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院子》的最後一間院子開門後,「慢綜藝」也該剎車了?
《三個院子》總導演岑俊義打出了不賣人設、不設計矛盾的旗幟,對於真人秀節目而言,人設是成功的捷徑也是陷阱,《三個院子》是對「慢綜藝」的一次不成型改變,但這樣的野心勃勃也不足以掩蓋這檔節目的缺陷。
宣發了幾個月、延遲了兩周後,江蘇衛視的首檔「慢綜藝」《三個院子》終於上線,首期節目便以0.689%的收視率取得了同時段綜藝節目的冠軍,微博話題閱讀量截至發稿已突破10億,大張偉和媽媽撞臉也登上了熱搜,給年末的綜藝市場掀起了一波水花。
《三個院子》首期的開門紅,大約在於趕上了慢綜藝類型節目的餘熱,和不少觀眾對前「跑男」總導演、《中國有嘻哈》總編劇岑俊義的期待。雖然前有《嚮往的生活》《中餐廳》領跑「慢綜藝」節目,但Q4的《親愛的·客棧》與《青春旅社》讓「慢綜藝」走向主流模式,當模式固化後如何跳脫出來呢?
節目打出了不賣人設、不設計矛盾的旗幟,對於真人秀節目而言,人設是成功的捷徑也是陷阱,《三個院子》是對「慢綜藝」的一次不成型改變,但這樣的野心勃勃也不足以掩蓋這檔節目的缺陷。
「共享生活」的立意無法落地
節目開篇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共享生活,明星和素人共同住進一個院子里,從實物的共享:客廳、廚房、院子到才藝技能、人生技能以及關於友情、愛情、親情領悟的交集。以通俗的方式來理解,即是陌生人在短時間內的一次同吃、同住、同勞動的生活。
可顯然,連嘉賓也有些混淆,素人到達院子前紛紛打電話通知明星嘉賓們準備食物,林更新說:「我們也住在這裡,他們也住在這裡,我們為什麼要幫他們買東西吃?」陳小春的一句:「那還沒共享身份,已經叫我去買東西」卻還是無可奈何的接受「保姆」的身份,共享的立意似乎回到了「經營」的老路上。
總導演岑俊義認為,共享並非表象或者實物化的形式,而是生活方式的碰撞以及在此過程中的相互學習和提高。不滿足於學校、公司、社會相處的日常,《三個院子》選擇從共享院子開始,入住者在一個院子里,通過多種細微的交集來觀察生活的本質。
主題是成立的,可《三個院子》嘉賓們產生了什麼交集呢?實際上,《三個院子》中的三組明星有著已定且顯著的社會關係,兄弟檔林更新、朱楨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夫妻檔陳小春、應采兒「男弱女強」的相處關係,母子檔大張偉和媽媽的「嘴炮」二人組,在此基礎上,首期節目的內容並沒有擴寬三組明星的關係希望後續的節目能對這三對關係做些有料的擴充。
這幾組明星是綜藝常客,除了長期保持既定的人設之外,其餘的生活經歷與內容早已被其他綜藝節目挖空。早在看到嘉賓陣容的時候,不少觀眾就認為這是一檔能預想到的、顯而易見的節目,就首期節目來看,確實是。整期節目中,也就熱點、笑點與亮點同在的陳小春「恐娃症」印象深刻,帶著Jasper走過了整季的《爸爸去哪兒5》後,面對新來的萌娃們竟然轉頭就躲,大佬的人設一秒破功。
除此之外,其他幾組明星嘉賓並沒有給出驚喜的表現。對於綜藝節目,有一種說法是:非凡人平凡化,平凡人非凡化。在《三個院子》里,明星們平凡化,素人們則需要努力展現出非凡的特質,但這種刻畫點到即止,沒有背景故事的鋪墊、沒有情緒的起承轉合實在難以成功塑造一個人物角色。誰都知道,立素人花的功夫比明星要多幾倍。
筆者印象最深的素人反而是大張偉買兔子時的小孩,沒有名字也沒有介紹,在兔籠旁邊抱著只兔子、戴著眼鏡就跟大張偉搭起訕來,教大張偉怎麼安撫暴躁的兔子,如此專業卻在猶豫要不要買兔子,似乎都能從中猜想到他猶豫的原因,出場不過兩分鐘反而用「兔子小達人」的人設成功立住,也算是驚喜。
大張偉曾表達過對院子生活的滿意度,「這個節目最後大家的反響我們可能無法控制,但是我和媽媽都很感謝這個節目,這將會是我們這一生中非常美好的回憶,而且我能感覺到自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對人越來越熱情了。」無論是節目本身強調的生活情調與人情味,還是立意上跳脫出社會壓力後的理想生活,兩種內容都是《三個院子》想要表達的,但是節目承載有限,找准一面才能好好地做出精準化節目。
故事線混亂、故事點突兀
《三個院子》最為人詬病的是故事線。首先,完全區隔開的三組嘉賓原本是獨立的三條故事線,本可以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展開,卻都是以明星搬入院子、參觀院子、準備食材、素人搬進院子......幾乎一致的故事劇情發展,實際上在整個流水賬的過程中,除了大張偉與媽媽周振霞不停歇的幽默對話,另兩組嘉賓都顯得有些「尬」。
奇怪的是,本屬於同類型節目的《親愛的·客棧》是一條線貫穿全程,《青春旅社》則是經營兩個不同的旅社,到了《三個院子》這兒,卻成了三條線。《青春旅社》在經營過半後,將兩間旅社成員打亂再分,可以滿足不同人員間的火花再生,而《三個院子》的三組嘉賓毫無聯繫,雖然是以三種感情為區分基礎,但實際上,脫離於大環境的背景,無論是以明星或是素人為載體,這些感情都可以有極致的體現。
在此基礎上,《三個院子》更考驗的是剪輯過程中的敘事手法,三組完全沒互動的嘉賓要如何自如地銜接在一起?顯然節目在這方面還有點手生,三個院子的切換較為頻繁,這一邊買海鮮,那邊也開始逛超市,這邊素人到達,那邊素人也開始搬進院子,這也導致節目後半段素人出現後,一大批陌生面孔集體湧現,信息量太多致使觀眾無法全盤接受。
其次,構成故事線的故事點略微突兀。素人突然的一通電話,在電話中也沒有與嘉賓有正常的溝通,而見面後的自來熟更是讓人一頭霧水,與陳小春、應采兒同住廣西潿洲島的一群閨蜜們,立下會做飯的flag卻連番茄炒蛋都做不好,更是嘰嘰喳喳地互相調笑,在沒有任何性格、背景的鋪墊下,非好感的行為也難怪讓看著的陳小春一臉無奈。
而張凱麗的突然入住也讓人摸不著頭腦,明明說好的三組明星,卻在首期節目中就加入了飛行嘉賓,唯一的亮點也就是與樂手們一起唱歌,但能給節目增色多少呢?飛行嘉賓參與慢綜藝節目現在已成模式,節目組想要以藝人流量增添看點無可厚非,但飛行嘉賓對真正看節目的觀眾而言,非常雞肋,下期陳赫繼《青春旅社》後又將出現在《三個院子》里,對節目而言,或許能增加笑點也是可貴的吧。
在筆者看來,經過首期節目的磨合後,《三個院子》在後期加強敘事能力,可看性大約能提高20%。
慢綜藝是道偽命題
2017年伊始「慢綜藝」類型節目接連推出,《嚮往的生活》三人一狗的農村體驗,《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進入「仙境」體驗經營事業,再到收尾的《三個院子》回歸生活化,「慢綜藝」看起來霸屏整整一年,但在這一題材上做出多樣性嘗試的平台並不多。
一面擔心著城市壓力過大的現實問題會壓垮了全人類,一面卻將壓迫感與焦慮不斷輸入到節目中,「慢綜藝」真的如此有效嗎?
就目前的幾檔節目而言,「慢綜藝」顯然還是個偽命題,與《奔跑吧》《極限挑戰》的最大區別或許在於沒有大型競技遊戲的設定,但在娛樂性、治癒效果上並沒有做到加法。縱觀「慢綜藝」出產方韓綜《三時三餐》《孝利家民宿》等節目,他們不是鼓勵觀眾去旅行、去下鄉,而是在嘉賓的相處中,傳遞一種積極的、撫慰人心的力量,這也是韓綜將這類節目稱為「治癒節目」的原因。
《孝利家民宿》
這麼看起來,所謂的慢綜藝實際上是強行加上的命題,讓一群陌生人在一個陌生環境下相處,十天半個月後自然會有人際關係的變化,但在這其中要以怎樣的價值內容來點綴節目立意呢?顯然目前的「慢綜藝」是偏題了。真心希望後面的節目能拉回正題,畢竟目前看來,相比其它所謂的「慢綜藝」,《三個院子》事實上最得《三時三餐》等韓式慢綜藝的「真傳」。
最近「慢綜藝」的唱衰之聲不絕於耳,與其說是這類型節目做爛了,不如說還沒有真正的開始。今年綜藝市場集體落寞讓電視人焦慮不已,把這當做是「慢綜藝」試水的一年,反正好的內容觀眾都能看見。
推薦閱讀:
※《笑霸來了》是一種什麼節目?脫口秀嗎?與逆風笑有聯繫沒?
※跨界歌王第一季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中國新歌聲》第二季冠軍是哪個導師帶出來的?
※極速前進第四季張繼科第幾期來 什麼時候播出?
TAG:綜藝節目 |