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逐漸老去,子女該如何幫助他們養成健身習慣?老年人怎樣健身能獲得健康長壽,提升生活質量?

昨天花1個多小時看了朋友圈流傳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感嘆生活不易之時,也給我的家庭敲響了警鐘。

我和先生都是80後家中獨苗,職場商場打拚多年,謀得還算可以的生活。全家兩個工作掙錢的,兩個孩子,四個退休老人,結構著實脆弱。我希望父母輩辛苦一生,能享受幸福晚年,也希望四位老人健康平安,先生和我能夠專心事業,給整個大家庭爭取更多的資源。家中老人身體功能或多或少有所減退,健康狀況處於平均水平,還有輕度的血糖高、高血壓等癥狀。我和先生都還有運動與健身的習慣,但對於老年人的健身有些一籌莫展,各種還望專業人士解答。

母親有輕度高血糖,父親原來身體不錯,但退休後動的少,逐漸偏胖,血壓有點高。公公膝蓋不好,不太能多走路與上樓,婆婆倒是相對健康。全家同住一個小區,小區里有健身會所,全家都能鍛煉,設備相對齊全,我和先生有時前去,但老人都不願去。


(預計將是超長文,剛搭建結構與目錄,春節期間不斷更新文字與圖片中,為了父母輩,不會坑,也請勿催)

我也仔細閱讀了題主提到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與千千萬萬家庭類似,我家也是這樣的人口結構。

我和妻子都是83年生人,獨生子女,父母輩皆已退休,下有四歲女兒,一歲兒子。妻子在外企工作,我自行創業。打拚多年,雖有些積累,但家庭壓力不小,也擔心老人健康問題。我雖然以健身為業,偶爾帶著家中老人鍛煉,但工作繁忙,自覺並未抽出許多精力幫助家中老人進行健身管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也為我敲響了警鐘。

題主問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子女該怎樣幫助父母輩養成健身習慣」,另一個是「父母輩老年人應該怎樣健身」。問題的範圍都不小,我盡量兼顧全面、通俗、的回答。

按照國際通行辦法,年齡大於60歲的可視為老年人。在健身上,我們可以將超過50歲的人群歸為「老年」一類(更細分的話,則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

本回答里的健身一詞,可理解為一切圍繞目標與目的而進行的體力鍛煉行為,並非特指在特定健身場所內進行的鍛煉。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發現身體機能的衰退,常見如:

1.力量逐年下降,肌肉逐漸萎縮。

2.心肺耐力一年不如一年。

3.逐步變得僵硬,喪失柔韌性。

4.反應遲鈍,不如以前靈敏。

5.脂肪堆積,體重增加。

6.因鈣質流失,骨質疏鬆,容易骨折,尤其是女性。

7.體檢結果中,血壓、血糖、膽固醇指標等變得令人不那麼樂觀。

年齡增長,人類的血管會硬化,血壓不可避免的增高;心臟供血量減少,肺部氧氣交換能力變弱;肌肉量逐年減少,脂肪占體重比增加;骨質逐漸疏鬆,肌腱與韌帶的靈活性逐步喪失,關節磨損變得。

各種衰老的現象雖不可能絕對避免,但合理的鍛煉卻能延緩這些衰老。

老年人群健身,最大的關注點在於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的提升。健身在這方面的益處主要如下:

1.延長預期壽命。

2.保持良好的身體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有助於獨立自主生活(不求人,不用看護)。

3.維持合理體重,保持較好的外形(並非年輕人愛苗條愛美)與氣色。

4.降低中風、心臟病、2型糖尿病、癌症、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等疾病的發病率,或改善癥狀。

5.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

6.維持良好、樂觀、積極的心態。

7.更好地性生活(食色性也,老年夫妻在沒有避孕的必要以及子女離家求學或工作以後,性生活有機會迎來一個新的美滿期。但要是身體機能下降,那就遺憾了)。

註:在我國,有許多的「養生之道」,其中不乏龜息靜養派,本人對此不予評價。國內外已有諸多大樣本研究證明,合理運動能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精力有限,文獻出處略)。

鑒於老年人群的身體特質,建議在決定加強運動前,做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

註:此問卷由加拿大衛生局與運動生理協會開發,此處稍作簡化。

PAR-Q(身體活動篩查)問卷

1.體檢報告或求醫經歷中,醫生有沒有指出你的心臟有點問題,需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展鍛煉?

2.運動時你會感到心區疼痛嗎?

3.過去的半年中,不運動時你有過心區疼痛的經歷嗎?

4.你是否曾頭暈眼花失去站立的能力,甚至是失去意識?

5.你的骨骼、關節有沒有問題(膝蓋、髖部、肩部、脊柱)?

6.你需不需要控制血壓,醫生有讓你服藥或其他治療嗎?

7.你還有其他不適合鍛煉的原因嗎(比如糖尿病導致的相關癥狀、極易疲乏、較嚴重的心理抵觸等)?

若所有回答皆為「否」,可開始循序漸進的增加鍛煉量與強度,但為穩妥,建議測量血壓,若超過144/94,建議去醫院再檢查一下。

如果答案有一個及以上的「是」,建議去醫院檢查相關項目,聽聽醫生的意見。在開始加強鍛煉時,更不應冒進,要慢慢來,選擇項目與難度時更應該降階。

根據我國國情,除以上問卷外,如果有超過以下兩種問題,也建議先去醫院檢查聽取醫囑再開始加強鍛煉:

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吸煙、三高(血糖、血脂、血壓)、偏胖,即常人(肌肉量較大有運動基礎的可放寬)BMI指數超過25,BMI=體重(kg)÷身高(m)÷身高(m)、有心腦血管疾病、哮喘、甲狀腺疾病、其他內科疾病。

若干老年身體問題的鍛煉注意:

1.糖尿病——需我自我檢測血糖量,防止鍛煉後突發低血糖。運動時帶點含碳水零食,盡量避免單獨進行劇烈運動。多喝水,經常檢查雙腳,鞋襪偏大一些。

2.高血壓——血壓超過160/100mmHg時,應就醫降壓到低於140/80再鍛煉。進行力量類訓練時,避免抬起、搬運重物類升壓動作,不要憋氣,適合中低重量較高次數的訓練。

3.心臟問題——避免濕熱環境、高海拔地區運動,避免高強度劇烈運動,運動時建議監控心率(心率帶或表)。

4.關節炎——避免衝擊性運動(跑步、跳躍),多換運動方式避免關節疼痛加劇,運動前可酌情服用醫囑下的部分止痛藥(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

5.腰背疼痛——避免任何加劇疼痛的運動(可能是騎車、球類、跑步等),急性發作期與加劇期停止運動,加強靜態力量練習、輕量抗阻訓練及伸展,可酌情服用止痛藥。

6.體重過大——避免衝擊類運動,加強下半身肌肉與力量訓練(保護膝蓋,燃燒脂肪)。

7.骨質疏鬆——加強力量訓練與適度的衝擊類運動,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

8.癌症等大病初癒——逐步加強各類日常鍛煉。

骨折、中風、心臟病術後等康復期的復健鍛煉,建議除遵醫囑外,去專業的醫療康復機構或醫院附屬康復部進行(遺憾的是,即使在一二線城市,我國此類資源也較少,價格較貴,民眾對此的概念與意識不足)。

本文對於老年人的健身,將以四大板塊展開描述,分別是:

一.功能性訓練。此版塊將介紹練什麼、怎麼練能增強老年人的一般功能性,尤其是力量、力量耐力、動作模式、靈活度的提升。

二.心肺能力訓練。此版塊注重於如何安全、科學的鍛煉以提高老年人的心肺能力,同時介紹多種運動方式與器械。

三.拉伸及軟組織再生。通俗而言就是提高身體肌肉肌腱的柔韌度、關節與肢體的靈活度,以及運動後的若干恢復。

四.如何幫助老年人進行行為管理與心理健身,讓他們開始健身。

功能性訓練

功能性訓練概念在近20年於訓練與健身界快速崛起,從運動員到各界大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為增強功能而進行訓練這一宗旨與方向(相比較而言,比如健美式訓練是為肌肥大與雕刻肌肉線條而開展的訓練,雖然健美式的練法也能增強力量、肌耐力等身體素質,但一般認為這系列練法不太具有功能性)。

對於老年人,功能性訓練可認為是為增強身體素質、加強人體幾大運動模式而進行的一系列鍛煉。

進行功能性訓練對老年人有諸多好處,包括但不限於:站的穩,蹲的下,能開展日常體力活動,減少滑倒風險,緩解駝背、佝僂等老年體態,緩解或避免各類慢性疼痛不適,行動靈活不僵硬,等等。

人體的功能性動作,我們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移動身體——人類的一身,從嬰兒時由爬到走,由走到跑,又逐漸衰老,逐步喪失行動能力。吃飯、上廁所、外出辦事,無不需要移動身體的能力。可以說,移動自身的能力,是人類最重要的功能性運動能力。老年人如果局部或完全喪失移動身體的能力,將導致生活質量的大幅度下降,也易導致健康水平的惡化趨勢(例如,股骨骨折的80歲以上老人,只能保守治療而卧床,無論之前身體多硬朗,其預期壽命都將大幅下降,也為家庭帶來看護的負擔)。

2.重心水平的改變——從躺下到坐起,從地上彎腰撿起孩子的玩具放到收納架上,都伴隨著重心的改變,主要依靠屈伸腳踝、膝蓋、髖部實現,需要下肢的力量、核心力量與整體平衡能力。

3.推與拉——上半身為主發力,下肢支撐穩定的動作。拉主要讓物體靠近人體,推則相反。

4.旋轉——從轉身看是誰在後面叫你,到與孩子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中的改變身體方向,都要用到旋轉。旋轉功能的喪失,會讓人看起來笨拙、緩慢,老態龍鍾。

四大功能性動作模式並非獨立存在,而常常一同使用,你中有我。在鍛煉上,我將分核心訓練、下肢訓練、上肢訓練三個板塊介紹練法。

核心訓練

核心,在此文中可認為是人體軀幹中央區域的所有肌肉,如腹直肌、腹橫肌、腹內外斜肌、多裂肌、腰方肌、豎脊肌。這些肌肉組成了核心肌群,連接與傳遞上下肢的力量。

在開始其他健身訓練,諸如蹲、推類抗阻訓練,騎車、跑步等之前,我強烈建議老年人先加強核心訓練。不僅能避免受傷,還能讓其他健身訓練更持久、更有效。

對老年人而言,核心肌群最主要的目的是穩定與阻止運動,而不是屈曲與腰椎旋轉。

不該進行的動作:各類軀幹旋轉拉伸、蠍子式、不正確及過多的仰卧起坐。

平板支撐類

平板支撐是近年被炒熱的一個訓練動作。對於年輕人,這個動作的訓練效果並沒有什麼神奇的,但對於老年人,這個動作更為有效。

1.身體上斜肘支撐平板 難度-1

在一個穩固的斜面上進行,減少重力。

2.單膝落地肘支撐平板 難度0

單側膝蓋可落地,但要注意兩邊臀部勿一高一低,保持水平,其他同肘支撐平板。

3.肘平板支撐 難度1

用肘部與前臂支撐身體,雙腳可略微打開維持穩定(兩腳越近越難),收縮臀部、大腿正面以及腹部肌肉,感覺用整個前臂下壓地面,腰背像一塊平板,切勿塌陷腰部。如果臀部控住不住要抬起,建議降階到單膝落地平板

正面觀,兩前臂大約呈120度交叉

4.單腳抬起肘平板支撐 難度2

單腳伸直抬起略高於水平,臀部勿一高一低,核心單邊抗旋轉用力更多。

5.肘平板支撐移動或單手摸物 難度3

圖一,肘部位於網球處

圖二,肘部通過若干次移動,移動到了網球前方25厘米處(越遠越難,不建議太遠),接著原路返回。

單手摸前方20-30厘米處的物體再收回,一次動作建議4秒左右,重質量不重速度。

6.單手肘平板支撐

7.對稱兩點肘平板支撐

該動作對於一般年輕人也不易,能完成15秒的老年人,其核心穩定性已非常優秀。

(待更新)


為什麼父母輩很少有選擇去健身房的,因為那是一個陌生的環境、鮮有同齡人、器材設備不會用,到那裡缺乏安全感,也沒有認同感。不要說老年人了,一些健身小白不能堅持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窘迫,不舒服,感覺玩兒不轉。

對於老年人,和對其他人一樣,最重要的就兩點:首先是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然後才能堅持。

老人如果喜歡郊遊,就每個周末全家出行(膝蓋不好的老人可以坐輪椅或推助步器)一起郊遊,徒步、爬山、放風箏、採摘……去不同的景區玩兒或者野著玩兒,又有運動量又能增進家人感情。

老人如果喜歡交朋友,就去多認識小區的其他老年人,參加社團,組織活動:太極、跳舞、唱歌,花樣也很多。

對於家中膝蓋不好的老人,游泳是很好的運動。並且需要循序漸進進行康復訓練、功能性訓練,這個就需要專業人士出馬了。

不是一定要去健身房才能鍛煉,才能提高身體素質。

慢性病、代謝病大多都是吃得太好動的太少造成的,要動並且要堅持同時還要注意攝入。

不過在討論到什麼運動項目怎麼堅持之前,先要解決的是:「怎樣讓老人心甘情願地動起來」這個問題吧。硬要求容易激起對方的逆反心理,跟教育引導孩子一樣。

我舉一個我家的例子:

我家老爺子從年輕的時候就養成了很好的生活習慣,吃飯注意營養均衡,作息特別有規律,每天自己做40分鐘的足底按摩。每天都要外出活動活動,最不濟了也要下樓繞著小區走幾圈。80歲的時候自己在小區對面新開的健身會所辦了張卡,每天去那裡游泳+洗澡。不游泳的話也要去洗個澡。。老頭兒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什麼代謝問題都沒有,就是一個眼睛白內障。這是一個「資優生」。

而我家老太太呢就是個「學渣」,吃薯片兒,喝碳酸飲料,熬夜,夏天后背吹著風扇睡覺。若干年前診斷出糖尿病,於是主動把碳酸飲料戒了。

我家老爺子和我們苦口婆心勸了她若干年讓她也運動運動,哪怕就下樓走兩圈呢。不去。跟我們急眼。就算肩周炎胳膊都抬不起鍋了,人家說:沒事兒,我用左手掂勺。。

直到有一天發現胳膊上長了個硬包,扛了沒多長時間,越來越大才害怕了。醫生讓她手術和住院,回來就徹底認慫了。不過要是能遵醫囑那就不是我親媽了。我家老太太決定不去手術,但是當天晚上就去跳廣場舞了,堅持了一年多。嘿你猜怎麼著?過了小半年,老太太肩周炎就好了,那個包楞給拍沒了(當年流行的是殭屍舞。老太太給我展示過幾個招式,不禁感嘆這編排人員厲害啊!懂經絡,懂肌肉骨骼,乃神人也!)。

後來廣場舞換地方離她家遠了,老太太就不去了。閑了半年太難受,身體狀態也沒之前好了,於是她自己把兩個小區的老太太們組織出了一個合唱隊,她負責扒譜子和教唱,合唱團自己伴奏演唱。肺活量練得是杠杠的,心情好了很多,也容易聽得進話了,起碼對我給的飲食建議是採納了。每年體檢大夫都誇她身體又好了,葯又可以減量了。

你看,對於「學渣」類老年人,你說多了吧影響和諧,只有靠自己轉變。

但也不能非等到老人病到讓自己害怕這程度呀,我當年留了一招兒,希望能拋個磚頭引個玉。

不是動員不動么,但是要說出去玩兒可開心了。我就打算每個周末約上幾個小夥伴兒和他們家人,同時請健身房的體適能教練一起去,在戶外讓教練帶著老老小小的十幾人一邊玩兒一邊練。還沒具體執行呢,我家老太太就去跳殭屍舞了,倒給我省了不少錢。

很多健身房有單獨付費的兒童體適能課,如果你們的健身房有的話,或許可以問問能不能做只針對你家人的小團體課,跟老人說是為了孩子更有競爭力、增強抵抗力、增加協調性和穩定性給孩子報的班,未成年人需要家長一起,6-8人參加更便宜所以把老人的名額也給一起報了。大概這麼一個思路吧。

等到老人對運動有了興趣,也可以請個私教或是康復方向的教練有針對性的訓練了,這個時候應該就不會排斥了。

另外,就算每天去健身房也不會消除久坐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去找一下ted的科普視頻《久坐的危害》),所以養成日常的良好生活習慣是關鍵。

這裡推薦一本書《內髒的伸展練習》,作者片平悅子。和父母、孩子一起練練,挺有意思。

兒童體適能課是這樣的(照片來自中體培訓:兒童體適能教練培訓):


作為私人教練,帶過60左右的私教會員訓練。這個年齡段,屬於中年往老年過度的時期。生理和心理上都會認為自己已經老去,對於自己的健康與晚年生活都是缺乏自信的。

會員A59歲開始跟我訓練,訓練初期,身體素質比較低下(力量,心肺功能,柔韌性都很差),常掛嘴巴的話是:「我不行了,年紀大了!」

經過半年的系統訓練,硬拉70公斤輕鬆做組,俯卧撐一組能做20-30個。身體變得輕鬆,精力開始變得旺盛,自信心得到大幅度提高。訓練後常說:「不但身體素質提高了,皮膚都比以前好很多了。」現在已經養成健身習慣,用這種方式對抗衰老!(其實50-60年代的人,年輕的時候身體素質還是過硬的,稍加訓練提升起來比70-80年代人要快。)

有條件的,還是要給老人報個私教課,花了大價錢,讓老人家系統練習兩三個月,體會到健身帶來的改變跟好處,養成健身習慣。

引用流感中的北京中年裡一句話:「有錢活著的時候花,不要留給ICU!」


這個還真不知道,但是我見過長輩很倔。我爺爺是建國前的高中生,長期堅持讀書讀報,按理說是很明事理的人,但是到了他生命最後一年就完全不是了,糖尿病導致的尿毒,堅持不去醫院透析,一次在神智不清的情況下被我爸爸叫120送到醫院急救,第二天清醒過來後還是要出院。做為孫輩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去醫院,結果是平時看的報紙說醫院醫生為了騙人會誇大病情,而且給用的葯有很多副作用。你無法想像一個即將不存於世的人竟然會害怕葯的副作用。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然後我媽媽在經歷了我爺爺的事情之後竟然也是小病靠抗,勸不動啊,他們都是他們那個年代的高級知識分子了,而且都有國家的退休醫保。但是我還知道我外公,建國前的小學畢業,相對來說文化程度沒那麼高,但是他是有空沒空就去醫院,不過86年人就走了。老小孩,你不知道人老了以後精神世界是怎麼樣的,也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樣的,以我們現在的想法去要求他們是很難的,或許我們老了也會變成我們以前所討厭的樣子。


一次晚上練腿,去之前喝了氮泵,結果練完回來過了12點還睡不著。坐著玩電腦到快1點,第二天6點多起的,起來就覺得不太舒服了。到了晚上發熱跡象明顯,認為身體好不吃藥,結果折騰了兩天才退燒。

對於退行性病變,健身能有效的緩解。但是對病毒性疾病,健身還真不見的能有多大的幫助。而且往往還會因為自認為身體好延誤治療時機。所以健身很有必要,但是要正視健身的目的。健身可以讓你生活的更有質量,比大多數人要強壯,但是健身並不是延長壽命和免疫疾病的良方。


推薦閱讀:

一月份我是如何創造生活儀式的
生酮飲食DAY3

TAG:健身 | 生活習慣 | 老年人 | 老年健康 | 健身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