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獨家專訪張譯: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靠譜的演員把自己踩骨折

打完一場硬仗,演員張譯的履歷上再添一筆輝煌。

文 | 張曉迪

大年初一《紅海行動》上映的那天,票房排在六部新片第四位,僅比《熊出沒.變形記》高出600萬,對於這部從頭打到尾的「硬片」,出品方老闆於冬淡定表示:不著急,初五以後看我們的。果不其然,很快,這部電影就憑藉口碑反超上來,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該片成為國產影史票房第二,已經基本沒有懸念。

在電影票房數字持續猛增的時候,主演張譯發了條信息說,「都找我拍戲吧,對大家有好處。因為有個作家朋友說,張譯=漲億,一天漲一億。」這個作家朋友,可能就是他自己,因為張譯不光是單片30億帝,他還真的很會寫作。

2013年張譯出過一本書《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他說作為演員,幾乎每天都行走在路上,聽到看到太多有趣的故事,所以花四年時間把它們搜集、整理成書。同時,他還入駐知乎,成為其000號員工。在《紅海行動》的拍攝期,張譯還在微博上發了很多語音日記,他說,寫日記是自己多年的習慣,每天都會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把這一天的經歷記錄下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而且重要的事情。

張譯的文字生動有趣,比如他這樣形容《紅海行動》主拍攝地摩洛哥的乾燥天氣,「如果晚上睡覺不小心張了嘴,一定會被渴醒。」

在他的書里也沒少爆老搭檔海清的料,比如這段:

海清問經紀人:iphone4s到底好不好?

經紀人:不要再買4s了,iphone 5馬上要出了。

海清:5比4s好嗎?

經紀人:當然好,又輕又薄又長,處理器的速度也快了好多倍。

海清點點頭:太好了,那快幫我買一台4s吧。

這次的紅海行動里,張譯和海清也再次攜手合作, 海清挑戰了一個沒有嘗試過的角色,而張譯多年後又一次穿上了軍裝。

《紅海行動》根據「葉門撤僑」事件改編,講述由張譯飾演的「蛟龍突擊隊」隊長楊銳,在8對150的極端情況下,沉著冷靜,與團隊默契配合,解救人質的故事。作為中國隊長,在這部戲裡張譯飾演的不是刀槍不入的超級英雄,他只用一句平靜而深刻的話點燃全場,「我們是中國海軍,來帶你們回家。」

電影里打的是一場硬仗,而拍攝現場的每一天,導演、演員和所有工作人員也是用生命在完成戰鬥。近日,影視圈Magazine採訪了張譯,他講述了該片的拍攝幕後。

Q——影視圈Magazine

A——張譯

Q:您之前拍過不少軍事題材的戲,這次拍《紅海行動》有什麼不一樣?

A:一方面,《紅海行動》的格局和胸懷是我參演的軍事題材影片之中最大的,意義也是最深遠的,製作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在整個的拍攝過程之中有太多的第一次令人難忘,比如第一次離開祖國去到非洲拍攝了大半年,比如第一次在非洲垃圾堆撿泡沫盒種菜,比如第一次近距離的看到了沙塵暴之中的龍捲風……所有的體驗都很難忘。

另一方面,《紅海行動》是對一個演員的綜合軍事素質和軍人氣質要求最高的一部電影:軍人姿態、隊列動作、口令下達、軍事指揮能力、體能與戰術動作、武器裝備的實操、汽車駕駛……因為大家做的都很努力,所以,觀眾才會覺得這部影片的真實性高。

Q:在前期為楊銳這個角色做了哪些準備?

A:我當了十年兵,這算不算一種準備……

Q:做文藝兵需要和其他兵種一樣做基礎軍訓嗎?

A:文藝兵的基礎也是兵,普通戰士的新兵生涯是三個月,我和我的戰友們是四個半月,我們的訓練科目完全依照正規野戰軍的科目規定,從內務整理到隊列訓練,從政治學習到默寫《條令條例》,從體能訓練到單兵戰術、從四百米障礙到打靶投彈、野營拉練,一樣都不少。演兵首先要像兵,像兵首先得是兵。

Q:在部隊摸過的槍多還是在戲裡摸過的槍多?

A:在部隊摸過的槍種類少,次數多;在戲裡,種類多,次數少。剛當兵的時候天天想摸槍,現在長大了,沒那個新鮮勁了,更注意拍攝安全了。

Q:這部電影中您用到的武器有多少種?

A:我自己用到的主要是手槍、兩種衝鋒槍、煙霧彈和手雷。

Q:演戲是否需要熟知手中武器的各種使用方法?

A:當然啊,雖然原理都一樣,但是每一種槍都有其獨特的操作方法,所以劇組專門給我們請了蛟龍特戰隊前隊員,在開拍前給我們做集訓,教了我們很多槍法和硬知識。

Q:這是作為主演台詞最少的一部戲嗎?

A:這部戲台詞確實不多,戰爭爭分奪秒的緊張讓你沒有時間說話。這個人物更多的是用行動去展現。

Q:戲中楊銳的語言、動作乾脆精鍊,完全是軍事化的,離開部隊多年,完成特種兵的演藝,難度有多大?

A:動作的乾脆敏捷確實需要恢復,但是語言的節奏是我多年在部隊養成的習慣,軍人說話往往具備兩種節奏,一種是生活常態下的節奏,一種是執行任務期間的節奏。一旦養成,一生都是這樣,所以穿過軍裝的人,脫掉軍裝,骨子裡還是一名軍人。

Q:在花絮中看到您吊著威亞懸在很高的半空還拍小視頻,一點都不害怕嗎?

A:不怕啊,只是有點尿急(呵呵)。

Q:拍戲中您不慎受傷了,看報道說是自己把自己骨頭給踩折了,當時是什麼情況?

A:記得那一整天,我都在奔跑,渾身的裝備和槍加在一起重達30斤,到了傍晚,腿軟了,導演說,要不要再拍一條?我說要!結果開拍後,跑著跑著,左腳一下子踩在了碎玻璃上滑倒了,我的右腿是一條很聰明的腿,當時它就想「我得救救左腿啊!」於是迅速補位,結果就踩到了左腳踝上,左腳十分不高興,就折了哈哈哈哈哈。

Q:骨折之後還堅持不做手術,自己完成高難度拍攝,保證拍攝進度,怎麼忍受疼痛?

A:我可能是覺得手術會更疼吧哈哈哈哈。那種手術很「無聊「的,就是切開你,然後釘釘子,這一釘不要緊,你就得躺上兩三周,之後下地還是不能做大動作,那我怎麼拍戲啊,陸戰靴都穿不進去。可是不做手術,也動不了,正好事故發生後的兩天,按照原本的計劃,我也得回國辦事,就讓助手把所有的行李全部打包帶走了,做著劇組換演員的準備。

我捨不得這個劇組,我愛這部電影,也很想和林超賢導演繼續合作下去,但是你沒辦法看著一千來號人因為你的問題,工作停滯。所以還不如離開。但是導演,在我受傷後對我說:「隊長,我們等你!」這是原話。

我就受不了這種事情,當時就想,一定要站起來,一定要拍下去!那就生挺唄。多虧了南方醫院的彭教授和骨科專家覃醫生,幫我找到了一個神器,叫做「免負重靴」,它可以將你的力量儘力集中在小腿上,最大限度地減輕疼痛。於是我就可以一瘸一拐地「活蹦亂跳」了,但是還是會影響動作的幅度和質量,所以還是會有遺憾的。

Q:拍這種大密度動作、危險係數很高的片是一種什麼體驗?

A:拍的時候痛苦,但是每一個鏡頭拍攝完成之後,是巨大的成就感。

Q:您被評價為「戲比天大」的人,有沒有什麼事情在您看來比戲重要?

A:除了戲,就是我的貓孩子們了,他們是我的「親生骨肉」,是他們教會了我表演,磨軟了我的心性,沒有他們也沒有如今的我。

Q:最喜歡自己演過的哪個角色,未來最想演什麼角色?

A:不想對以往演過的角色有所偏心,每個角色都是自己的心頭肉。未來想嘗試更多與以往不同類型的角色吧。

Q:請教一個比較「知乎」的問題,您每年能接到多少劇本?劇本一般是通過哪些渠道遞到演員手上的?如何挑選?

A:我完全不擅長做統計工作哈哈哈,所以也不知道有多少,一般來講渠道就是兩種,一種是通過經紀人找來的,一種是直接找我的。三觀積極向上、故事好看、結構嚴謹、節奏緊湊是挑選的關鍵。

後記:

作為事業如日中天的演員,除了戲中生動細膩的表演,我們很少看到張譯以其他形式活躍在大眾面前,他不參加真人秀,極少上綜藝節目,活得像個老幹部。

回首張譯的演員之路,走到今天並不容易,28歲還沒出頭,30多歲才開始挑大樑,演過的戲絕大多數都是大熱口碑片,又從不把私人生活置於風口浪尖上。陳凱歌評價他"戲比天大",陳可辛稱他是裝在文藝青年軀殼裡的「土豪」,賈樟柯更說,「張老闆,能行」。

或許是受到十年軍旅生涯的深刻影響,張譯說起話來思路清晰,連講笑話都感覺有條有理,他也非常喜歡用文字與公眾交流,他的文字幽默而充滿生活氣息。不拍戲的時間,張譯大部分都與貓共舞,用他自己的話說,「能夠在平凡的日子裡自得其樂,要比人前無限風光更有意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演員張譯入駐知乎平台?
這個叫張譯的演員,也該大紅大紫了吧?

TAG:張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