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 | 驚蟄居然還隱含了這兩大智慧,難怪古人如此重視!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標誌著天氣回暖,動物從被雷聲從囚禁一冬的冬眠中驚醒。

春雷響,萬物長

「春雷響,萬物長」,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朱熹在《勸學詩》中說:「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青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金縷衣》中「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到無花空折枝」,同樣是說要抓住當下時機,自強不息。

《左傳·庄公十年》記載魯庄公十年,魯國齊國的軍隊在長勺作戰。庄公打算擊鼓命令進軍,與庄公共坐一輛戰車的曹劌說:"不行。"齊國軍隊敲了三次鼓。曹劌說:"可以進攻了。"齊國的軍隊大敗。庄公準備驅車追去。曹劌說:"不行。"於是向下觀察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說:"可以了。"就追擊齊國軍隊。

戰勝了齊國軍隊後,庄公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可以使士兵們的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失了。他們的勇氣消失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大國,是不容易估計的,怕有伏兵在那裡。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迹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才去追擊齊軍。

周易《象傳》說:「藩決不羸,尚往也。」只有拿出主動出擊的精神,拚命將藩籬搗開,羊角才不會被纏住。因為大壯卦九四爻已經進入了上卦的震卦,震為雷,是主動的,這時是非常有利的時機,就要一往無前、勇猛前進。

打白虎,遠小人

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諸葛亮的《出師表》有一句經典名言「親君子遠小人,知輕重明得失。」遠小人是修身之道,遠小人的過程更需要智慧。

《世說新語》記載,曹魏大臣鍾會還未做官時就對嵇康敬佩有加,甚至到了不敢見的地步。一次,他撰寫完《四本論》,想求見嵇康,又怕嵇康看不上,就將自己的作品悄悄仍在嵇康住處。此後做了高官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繼續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鍾會終是覺得無趣,於是悻悻地決定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於說話了,他問鍾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對這次造訪覺得丟了面子,深深懷恨在心。

後來,在嵇康的好友呂安被哥哥呂巽污衊控告,嵇康當下為之辯護,事情鬧到了司馬昭那裡。此時,對嵇康懷恨在心的鐘會對司馬昭攻心而談,最終導致嵇康和呂安雙雙被判死刑。 

易經《象傳》說:「君子以遠小人,不嚴而惡」,君子宜遠避小人,但這種疏遠應是內懷厭惡之心而不表露於外,當然也不是無原則地消極躲避,而是要敬而遠之,保持莊嚴持重,使小人敬畏。


推薦閱讀:

禹音:中庸之道之平衡智慧
朱元璋刪除了《孟子》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理解了大成若缺,就知道世上根本就沒有成功和完滿
為什麼學業、事業總是不見成績,很努力卻總是事與願違?

TAG:二十四節氣志書籍 | 民俗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