的場地響起了干擾的噪音。這麼做,可以修復他們的自尊。

失敗和挫折也會讓成長型思維的人痛苦,但他們不認為失敗和挫折可以定義自己,它只是揭示出目前自己缺乏經驗和技能,而不代表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因為經驗和技能都是可以培養和發展的。

他們會把失敗當成一個新的起點,一個提高的契機,所以他們失敗後,會更加努力,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策略來發展自己的能力,從失敗中學習,把失敗轉變為自己的財富。

這一點還可以體現在兩種不同思維模式的人,對缺點以及別人批評的看法。

固定思維的人,喜歡掩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變他們,他們沒辦法坦然地討論自己的缺點,他們更注重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而成長性思維的人,因為相信能力是可以發展的,能夠更加坦然的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他們不認為缺點和不足是可恥的,他們會接受自己的不足並認為自己的不足是可以改變的。

當有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固定思維的人會覺得是冒犯和指摘,而成長思維的人則珍視有用的反饋信息。

也因此,固定型思維的人自信心很脆弱,每一次挫折都在削弱他的自信心。成長思維的人更自信,追求目標失敗了也好,身上有明顯的不足和缺點也好,他們都不以之為恥,既然能力是可以習得的,失敗會自動替換為暫時失敗,不足會自動解讀為暫時不足。

真正的自信來自於以你的思維模式,你已經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4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的世界看上去狹小,而且有局限性,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的世界充滿了可能性。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不斷地在識別和判斷自己是哪一種思維模式的人?

其實沒有純粹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和純粹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大多數人都是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物,只不過有些人偏心成長型,有些人偏向固定型,這沒什麼好羞愧的。

成長性思維模式是建立在相信變化的基礎上的,包括成長型思維模式本身也是可以慢慢去養成的。

但思維模式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這種改變更不是給機器換零件,換一個全新的,相反,新的理念會和舊的理念一起存在,隨著新的理念越來越強,你才會慢慢的獲得新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當你面臨巨大挑戰的時候,遭遇重大挫折的時候,遇到瓶頸進入死胡同的時候,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遇到一個比你優秀得多的人的時候,固定型思維最容易跑出來干擾你。

但別讓糟糕的思維模式,操縱你的人生。

推薦閱讀:

TAG:股權激勵 | 思維模式 | 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