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個稅起征點,你需要了解的六個真相

撰文|凱風

提高個稅起征點,七年後終於等到。

距離上一輪個稅起征點調整,已經過去接近7年。2011年,個稅起征點從2000元調整到3500元。這七年,房價一飛衝天,物價持續上漲,國民收入不斷增長,個稅起征點,顯然不能再原地踏步。

不過,在肯定同時,應該了解一下關於個稅的真相。或許,它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1隻有3000萬人在繳納個稅

先看這組數據:我國共有13.9億人口,其中勞動力人口為9億人,就業人口為7.76億人,城鎮就業人員為4.24億人。

在這麼多人口中,繳納個稅的僅有3000萬人,而且集中於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

2011年之前,個稅起征點還在2000元時,個稅徵收的覆蓋面約為9000萬人;2011年,起征點從2000元調整到3500元之後,覆蓋面從9000萬人縮減到2000多萬人。這幾年,隨著收入水平提升,個稅覆蓋面逐漸提升到3000多萬人。

這個數據聽起來很驚人吧?但也十分正常,因為個稅主要都由工薪階層承擔,通過單位統一划扣,無人能夠例外;而自由職業者、小工商業主卻很難全面覆蓋,而大量富人更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逃避個稅。

2繳納個稅的6成都是工薪階層

工薪階層成了繳納個稅的主力,個稅也在某種程度上淪為了工薪稅。

從個稅的三大構成來看,數據顯示,2000-2012年,工資性所得稅收收入平均佔比達到56.09%,超過了經營性、財產性所得稅收收入之和。

從個稅在不同收入人群的分布來看,工薪階層基本成為主力。這是各收入階層對於個稅收入的貢獻比例:

▎來源:經濟研究導刊(2017.07)《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測算》。

另外,按經濟學者馬光遠提供的數據顯示,占人口20%的富裕階層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佔個稅的比重10%左右,中低收入階層繳納的個稅佔個稅的比重在60%左右。

而在美國,將近50%的工薪階層只承擔了聯邦所得稅的5%,10%的最高收入者承擔了個人所得稅的60%多,1%的最高收入者承擔了30%多。

3富人稅負未必比窮人高

個稅的本意是「劫富濟貧」,調節收入分配。然而,在現實中,由於相關稅制的設計問題,個稅非但未能惠及中低收入群體,反而還形成了「收入越高,稅負越低」的局面。

中低收入群體依賴工資薪金所得,在單位統一扣除制度下,無人可以逃避。

高收入群體並不依賴工資薪金,其收入來源多樣,尤其是股息紅利和資本利得收入,這些收入相比於工資可能是數以千倍萬倍計,而這些收入不僅稅率較低,而且還享受各種各樣的優惠。

更有甚者,不少企業家低開甚至不要工資,這樣也就最大程度避免繳納個稅。至於灰色收入,更不在個稅監管之內。

4個稅收入僅佔全部財政的6%

個人所得稅是媒體高頻詞語,也是最為關乎工薪階層切身利益的稅種,看起來對於財政收入很重要,實際上我國個稅在整體財政佔比上一直都不高,多年來都維持6%的水平,而在美國,個稅占聯邦稅收收入的47%。

2017年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11966億元,同比增長18.6%,雖然增速很高,但相比於全國17.26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來說,個稅佔比僅為6.9%,遠低於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

不過,過去幾年,個稅收入增速都遠遠超過財政收入增速。2017年個稅增速為18.6%,財政收入增速是7.4%,個稅增速比財政收入快了2倍多。

5個稅綜合改革為何進展慢

雖然政策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到了提高起征點的道路,但過去幾年,喊得最響的其實是個稅綜合改革。

所謂個稅綜合改革,就是改變目前依賴工薪階層、分類計稅的局面,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並引入家庭生計支出相關的專項扣除,但這麼多年依賴,一直進展不暢。

原因在於,一方面,綜合改革對稅收征管要求更高,家庭支出抵扣更加複雜。

另一方面,存在利益掣肘,低收入群體在意的是免徵額,中等收入群體在意的是稅率,高收入群體則不願將利息、股息紅利和資本利得等納入綜合監管。

如今快刀斬亂麻,既然個稅綜合改革推進不易,那麼提高起征點,釋放減負紅利,是務實之舉。

不過,提高起征點,可能仍無法解決個稅淪為工薪稅的老問題,也無法解決高收入者規避個稅的制度漏洞,但因為它能直接減少廣大工薪階層的稅負,因而最容易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

6要繳納的不只是個稅

個稅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由職工直接繳納,而且通過單位強制扣除,痛感最強。

但在生活,我們所繳納的可不只是個稅。換句話說,你在生活中的每一項交易,其實都在納稅。無論是買一件襯衫,還是購買住宅,稅收如影隨形,無處不在。比如購買一件100元的襯衫,其中就包含了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附加稅。

稅收有轉移性的特點,所有的稅負最終都由消費者來承擔。只不過有的是直接稅,有的是間接稅。諸如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等,都是通過企業轉嫁給最終的消費者來承擔。顯然,看不見摸不著,稅負痛感就不如所得稅那麼強烈。

所以,只有3000萬在繳納個稅,但13億人都在納稅。就此而言,每一個人都是納稅人,並非虛言。

——————

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房屋屋(its-home)


推薦閱讀:

在博物館工作收入一般是多少?
社會分層與不平等 week 8:職場周邊坑位多
國家為什麼要在年終獎的收稅計算時一直沿用低級錯誤的計算方法?
據報道,賣醬香餅收入遠超白領,你願意當白領還是賣醬香餅?

TAG:個人所得稅 | 個稅免徵額 | 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