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桐桐一起長大 (10) 邏輯的起點
今天和桐桐談論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邏輯的起點。
雖然抽象,但它卻時時刻刻出現在我們具體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今天用一個故事來把它講透。
粑粑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講了一個故事,是20世紀初,童第周在國外留學,做出了當是外國人都沒有做出來的克隆金魚。故事的結尾有這麼一句,「我們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這句話幾乎是刻在了你粑粑幼小的心靈上。這句話,就是影響了你粑粑20多年的一個思維方式的邏輯起點。
以後,你粑粑碰到困難,不自覺地就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我不比別人差,我也能做到!" 許多個困難就這麼被你粑粑的意志克服了。時間飛馳而過,你粑粑上了還不錯的大學,在美國念完研究生,謀得了一份比矽谷平均家庭收入要高許多的工作。但是,你粑粑發現一個越來越大的問題。在矽谷這個高手雲集的地方,你粑粑的情緒非常不穩定,一會兒非常有自信,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屁都不是。這種情緒嚴重影響了你粑粑的工作,學習和dating.
於是你粑粑在四年裡面進行了兩次閉關。每次閉關,取消一切的社交活動,就泡在Sunnyvale的圖書館裡。向王明陽格竹子一樣格自己。終於有一天,想明白了,是我的邏輯起點出問題了。
我這種勵志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強化自卑的過程。」我不比別人差,我也能做到」暗含的前提是,我不如別人。因為,如果我強過別人,這句話就無法構成勵志。
那有人就問了,雖然這樣的勵志本質上是自卑,可是並沒有什麼負面因素,而且可以激勵人上進,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建立在比較基礎上的勵志有兩個後果,
第一是容易引起自卑和自大,找不到一個穩定的自我定位。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是自大的,一個自大的人一定是自卑的。因為他們遵從同一個建立在比較上的邏輯:從某個標準上看,我比你低下(自卑);或者你比我低下(自大)。所以,自卑和自大的人,永遠在尋求一種我有,你無的狀態。我有,你無,我就比你好,我的激勵系統會給我最大的滿足感。
這樣帶來最大的問題是,沒法實現雙贏。因為我有你無,這是一個零和遊戲。從微觀層面上來講,這樣的人很難合作。在社會層面上來講,會帶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 極高的社會運行成本。比如,對共享單車的破壞,肆意破壞公共廁所衛生。都有這種心態在背後作祟。
第二是急功近利,容易迷失。一個人沒有遠見,就限制了他的格局。如果短時間沒有成功,浮躁會淹沒一切。如果短時間帶來了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是他繼續成長的最大阻礙。2008年,有一個叫Facebook 的公司聯繫了你粑粑,想叫你粑粑去面試。你粑粑一看,我靠,做網頁的,一年才7萬美金的年薪,遠遠小於粑粑當時的收入。你粑粑就想,這是什麼野雞公司,又沒技術又沒錢,讓我放棄現在的待遇去搞這個?鄙視你!(對不起,粑粑又推掉了一個讓你成為富二代的機會)。現在回想起來,由於這種基於比較的激勵系統所帶來的盲目自信,沒有去認真審視身邊的變化,去理解變化背後的邏輯,代價是很高的。
所以,要非常當心我們成長過程中的邏輯起點,要經常審視自己思維慣性的邏輯出發點。
和桐桐一起長大!May 邏輯 be with you!
推薦閱讀:
※25歲的雞湯-成長教會我的七件小事
※一萬次刻意練習
※新的一年,怎樣重新做自己?
TAG: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