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年關小節-博士第二年

人過了25歲,就好像感覺30歲近在眼前。我25歲時就這麼覺得。這種焦慮會不斷增長,有的焦慮會釋然,然後又有新的焦慮的事情生在你心裡。比如25歲時不會擔心變成油膩的中年人。25歲時相信減肥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過了25歲才來讀博,當時就知道,人生最好的十年的後半段,就要交代在這裡。

我不知道讀博對於大多數博士生來說是不是都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我是越來越覺得抑鬱症躁狂症不是個奇怪的東西,對待舉止怪異的博士越來越能淡然處之。

博士第一年的時候還沒有發文章的焦慮。從工作狀態變回讀書狀態,享受著自由時間的充沛,享受著看自己喜歡的書,享受著逛超市買菜做飯。第二年這種焦慮突然襲來。論文稿子一再大改,連續錯過幾個會議的截止期,問題和想法不斷湧現又不斷否定(或被導師否定),結果偏離自己想走的方向越來越遠。好在勉強實現了這一年的目標。

好歹讀博的時間很自由,還有時間寫寫詩。詩也好,散文也好,寫東西就是一個宣洩的過程。其實這一年也沒寫幾首詩,而且都是古體詩或詞。寫古詩詞不是為了逼格高,真實的原因是我的表達能力不足寫好的現代詩和散文。年少時的我也曾有過作家的夢,也有一點小小的無知的自負。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也許真的退步了,但至少在怎樣正確地寫一首古詩詞這件事上,學到了一點技巧。正是因為有技巧有公式可循,我才不覺得最難。而要依賴天分和直覺的,我覺得才是最難。

找到技巧和公式就找到了自己的安全邊際和舒適區。每個人在這樣的領域裡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但是要學習新事物就必須突破自己的舒適區。然而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需要計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成本,越來越需要懂得放棄。這世界上有趣的事情很多,有趣的問題很多,能做好一個我覺得就是件不易的幸事。

人生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和安全邊際也許就會帶來一種心態上的成熟。我自覺還沒找到。而且我希望永遠保持著不安的衝動,向外擴展自己的安全邊際,人生才能永遠年輕。

請堅信我們仍是少年,堅信我們仍然無所不能。

推薦閱讀:

用積極的心態看全運會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待七(2011 年的夏天)
我為什麼選擇IT?
隨想N種(1-6):人格特質、約定俗成與敵托邦思維

TAG: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