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飲恨香爐峰!200國軍為何沒能拿下只有7個鬼子的碉堡

這裡所說的香爐峰位於紹興平水鎮,會稽諸峰之一,因形似香爐而得名。這裡既是一處佛門剎與風景名勝交相輝映的遊覽勝地,更是紹興城南的制高點。其在軍事上的價值,在70多年前的一場戰鬥中彰顯無遺。

二十六師師長王克俊

1941年9月25日,正值中秋前夕,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第二十六師反攻日軍盤踞下的紹興。由於香爐山恰好處於被迫從大獨山腳下攻向紹興南門之側翼,師長王克俊遂命七十七團派兩個連去拔掉這個釘子,以掩護主力行動。在國軍將士看來,這是一個不難完成的任務。出乎意料的是,戰事進展異常艱難。戰鬥剛一打響,五連和六連的官兵們便在夜幕的掩護下向香爐峰衝去。但此時的敵人已經從最初的驚嚇中回過神來,在曹長昭英郎的指揮下依託工事進行頑抗。在接下來的兩晝夜中,由於地形不利加之火力薄弱,以致國軍雖然增加了兵力,但對香爐峰發起的多次攻擊均未得手。

這就釀成了嚴重後果!

香爐峰陣地全貌

由於未能拿下香爐峰,反攻部隊主力雖多次向紹興南門發起攻擊,結果在敵人直射和側射火力威脅之下,雖傷亡慘重卻進展不大。戰至10月1日,戰鬥進入最高潮。當天,七十八團三營的兩個連雖然攻進城內,一直打到塔山、府山附近,終因援軍不至,包括營長楊松齡在內的絕大多數官兵犧牲在接下來的巷戰之中。3日,由於日軍援軍從杭州趕到並發起反擊,二十六師開始脫離戰鬥。至8日,反攻紹興的戰鬥正式結束。

多年後再來回首這場規模並不大的失利戰鬥,不難發現,中國軍隊之所以未能達成收復紹興之作戰目的,關鍵在於未能解除香爐峰這一側翼威脅。可以說,這場發生在香爐峰的爭奪戰就是紹興反攻戰的一個縮影!若對其失利原因進行適當總結分析,則或可管窺抗戰期間國軍諸多類似戰鬥未獲成功之原因所在。

筆者認為,二十六師未能拿下香爐峰陣地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準備不充分:

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仗」。遺憾的是,二十六師指揮官未能做得這一點。各種「準備不充分」中,最要命的莫過於偵察不力。由於缺乏諸如香爐峰日軍的兵力多寡、陣地構成、火力配系的情報,以致時隔多年之後,仍有許多參戰者認為山上遍布碉堡,敵人兵力為「一個加強排」。事實上,至戰鬥打響之際,香爐山上只有一個碉堡,守備日軍7人(據日軍參戰老兵回憶,守軍為敵第二十二師團八十六聯隊第三大隊的一個分隊15人,後因紹興日軍掃蕩嘉興南湖作戰需要而抽走了其中的部分人員)。紹興反攻戰的失敗肇因即源於偵察不力。

地形不利

由於缺乏必要的偵察,致使在許多官兵在沖近香爐峰之後才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幾乎無法攻破的「堡壘」。

先來看看下面這張照片

易守難攻的香爐峰陣地

日軍進佔香爐峰之後,立即著手對地形進行改造:山腳被削成了難以攀爬的「峭壁」,只保留了一條路溝通內外;碉堡建在山峰最高處,不僅俯瞰紹興全城,更以火力控制住了那條唯一的通道。如此,若得不到直瞄火炮的加強,只配備了輕武器的中國軍隊甚至很難接近香爐峰。

缺乏重火力

近代戰爭中,進攻方的指揮官若要達成預期效果,務必要調集足夠的兵器以壓制對方火力,掩護一線部隊衝擊。正所謂「無壓制不成進攻」!遺憾的是,那兩個連的官兵在戰鬥過程中只得到了為數不多的迫擊炮支援外。這顯然壓制不住香爐峰上的守軍。別看守碉堡的日本兵只有7個,但可供使用的武器卻並不弱,除了一挺「九二」式重機槍外,還有一門「九二」式步兵炮,加之儲備了足夠的彈藥,使得其不僅有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抵擋住七十七團的進攻,還騰出手來炮擊中國反攻部隊的集結地域,造成包括七十八團一營營長劉升三在內的多人傷亡。

戰鬥部署欠周密:

率部增援香爐峰的日軍中隊長鈴木時良

戰鬥開始後,國軍雖然將香爐峰包圍並切斷了其與城內的電話線,但守軍還是通過打信號彈的方式向後方告急。有鑒於香爐峰陣地的重要性,紹興城內的日軍指揮官、八十六聯隊第三大隊長赤司雖然也承受著巨大的防守壓力,但還是派第十中隊中隊長鈴木時良帶著130人出城增援。由於七十七團沒有預先部署阻援部隊,致使鈴木所部順利抵達香爐峰。

儘管上述主客觀原因導致紹興反攻戰失利,但中國官兵在戰鬥中所表現出的敢於流血犧牲的愛國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包括劉升三、楊松齡等陣亡將士永遠值得後人紀念!(文劉明昭 鳴謝:紹興時達)


推薦閱讀:

TAG:紹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