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的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為何悲觀?
從時代的發展、未來的趨勢、現階段面臨的困境去解答這個問題。
1、時代的發展
諾基亞被幹掉的時代,安卓、iOS開始展露頭角,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IOS工程師20K的月薪很難招,中國鼓勵大眾創業,背靠13億人口,衣食住行都是龐大的需求,做任何一個APP,我們都能看到數據野蠻爆發地增長。
這是一個人口紅利的時代,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用戶足夠多,產品一直在增長。
那時候,是需要產品經理去開疆拓土,去搭建新產品的。
新的時代,關鍵詞變成了「獨角獸」、「巨頭吞併」,18年初,先有陌陌收購談談,現在鎚子手機和360談合併,阿里收購餓了么,衣食住行領域,每個細分行業,都變成吞併統治,成為獨角獸。
這時候,是需要產品經理去優化迭代,去提升現有產品的活躍度。
所以呢,各個需求領域產品已經決出勝負,大批創業公司倒閉,產品經理崗位減少,但是對於人才的經驗、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做的事情越發螺絲釘,沒有成就感。
2、未來的趨勢
最近什麼火,區塊鏈,人工智慧領域。
先說區塊鏈,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中心化,移動賬本記錄,提升效率,最先使用這個技術的是比特幣,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涉及到區塊鏈創業。
但是個人認為區塊鏈技術並不適用於所有的領域,更多地還是炒概念的階段,但是這是不可否認的趨勢。
人工智慧,老生常談,換臉技術、生命健康、機器學習等等領域,不是未來的趨勢,而是現在就在發生,春節回家看不到檢票員,完全自助檢票,澳大利亞銀行裁掉了一萬多的銀行員工,因為不需要過多的人工審核,變為機器處理。
而產品經理這個物種,你的那一套關於互聯網的產品方法論還有用嗎,在不遠的幾年後,對比懂技術演算法的產品經理,和用戶需求、體驗的產品經理,誰更加有優勢呢?
3、現階段面臨的困境
薪酬:
年薪百萬的產品經理,少而又少,但是技術有很多。
(別跟我扯什麼張小龍,對於商業的理解可能比很多創業老闆都要透,定位本不僅僅是產品經理)
月薪50K+的產品經理,基本都是BAT或者獨角獸的產品經理,極少數。
大部分的產品經理,30K可能就是天花板,向上很難。
除非作為產品核心人員,上市。
每一個產品經理都是前期升職加薪很快,但是相信我,幹個三五年,你會發現你的薪酬,漲不動了,年輕人的想法跟不上,還很容易被幹掉。
能力:
過去說得最多是業務
然後說得最多是用戶需求
現在說得最多是數據分析
未來說得最多是深度學習,這個策略演算法不行(可能)
產品經理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時刻保持學習,被淘汰真的分分鐘。
《計算廣告》的作者發過一篇文章《勤奮致死》,有個觀點,現在的技術,學得再好,指望著依靠這個競爭力,工作一輩子,可能會很慘。
而不管是產品經理還是開發工程師,吃青春飯是無疑的,這是一個變化很快的行業,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才能讓我們存活下來。
而對比銷售、市場等崗位,初期產品、開發職業比銷售、市場崗位薪資高很多,隨著後期的發展,人脈以及資源的積累,後者會遠遠地甩開你,這是我們必須尊重的現實。
以上的回答,是讓我們承認當前處於社交紅利消失,運營精細化的互聯網時代,不管是BAT還是獨角獸公司,用戶量達到了峰值,現在在思考的是如何激活這些用戶,所以我們從市場上看到的結果是什麼?
運營的薪資越來越高,特別是數據分析崗位,產品的薪資可能稍有下降。
從前,我認為產品經理是個非常有前途的職業,隨著深入了解,我認為產品經理是對於創業最有益的職業(沒有之一),基本上涉及到了創業流程的方方面面,但是作為一個職業,天花板是不高的。
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學習,擁抱變化。
這張圖是來自知乎上的一個問題「產品經理的未來在哪裡?」
幾年前,估計是騰訊的產品經理回答的,其中的那個論點,引發思考。
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是因為有了騰訊的產品方法論,才有了騰訊的成功?
是有了騰訊的成功,才總結了產品方法論,往市場進行推廣?
相信你會進行思考,方法論只是一個因素,可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是騰訊的成功,倒推出方法論,讓你更加信服這個理論。
另外就是上市的大佬,會跟你說:「當初創業的時候,如何艱辛,做出英明的決策,力挽狂瀾?」
卻不會跟你說,怎樣絞盡腦汁地打好人脈關係資源,拉融資,怎麼想著偷稅避稅,減少企業開發成本,當員工沒有價值,怎樣使用手段把他幹掉。
《富爸爸》里也提到這個觀點,富人總在想如何避稅,結果是中產和窮人交的稅是最多的。
所以,少看些微信散文,碎片化信息的文章,多看些成體系的書籍,不要僅僅局限於產品領域,特別是商業領域,這隻會讓你更加地精明。
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前幾年誕生,以後也一直會有。
但是,要求只會越來越高,時代發展越來越快,必須跟隨變化,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擁有核心競爭力。
推薦閱讀:
※國內有哪些不靠譜的互聯網公司及團隊、項目、產品、 為什麼?
※你是如何拿到BAT等互聯網公司的offer的?
※你願意看BAT打架還是希望他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