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田園女權到田園反女權,從狗咬狗到深層次的矛盾

【更新:到今天就石錘了,下文提到的,真正壓迫和剝削底層男青年,並且能夠定義女性價值和取向並從中獲益的,只可能是掌握了主要社會話語權的中高階級男性,然後隨著伊利丹怒風事件警方的介入,所謂偽女權團伙疑似賣淫,就是男性組織的,非常的現實】

其實最近已經夠魔幻了,太魔幻了以至於看起來大家都挺恍惚的,在此不表。

關於女權的論述已經夠多了,我個人之前就有一套非常簡單的支持女權的結論: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之一就是相對平權,而性別差異是無法被彌補的,在私有制和贏者通吃的社會,性別的優勢會積累,會延續,而且會贏者通吃的佔有大部分本應當平等或者按照男女付出比例分配的資源與權利。在人類女性生理條件沒有巨大改變的最近數百年,簡單以教育為例子,女性從不配接受教育,到教育受到歧視,到逐步參與教育與被教育,到現在大部分地區幾乎平等的男女教育和大量女性參與教育行業的巨大變化,顯著的體現了女性在平權後參與社會生產勞動的巨大效果與成功,但是這個過程中女性本身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是社會生產力構成和社會觀念。很顯然,女性參與社會勞動和教育的社會全體增益,被歷史上男性優勢的積累和構成的知識社會壟斷所平白無故的浪費,阻礙了人類社會的全體進步。因此女權主義在私有制和贏者通吃依舊盛行的當下存在其必然的社會價值。

女權不是天上蹦出來的,也不是超市裡長出來的,和所有私有制下的人類一樣,沒有任何一個女性不希望擁有更多的權力,難道公元前就沒有女性想爭取權利嗎?難道中世紀就沒有女性想爭取權利嗎?難道獵巫運動的時候就沒有女性想起來爭取權利嗎?因為他們做不到,並非他們不想。女權並非來自於「突然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人想到了女權就從超市裡長出來了」,相反,是社會的改變,生產的改變,是社會中能量最大的主導群體代表社會,有了社會性需求,而女性始終不是社會中能量最大的群體,這一點私有制和贏者通吃的社會已經一次一次的闡述了事實。換句話說,並非近些年的女權表象改變了時代,而是女性自身的努力,和作為主導的,離不開的歷史的進程

當然,以上都不是重點。

砍座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裡可以一提,就是馬克思主義裡面提到的兩種女權主義,一種是為了人類解放,個體自由的女權主義,也就是廣義上的女權含義,另一種則是依附於資本主義體系和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的,「為了取得和男性同等的地位」而誕生的女權主義者,後者往往投身於資本主義的體系,自己成為壓迫與剝削的主體,參與壓迫與剝削,以達到和男性同等的價值。

後者的行為,顯然不自覺的加深了資本主義體系中的壓迫,並且將自己與男性中產階級放置到一個生態位,但是其相對於女性較高的生態位,很容易招致底層女性的支持,和底層男性的敵視。

非常容易理解,這就是基於自身屁股的結論。

但是很顯然,在底層男性青年中,第一套馬克思主義理論也無法讓人接受。

當前社會的雖然正在向平權方向努力,但是這一努力恰好反應了社會偏向男性優勢的取向,這一取向事實上同樣意味著對同階級同條件男女中的男性擁有更高的期望。同樣是底層青年,男性在議價權上就低於同階級的女性,在男性優勢的社會中女性作為工具(例如慾望工具)的物化程度就會相對的高於男性,女性缺乏選擇的能力,男性更多的佔據領導地位就是一部分原因。這事實上剝奪了底層男性在同條件下和底層女性的競爭優勢,反而要承擔社會投射到底層的男女觀念和家族-鄰裡帶來的外界期望壓力。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必然的,但是這一進步可以有多種形式。就例如社會發展力的上升,可以通過單純擴大人口和壓迫來提升,通過大量的人口和較低的生產力換取低風險的高總收益,在經濟學上這事實上描述了東南亞很多國家在工業革命時期的「內卷"性,這一內卷就來自於當地過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使得在單位土地上投入人口產生的邊際收益在很大一個範圍內可以高於人力資源投入的邊際成本。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缺乏這一範圍,導致必須要通過高風險的科技和社會進步來換取較高的生產力。

同樣的,在性別社會的發展中也有類似的選擇分歧。在以男性為首的宗族,家族過於強大的社會中,同樣需要女性的參與或者「安穩」,「不造反」來提升社會的總生產力,或者乾脆就是讓女性直接參与生產勞動和教育,通過社會性質的平權來提升社會的總生產力。

前者就如同內卷化的社會,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的總生產力,但是其核心依舊是對女性的壓迫與剝削,雖然社會可以製造例如「彩禮」這樣的婚姻契約前的男方讓渡作為對女性未來的補償。因為補償總是相對於沒有補償更能提升社會女性的穩定性,但是這樣的讓渡式補償並沒有本質性的解決女性對於社會總參與和總勞動的貢獻問題,相反的掩蓋了這一問題。

後者則是相對激進的平權主義,很容易受到強勢的男性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風險極高,但是一旦推行下去,對於社會生產力的長期發展和提升是極其顯著的。

「彩禮」作為一個在新中國明確標明的陋習,卻是屢禁不止,一直在民間頑強的存在。作為社會內部妥協的產物,彩禮本身也反應了男女在社會內部的本質不平等現象,而這一現象被現代資本主義體系所畸形的收納後,底層男性青年就成了兩方面的夾擊對象:

失去了之前社會勞動力生產力缺乏造就的自身稀缺性與議價能力的補償,並沒有換來對同階級女性的優勢,但是需要承受社會內部遺留的彩禮等等對女性的讓渡問題。

換句話說,社會底層男性在當前的體系中,存在被家族社會和資本主義體系雙向的壓迫。

通過階級立場很容易判斷出,他們往往是反女權主義反對的聲音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女權與平權都如此,更別說第二種資產階級女權運動了。因為他們所處的現實社會中事實上就充滿了對自己的鄙視:

男權社會本身對於男性的期望就高於女性,宗族中還存在傳宗接代的任務需求,階級提升的壓力的壁壘極其顯著。相反底層女性就沒有這樣的干涉,甚至不少的鄉村父母一輩都是將女兒的終極任務定位為撈回一份彩禮錢,嫁給一個好人家,通過婚姻契約的方式提升自身階級,這也是男性難以做到的。

雖然事實上的婚姻契約式階級提升可能性極低,階級是不會互相背叛的,但是事實上男性主導社會對於男女的歷史遺留性預期差異,就會產生判斷差值,而這一差值事實上就是底層男性可以看到的社會對自身的歧視。而又因為階級自身的封閉性,讓人無法簡單的得到階級分析的結論,相反的,更頻繁的同階級內宗族之間的矛盾會掩蓋跨越階級的矛盾,導致受到社會壓迫的底層男性會過分信任宗族-民族性並從共同體中尋找安慰,也是人之常情。

同樣的,即使進入階級社會,女性的生理特點也讓交配獎勵下具有社會優勢和社會議價權的男性,相對物化男性,更容易的物化女性,女性也相對容易通過自身特點完成交換,獲得利益,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坊間一直流傳的所謂【潛規則】【女下屬】等等傳言,這一信息背後事實上不僅僅有階級社會本身的腥臊爛臭,還有的就是偏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對於女性自身物化的默許和鼓勵。

這一理論事實上反過來被新生代高收入高階級女性圈內部流傳的對於相對低階級的【鴨子】【小白臉】等等傳言之類對男性的反向物化證實了,非常非常的諷刺。

(對於階級社會中參與階級流轉的人來說,同階級男性對女性的優勢是客觀存在的,而跨階級高級女性對中低級男性的客觀優勢也隨著女性逐步參與社會構建和管理而開始產生,這並不互相矛盾。)

從上面我們很容易就能總結,事實上真正壓迫底層男性的,並非向更高階級諂媚的所謂田園女權(他們只是病態的迎合社會取向),也並非追求公平的馬克思主義女權,而是在社會中佔據主導地位的社會中高階級男性,他們握有主要的權利,他們可以利用權力和人類在私有制下的共同慾望,部分的掌握同階級乃至低階級女性的價值和取向。在社會中長期處於事實弱勢地位的女性如果可以隨意的完成對同階級男性的壓迫,通過輿論和語言就讓同階級的男性權利被剝奪,成為弱勢群體,那麼這世界上就不會有什麼女權的奮鬥了,畢竟這樣女權都已經勝利了,不是嗎?那人類的戰爭也應該消失了,嘴炮就能取勝,不需要實力了。

對這一事實的誤解,事實上是國內眾多田園反女權的顯著特徵,他們真的以為超市可以長大米,真的以為現代社會的平權來自於嘴炮。

(當然不可避免的會有抬杠,比如「男性掌握了價值和取向又怎麼樣,還不是女性不檢點」之類的,我覺得對自己多說幾遍就好了,或許你真信了呢?給你身後有腦子的人留點機會)

嗦實話,今天寫文章的動力也就是看到了一個神奇的笑話

著名人士這裡就不介紹了,我只是比較好奇,有鼻子有臉的製造了一個不存在的【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確實有矛盾】,還有西方女權網站發表了文章,強力譴責

這就很神奇啊,按照著名人士西方媒體都是反華白左支持女權的歷史表達來說,應該非常不信任西方媒體才對,怎麼這時候又抱著西方媒體說真理了?西方媒體說自己喜歡的就是真理,不喜歡就是反華黑屁?點開一看,瞎了。

幾個小時,2000+轉發,真是嚇得我不行,但是定睛一看,這不是貼出了標題和英文原文嗎?應該可信度很高啊!

We Need to Talk About the Asian Women Who Hate on Asian Men | April Magazine?

www.aprilmag.com圖標

首先,這個April Magazine 是一個什麼網站呢?

Google上的網頁介紹告訴我們

April Magazine是一個網路雜誌,由東亞和東南亞的女性創辦,並且服務於這些人。

網頁的主要內容是雞湯分享,心得,音樂交流,新聞等等

是不是著名網站呢?

就這個訪問量與內容來說,似乎和【國際】 【著名】【女權】 網站都沒有什麼關係,整段話的描述似乎只對了一個網站,但是這其實是一個網路在線雜誌。

這裡面反映的問題,並非是什麼雞毛當令箭的簡單誇張,因為雞毛當令箭之所以能嚇人,是因為令箭真的有威懾能力,而這位大V轉載特意造謠的所謂國際著名女權網站,似乎就是想證明這一文章給了如此標題是非常有誘惑力和信度的。

其實我挺好奇的,為什麼這樣的網站就必然有信度,可以成為某些人手中的令箭呢?就好像某某單位找幾個外國人前來撐場面一樣,是不是外國人在某些田園男權眼裡就天然具有優越性和可信度呢?這一問題會在後面的文章里詳細結合田園女權的問題闡述的。

那篇文章究竟講了什麼呢?我來簡單翻譯一下:

標題:我們需要談一談那些討厭亞洲男性的亞洲女性了

在我八年級時,我第一次遇到了一個討厭自身族裔的亞洲人。那個有問題的人,是一位我在幾乎全由白人構成的加拿大高中讀書時認識的第1.5代韓國移民。作為都是異性戀的同齡女孩,我們很自然的開始共同討論好看的男孩子。我始終記得當我提起我長時間迷戀的人是一位在我課後中文課上做我前面的男孩子時她的反應。

「哦,所以他是個亞洲男孩?」她輕蔑的說。在看到我滿臉的疑惑後,她很快補充到「就是我覺得他們平常都很呆你知道嗎?而且他們之中大多數都有點丑」

這位朋友不是我認識的人里唯一持有這個觀點的,那之後我聽到了複數次亞洲女人給自己不願意和他們自己族裔的男性約會的理由。在永不停歇異口同聲的「我不想和我哥哥長得差不多的人約會」,「我就是覺得白人男孩更有共同語言」之後,我開始明白這些理由不過是一種內化種族主義(歧視本種族內其他人包括自己)的表達。相對於直面這種情緒,他們選擇創造一個傾聽人來自我解釋自身的行為是「亞洲男性在我選擇的期待中總是展現了我不喜歡的特點」來將他們(作者女性朋友)在約會中的責任在精神上免除。

當然,在細緻分析後,他們這樣的理性顯然是不成立的。很顯然,他們(作者的女性朋友)如果想要自證前面的想法,亞洲男性就不得不在"不喜歡的男性光譜"之中佔據一個非常詭異的位置--被一個女性貶低為一個男權統治者並被下一個女性嘲笑為討厭的失敗者。 而且,在這些女性強烈抵抗自我標籤化的同時,他們不能認識到自己施加給他人標籤的虛偽。以這篇文章為例(被刪了,是一個香港到英國留學生寫的),文章作者討論了她所遇到的各種種族標籤之後,她最終重新再次證明了人最終只是「具有多樣性的個體」罷了(大概可以翻譯成人和人無法互相理解)。但是她最終還是用中國男生事實上的確比白人要「小」結束了文章。

這篇文章綁定在了一個正在變大的亞洲女性公開發聲鄙棄他們亞洲男性「那地方」的潮流之中。Gina Choe和Jenny An都覺得自己已經無奈到要在公開的平台公開他們不喜歡亞裔的約會取向。表演藝人 Esther Ku經常會在她的油管節目里發表一些關於亞洲男性虛假的標籤,她甚至幾個月前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感謝聯合航空趕人的視頻。我想說明一點:跨人種的關係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攻擊自己族裔的男性非常的不正常。(說的不錯,另外那個藝人在油管上的內容很多很多是關於中國人的種族歧視笑話,聽的非常不舒服,挨個踩了視頻舉報了。)

在西方的有色人種中,現存的族裔內氣候內生性的敵視並且不鼓勵任何可以培養強烈自尊心的東西。「變得白」常常是不能說的成功和被尊敬的前置條件,這也會激勵少數族裔去尋求進一步的進入白人社會。對於一些亞裔女性來說,這就表現為他們將自己與亞裔男性的割裂。這些女性顯然不能代表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狀況,但是我們並不能否認這些人的聲音佔據了不符合他們實際比例的輿論空間,而我們剩下的人並沒有太好的辦法譴責。

總體看來,這些上述個體的行為說明了我們的社區在促進正面討論像內化種族主義這樣的問題時出現的更大的問題。作為一個多元化並且多移民的群體,我們的種族族裔意識的發展還在雛鳥階段。我們行動力的基礎,正因為此,需要依靠凝聚一個亞裔人群的正面身份標識--我們可以從大聲指出我們之中「自我憎恨」的人開始。

作者是一個第三代中加混血,正在加拿大讀大學的女生。

這篇文章是一篇優秀的文章,用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點出了當前資本主義體系下亞裔女生里出現的不少為了取得和男性同等價值,而自己成為壓迫與剝削的主體(對亞洲男性),參與壓迫與剝削,以達到和男性同等的價值的人,而作者批判了這些人思維的矛盾之處並且為亞裔社區在西方世界中獨立自主得到尊嚴提供了方法和思考。

但是這篇文章和媒體,和女權網站,和西方女權乃至世界著名女權網站,有半毛錢關係嗎?

換句話說,原文中別說出現什麼自我憎恨(Self-hating)很多次了,事實上只有全文的最開頭和末尾各提到了一次,表述這些可以算作self-hating的人,他們應該被我們大聲的指出。全文里提到中國女性的,一次也沒有提到Chinese的,只有一位作者提到她看到的文章對中國男性「小」的偏見,和文章末尾作者是一位中加混血

更別說什麼「中國女權人神共憤了」,「亞洲女性對男性的歧視是普遍的」之類的謠言。原文里甚至特意標註了「顯然不能代表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狀況」,事實上,作者根本就沒有提到女權,因為這些東西離廣義我們所追逐的女權相差甚遠。而文中更是一個字的「西方媒體」都沒有提到。

這樣的文章竟然敢大義凜然的把原文的截圖和標題截圖放在下面,似乎希望用英文的東西增加自身對國內女權主義者的譴責,但是這樣的大膽行為,一方面吃定了他的煽動性謠言受眾是中國的底層青年男性,缺乏足夠的教育和英語閱讀能力,也不可能為了這一結論來找原文或者尋找懂英文的求證。另一方面,煽動性謠言的作者和傳播者,認為這樣一個充滿英文,來自「世界著名女權網站」「西方媒體」的消息,更能夠讓他們騙局受眾,也就是中國底層的青年男性信任,因為他們明白在這些人內心的底部,還是潛藏著「洋大人就是對的」「洋大人就是優越」的所謂內在種族主義(國內一般叫逆向種族主義)的內核,因此這樣的文章描述,例如西方,例如國際著名,才能過增加可信度。

換個說法,就是「洋大人」都說你錯了,你還能不錯嗎?

當然後面還假惺惺的發表了什麼逐條解讀,第一句就開始持續性造謠,後面就不截圖了,太臭了。

非常不要臉的繼續造謠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為什麼這樣一個逆向民族主義顯著,全文都是煽動性造謠的文章可以出現在知乎著名人士的回答里,當然還有幾個著名人士點贊。

中國女權主義當前處在一個非常詭異的狀態下,女性在教育程度和勞動上的參與度獨步全球,全世界最高,但是同樣面臨著嚴重的小資化,幼稚化傾向。女權和社會平權的發展目的是社會中個體的自主獨立和社會更高的效益,但是部分底層中層女性被大量營銷號和所謂大V蠱惑,將女權運動「符號化」,失去了女權運動最終的目的,反而開始走向所謂女權的形式,一切都需要向女權看齊,之前所有社會虧欠的似乎都要在她這一代人補齊的詭吊訴求狀態,走向形式主義極端主義,逆向民族主義。與此同時,一部分底層男性青年在社會受到了家族社會和資本社會的雙重擠壓,在部分營銷號和所謂大V的蠱惑下將矛頭和怒火指向女權主義,少部分人通過惡意剪輯,造謠,欺騙等等方式吸引大量底層青年,煽動怒火併且從流量和仇恨中榨取底層青年最後的價值,創造強烈的民族性,以逆向民族主義為帽子攻擊一切主張青年自主的人。在男性中高層既得利益者的暗示下,詆毀女權主義和平權主義,妄圖將矛盾的本質推向女權和女性,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繼續對底層男性的壓迫。

而在幾次聲勢浩大的狗咬狗運動中,民族主義與逆向民族主義這兩條互相能交換位置的惡魔雙胞胎也無時無刻不在見縫插針的撕碎共和國當初的理想。(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女權主義缺乏權威性
分享國外反女權論壇經典圖片
【偽女權賣淫事件總結】頂著女權的旗號,干著皮條客的活
女權主義者為何反對生育自由
這些女人不配擁有自由

TAG:反女權主義 | 女權運動 | 闢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